湯曉潔 張文盛 馮廣垚 王永強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作為生產基礎的粗飼料供不應求。除小麥、玉米、水稻以外,花生也是主要作物之一。花生秧作為副產品,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各種礦物質及維生素,質地松軟、適口性好、消化率高,且價格低廉,是一種優質粗飼料來源。
一、現狀
平頂山市農作物種植面積為17.33萬hm2,其中,常年種植小麥、玉米約13.67萬hm2,種植花生2.67萬hm2。2020年,全市花生秧產量為15萬t,其中,飼料化利用量為4.5萬t,利用率為30%。花生絕大多數為夏花生,收獲時期基本與玉米收獲時期相同。
二、利用方式
花生秧利用主要集中在葉縣、寶豐縣、郟縣,其中,葉縣是農業大縣,種植花生0.67萬hm2,有一個規模化秸稈收儲合作社,收儲總量0.4萬t。葉縣、寶豐縣、郟縣花生秧飼料化主要利用方式是由收儲戶在田間地頭進行花生脫果,產生的花生秧抵脫果費用,每戶收儲量50~100 t。不同花生秧飼料化利用方式情況比較見表1。
三、存在問題
(一)花生秧飼料化利用率低
近年,平頂山市農業種植結構逐步調整,花生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但是通過表1中的比較分析可見,花生秧的利用程度參差不齊,整體水平有待提高。2020年,全市花生秧飼料化利用率僅為30%,利用程度較低。花生秧在新鮮時,可作為良好的青飼料,與紫花苜蓿營養價值相當。曬干后, 制成草粉可用作各種畜禽配合飼料中的主要成分。花生秧利用率低造成營養成分嚴重損失,既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浪費較為嚴重,也給焚燒秸稈留下隱患,污染環境。
(二)技術落后
2020年,平頂山市花生秧飼料化利用量4.5萬t,其中,寶豐縣、郟縣、葉縣收儲戶收集花生秧4.1萬t,占全市利用率的92%,收儲技術簡單粗放,雖然相比以往,花生秧的收儲量有所增加,但都是由種植戶在地里將整株花生收集起來,運到露天收儲點,進行花生脫果,揚塵大,且收儲戶規模較小,效率不高,日生產能力約為5 t。大部分農戶采用單一機械把秧果分離后,將花生秧以散草形式堆放在地上,待晾曬成干花生秧后進行銷售。產品形式單一,花生秧的主要營養成分在葉子上,以散草形式收儲容易造成葉子脫落,營養損失。
(三)規模化程度低
目前,平頂山市僅有一家專業秸稈收儲合作社,于2019年成立,發展時間短,利用自購的機械進行收儲。相比收儲戶,規模有所擴大,但是生產能力僅為0.4萬t,仍有大多數的花生秧是由收儲戶完成的,導致全市整體的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較低。
四、對策
(一)加強認識,出臺政策
只有不斷提高對花生秧利用的認識,政府部門出臺鼓勵政策,才能真正在實際生產中推廣花生秧飼料化利用技術。如正陽縣政府把花生秸稈收儲加工企業用地納入農業用地范圍,予以優先保障。每建成一個花生秸稈收集加工場點,按建設面積和配套的環保設施,給予獎勵補助,不僅能提高花生秸稈收集利用率,而且為群眾增加種植收益。
(二)提高花生秧利用技術水平
1.適期收獲。羅志忠等人研究發現,花生提前10 d收獲,留茬高度在3~6 cm時,能顯著提高花生秧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大幅提高其飼用價值,并且對花生果產量無顯著影響。所以在適期收獲才能最大程度獲得飼用價值,從而提高花生秧飼料化利用效率。
2.拓寬利用方式,提高機械化水平。將花生秧利用方式多樣化。花生鮮秧作為良好的青飼料,可單獨青貯或與玉米秸稈混合青貯,添加益生菌發酵,提高青貯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干花生秧制成草粉用于畜禽的配合飼料。同時引進先進設備,通過除塵、揉絲、制粒等新工藝,將秸稈加工成顆粒料、粉狀料、塊狀料等產品,使花生秧價值成倍增加。
3.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市場競爭力。同時注重提高對黃曲霉素、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的防控和檢測力度,保證產品質量。
(三)提高規模化程度
建議在花生產量大縣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化秸稈收儲加工企業,與收集場點合作,采取分散收集、集中銷售的經營模式,既能規范花生秸稈收儲的經營秩序,又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注重揚塵治理
由于花生秧收儲加工過程中易造成揚塵污染,應實行花生脫果及秸稈加工全程在全密閉的室內進行,在引風口處設置除塵設施,確保揚塵得到有效控制,真正將秸稈資源飼料化利用與環境保護齊抓并進,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192102110071)、
河南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 (2019 cX035)、河南科技學院大學生“百農英才”項目 ( BNYC201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