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國 胡敬東 江慶紅 陶叢旺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都是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五年的脫貧攻堅,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在促進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同時,產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以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為目標導向的產業扶貧還不是適應產業發展規律的產業發展模式。產業發展方式應該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當前,產業扶貧由“到鄉到村到戶”轉入到“到鄉到村帶戶”,不僅是思路上的轉變,更是適應產業發展規律的轉變。
一、圍繞糧食安全,推進產業發展
隨著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糧食安全的緊平衡狀態不可逆轉。從“米袋子”的省長責任制、“菜籃子”的市長負責制,到五級書記抓糧食安全,凸顯了“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從大的“糧食安全觀”范疇來說,糧食安全主要來源包括植物蛋白、動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商城縣優勢特色產業大多與“吃”有關,都是與確保糧食安全有關聯的產業。無論是優質稻米,還是畜牧、水產、油茶、食用菌、蜂蜜乃至藥食同源的中藥材產業,都屬于確保糧食安全的范疇,都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所以無論我們利用有限的耕地發展禾谷類糧食,還是利用國土空間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只要有利于確保糧食安全,就容易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糧食安全”這張牌打好了,既是工作思路,也是我們推進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二、圍繞綠色循環農業,推進產業發展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人畜糞便和秸稈廢棄物是糧食的“糧食”,自然界生物的生長和生產也是一個閉環的循環結構。然而,現代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導致產業與產業之間形成嚴重對立。以農作物生產為例,一方面,農作物需要大量的有機肥才能保證良好的品質和綜合生產能力;另一方面,畜禽糞便作為“廢棄物”污染環境。因此,建立種養循環綠色發展模式是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商城縣正在創建省級和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宜結合人居環境整治、畜禽糞污綜合治理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果菜茶(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統籌推進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我們要認真總結稻鴨共作、稻漁綜合種養等循環高效產業發展的經驗,穩步推進糧飼兼優再生稻和“一菜兩用”高品質油菜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和合理布局草食型“牛、羊、鵝”產業發展,并將牛羊糞便作為高檔有機肥循環利用到高效經濟作物種植中。在大中型養殖場周圍,建立管道灌溉的設施農業基地,利用養殖場的資源發展艾草、絲瓜、高蛋白豆類或牧草,充分消納畜禽養殖廢棄物。南部山區則可以利用油茶種植間伐的木本植物資源,大力發展天麻、茯苓、食用菌和生姜種植。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綠色循環的水產養殖基地,增加生態水產品供應。同時,制定綠色種養循環產業支持補貼辦法,更好地推進綠色農業發展。
三、圍繞訂單農業,推進產業發展
“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作為產業發展的模式,簡單的加法不能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有穩定的“訂單”,才有穩定的產業發展預期,產業發展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多年來,產業發展走入了一個誤區:牽頭企業開始經營某個產業,就把大量精力、財力投入到基地建設,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卻沒有把財力和精力專注于自身的優勢上,導致生產基地規模越大、死得越快。企業(公司)應該專注于自身的優勢,抓品牌、抓加工、抓市場營銷、抓訂單,基地建設和生產環節應通過穩定的“訂單”形式,深化企業與生產主體的利益聯結。建議政府以后在支持產業發展上,要著力監管好“訂單農業”的履約質量,按履約質量確定對產業鏈上各類主體的支持獎補力度,通過構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產業發展的水平。
四、圍繞做強村級集體經濟,推進產業發展
近年,商城縣委、縣政府結合脫貧攻堅,拿出一大筆資金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來發展產業。雖然力度較大,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總體上還是一種“懶漢式”的“入股分紅”辦法。真正通過激發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內生動力,利用財政支持資金去發展產業的典型不多,思路不寬。下一步,商城縣將認真總結雙鋪鎮金寨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引導發展蔬菜產業的做法,建立健全村級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產業的獎懲機制、風險管控機制、容錯糾錯機制,做到既要放開手腳發展集體經濟,又要防止侵害集體資產的腐敗現象發生。
五、圍繞科技服務和科技支撐,推進產業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商城縣產業發展中凡是科技引領的產業,都呈良性發展態勢;凡是大戶帶動型的產業,產業發展的波動性都比較大。商城縣有些產業趨勢很好,特色鮮明,但發展不起來,究其原因是缺乏科技支撐和科技服務,像中藥材產業、牛羊等草食性畜禽養殖等,應借鑒科研單位“課題制”項目帶動的辦法,充分調動企業、事業單位和科技人員參與產業服務的積極性,攻關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示范,引導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在商城縣建立產學研基地,提升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