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瑾
奧地利鋼琴家、音樂教育家車爾尼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鋼琴曲,尤以鋼琴練習曲最為著名。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是現存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中影響最大的一部,以訓練練習者的手指為主要內容,而琶音則是該練習曲的主要內容之一。文章基于此,首先簡要介紹了車爾尼的生平,繼而從技巧分類、優缺點、觸鍵技巧三個層面介紹了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以No.2、No.12、No.18以及No.31為例,探討了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的琶音練習,最后分析了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的琶音應用。
鋼琴音樂屬于和聲音樂的范疇,而和聲的基礎則是和弦的連續。琶音作為和弦的一種形式,在鋼琴音樂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歐洲古典鋼琴音樂中,琶音或琶音類的進行非常普遍,因此,在鋼琴學習與訓練中,琶音訓練非常重要,彈好了琶音,等于彈好了鋼琴曲的許多片段。對鋼琴練習者而言,琶音練習在提高鋼琴演奏水平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一方面,琶音練習有助于練習者熟悉鋼琴音樂各個調性、調式以及各種和弦的位置,能夠幫助練習者獲得良好的感覺和狀態。另一方面,與音階相比,琶音彈奏的難度更大,需要練習者手腕靈活的協調配合以及手指的積極主動,對練習者鋼琴演奏的靈敏性以及手指觸鍵的靈活性,均有積極作用。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有大量的琶音練習,是練習者進階的寶貴資源,需要練習者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及勤奮的練習。
車爾尼,全名卡爾·車爾尼(Carl Czerny),1791年2月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的鋼琴世家,父親溫策爾·車爾尼(Wenzel Czerny)是奧地利頗有名氣的鋼琴家。在父親的熏陶下,年幼的車爾尼對鋼琴表現出巨大的熱忱,3歲時便能彈奏鋼琴,9歲時彈奏莫扎特、貝多芬、克萊門蒂等鋼琴家的大部分作品,成為歐洲鋼琴界冉冉升起的新星。1801年,10歲的車爾尼在父親朋友的引薦下第一次見到了貝多芬,并當場向貝多芬展示了鋼琴演奏,根據《車爾尼自傳》,貝多芬聽完后說“這小孩很有才氣,我要親自教他”。從1801-1803年間,貝多芬利用空余時間,免費教車爾尼彈奏鋼琴。在貝多芬的悉心指導與車爾尼自身的刻苦鉆研下,車爾尼鋼琴彈奏水平大為提升,15歲時便成為維也納最年輕的鋼琴教師。
車爾尼一生創作頗豐,是一位高產的鋼琴作曲家,在60余年的鋼琴生涯中創作了1000余首音樂作品,包括交響曲、協奏曲、合唱曲、序曲、彌撒曲、安魂曲等多種類型,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則是鋼琴練習曲。當前,車爾尼留存于世的、有編號的鋼琴練習曲共78本,其中不乏作品299、作品740等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的練習曲集。車爾尼的練習曲注重手腕的靈活性以及指法技巧的運用,兼有克萊門蒂的動態風格和古典派的典雅風格,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層次性。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經過嚴密的分類和精心的編排后,適合不同階段鋼琴練習者學習。如作品139《簡易練習100首》、599《初級練習曲》,是鋼琴練習最為基礎的內容,最后一部作品861《左手練習曲》則是針對鋼琴左手演奏而創作的練習曲,作品740(699)是車爾尼鋼琴練習曲有難度的作品,稱為手指靈巧的技術練習。
車爾尼在歐洲鋼琴音樂的發展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作為19世紀上半葉維也納鋼琴學派的創始人,車爾尼受浪漫主義音樂的影響頗深,不僅深刻總結了浪漫主義音樂,注重指力的鋼琴技巧,也強調手臂重量的重要性,主張在增強肌肉內在緊張的同時,不影響手指柔軟運動的范圍,重塑了鋼琴演奏的規范,對后世鋼琴演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如此,車爾尼還是一位非常杰出的鋼琴教育家。早在受教于貝多芬時,車爾尼便非常關注鋼琴教學法,自主鉆研了當時鋼琴教育大師胡梅爾以及克萊門蒂的教學法。1839年,車爾尼出版了《理論與實踐的鋼琴演奏法大全》,全書共分為四冊,系統性總結了車爾尼鋼琴教學法的主體內容,涵蓋了鋼琴演奏與教學的所有領域,如基本彈奏技巧、指法藝術、表情技法等,成為后人鋼琴學習的經典參考書目。
(一)技巧分類
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以手指靈巧的技術練習為主,既包含了大量的常規技術訓練,也系統性地融入了許多特殊技巧的訓練,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不僅是車爾尼練習曲中難度比較大的曲集,也是鋼琴練習者進階訓練中使用最多的曲集,在鋼琴練習者中有著巨大的聲譽。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共50首,分為六集,第一集為1-8首,第二集為9-16首,第三集為17-24首,第四集為25-32首,第五集為33-41首,第六集為42-50首,其中,前四集均為8首一集,后兩集為9首一集。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每一首練習曲均有對應的小標題,多為練習曲的重點內容,為練習者提供了一定的文字指導,練習者可以結合自身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曲子開展練習。
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
從上列表格可以清楚看到,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以琶音技術以及分解和弦技術為主要訓練內容的曲子最多,且No.23、No.47也有琶音訓練的內容,可見練習曲740(699)在琶音技術訓練中的重要性。
(二)優勢與不足
車爾尼鋼琴練習曲數量眾多,練習曲集便有78本之多,其中,鋼琴練習曲740(699)是影響最大、使用范圍最廣的練習曲集,這和鋼琴練習曲740(699)自身的優點有著密切的關系。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的優點主要有兩點:首先,從技術訓練而言,鋼琴技術訓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囊括了多個方面的內容,每項內容既有各自的側重點,又有著密切的關系。鋼琴練習曲740(699)包含所有類型的技術課題,是鋼琴練習者提升演奏技術水平的敲門磚,如大拇指靈活轉動及移位的半音階、同向與反向形式常伴以音樂化手法,在整體性提升練習者鋼琴彈奏水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次,從肌體機能要求而言,鋼琴演奏對演奏者的手臂力量、手指速度、反應速度、靈活性、持久性等均有一定的要求,練習曲創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提高練習者的身體機能,而鋼琴練習曲740(699)在此一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當然,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音樂感相對較弱。這個相對,是相對于整個鋼琴史而言的,尤其相對于浪漫時期,例如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的音樂會練習曲。練習曲是為鋼琴技術訓練而編寫的樂曲,多伴有特定技術上的目的,如顫音練習、音階練習等。練習曲的創作初衷決定了練習曲的音樂感會弱于其他鋼琴曲。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在這一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音樂美感,但實際練習中還是具有一定的審美效果的。第二,技術類型存在重復。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涵蓋五指型、音階、分解和弦、雙音、同音反復、八度、手指間伸縮、回音、波音、顫音、琶音、和弦等十余項技術,技術類型存在重復之處,部分內容機械、僵化。
(三)觸鍵技巧
車爾尼教學法非常注重練習者觸鍵技巧的培養,將練習者手指的靈敏性、靈活性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全稱《車爾尼鋼琴練習曲50首:手指靈巧的技術練習作品740》(Diekunstder Fingerfertigkei),由此可見觸鍵技巧在鋼琴練習曲740(699)中的重要地位。為幫助練習者實現訓練手指多種觸鍵技巧的目的,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許多寫作手法采用了同一主題在不同音區或者不同力度、不同情緒的變化,為鋼琴彈奏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當練習者掌握了不同種類的觸鍵方式后,便可以從演奏作品或樂段的具體情況出發,自如地選擇一種觸鍵方式,從而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比如在輕巧的經過句彈奏中,可用指力觸鍵,而在旋律的彈奏中則用臂重觸鍵。各種不同的觸鍵方式配合著鋼琴作品演奏的需要靈活地運用出來,能夠有效克服鋼琴演奏中的機械化現象。以音階訓練為例,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699)中的音階型練習曲主要為No.17和No.25,一個八度內的音階是訓練的重點內容。從演奏要求的角度而言,音階彈奏需要注意平均、流暢,并保持聲音清晰、明亮。因此,一般需要先開展斷奏和連奏的預備練習。比如,在指法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用斷奏彈法,每個音重復四次,并注意保持手腕的平穩,避免出現僵硬感,或者每個音用四分音符練習,練習者每彈奏一個音符,手指所用的壓力僅需阻止琴鍵彈回即可,切忌在手指下鍵后繼續發力。
(一)No.2的琶音技術練習分析
No.2為G大調左右手,兼大拇指從下面經過的練習。該曲為典型的單二部曲式,由A、B兩段和尾聲組成,A段包含1-26小節、27-40小節,B段包含41-56小節、57-77小節,尾聲包含79-91小節。首先,就A段而言,1-17小節中,每小節的右手均有一個最低音以及一個最高音點,演奏中,每小節都要做出從最低音到最高音的漸強以及最高音后的減弱,具體到指法訓練而言,練習者在每小節的首音彈奏中需輕輕掛在琴鍵上,再用手腕的力量帶過后面的音,而在最高音的彈奏中,除了要保持小指頭的穩定性外,還有撐住手臂,用“摸”著彈的方式處理左手琶音。至于26-40小節的彈奏,在每小節左手首音的彈奏中要將手臂、肘部以及手腕部分放松,將手臂、手腕的力量傳送到手指尖,右手的琶音則需要突出高聲部,因此,宜采用指尖的肉墊觸碰鍵盤。其次,就B段的演奏而言,第60小節是演奏中的難點,可以采用變化節奏的方式來慢練,在循序漸進的練習中,逐漸突破演奏中的難點,提高琶音的練習水平。整首曲子中,琶音音型先在右手出現,繼而在左手出現,最后則需要兩手合起來彈奏。車爾尼的這種寫作方式,非常適合琶音型的練習,可以提高演奏者的琶音處理技巧。
(二)No.12的琶音技術練習分析
No.12是一首著重左手的分解和弦練習曲,樂曲開頭部分便標注有vivace(活潑的)以及f的表情記號和力度標記,表明該曲具有很強的音樂性。作為一首練習曲,No.12不僅在技巧訓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著很強的音樂性,最為典型的便是感情色彩起伏變化大,強弱力度的對比較為清晰。因此,練習者在彈奏中需要高度注意右手和弦的主旋律部分,并通過左右手的密切配合與相互協調,彈奏出堅實有力的聲音效果和音樂氛圍。左手手指的自如伸縮是本曲練習的重點內容,練習者需要在快速琶音的進行中保持手部各關節自然放松的狀態,同時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和飽滿的情緒狀態,避免出現多余的動作。No.12具有大量的音型變化,在以左手為琶音練習的基礎上,每一個音型均由八個三十二分音符組成,速度明顯高于其他練習曲,對練習者的左手彈奏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練習者要具備自如掌控左手重心的能力,隨著手指觸鍵彈奏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手腕,同時,為了將每一個琶音音型均清晰、整齊地彈奏出來,練習者也要注意手臂和手腕的放松旋轉,尤其是在強弱力度的控制上,弱對反復出現的弱指低音加強音量,放大左手低音的旋律效果。右手和弦聲部肩負著主旋律的責任,彈奏中要以連續彈奏的方式表現出歌唱般的旋律。
(三)No.18的琶音技術練習分析
No.18為bA大調左右手,兼有雙手交叉練習。與No.2不同,該曲為雙手銜接的分解和弦,練習者在左手交接給右手后,要立刻越過右手,為下次彈奏做好準備。No.18的曲式結構為再現的單三部式,分為三個A、B、A三個部分,其中,A段為1-31小節,為bA大調,為主題呈現;B段為33-70小節,為f小調-c小調,為材料的展開;A段為71-99小節,為bA大調,為主題再現。彈奏中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就A段的彈奏而言,在A段的雙銜接的分解和弦處,每一個小節都需要做音樂漸強、減弱的起伏處理,特別是在首音的彈奏中,要將手指尖緊貼鍵的下鍵,下手指則要輕松地向擊鍵位置快速移動,同時保持手腕的輕松、柔軟。其次,就B段的彈奏而言,當旋律在左手時,右手固定而流動的音型需要起到烘托旋律的作用,更好地呈現出旋律,至于左手旋律語氣的起伏,則要與穩定的伴奏型形成鮮明的對比,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最后,就A段的彈奏而言,33-36小節,以及37-40小節為兩個模進樂句,音樂處理要做兩個層次的減弱,這樣才能將練習曲的情感性特征充分地呈現出來。
(四)No.31的琶音技術練習分析
No.31為兩個八度琶音的練習,兼有大拇指從下面經過的練習,練習難度較大。練習者很容易出現彈錯音或者手臂僵住的問題。No.31為再現單三部曲式,分為A段、B段、A段、尾聲四個部分,A段為1-16小節,B段為17-39小節,A段為40-55小節,尾聲為56-68小節。No.31彈奏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就1-8小節的彈奏而言,練習者要對1-8小節的旋律線有清晰的認知,手指觸鍵過程中要有一種“掛”鍵的感覺,除了標記有重音符號的音符外,左手其他音符的彈奏均要用“摸”的感覺來彈奏;其次,對9-24小節而言,13、17、18、21以及22小節的和弦下鍵要快,體現出強勁的爆發力,而15-16、19-20等小節的和弦則要采用指觸法中“摸”的感覺,特別是十六音符的彈奏,要和前面f處有一個對比,適宜采用貼鍵連奏的方式;再次,就25-35小節而言,指尖觸鍵的方式要有一種類似“撫摸”的感覺,在每小節首音的彈奏中,要體現出輕柔之感,切忌彈成重音,要注意保持每一拍之間的關系,第一拍貼鍵低指觸下鍵后,要及時將氣息推向第二拍,形成綿綿不絕之感。最后,就36-39小節而言,每小節均要加上一個踏板,凸顯出和弦的爆發性。
車爾尼鋼琴練習曲既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也有著非常顯著的應用性。縱觀50首鋼琴練習曲,其中一個鮮明的特征是,將技術主題和音樂形象緊密地融合了起來。以往練習者在鋼琴練習曲740(699)的訓練中,僅僅注意到了純粹技術層面的內容,忽略了音樂形象的表現。事實上,作為音樂藝術,鋼琴彈奏的本質就是以技術來表現音樂形象,或者說,技術是服務于音樂形象的。音樂形象表現的不足,既影響了鋼琴彈奏技術訓練的效果,對練習者的彈奏也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因此,要重視琶音練習的應用,將練習內容和鋼琴曲的彈奏緊密地融合起來。對此,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是琶音練習應用的重要資源。鋼琴起源于歐洲,明清時期隨傳教士傳入我國,100多年來,不斷民族化是中國鋼琴藝術發展的主線。我國鋼琴家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初步形成了中國鋼琴民族化的發展路徑,其中琶音技術是中國鋼琴作品應用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古典音樂資源極為豐富,能夠為鋼琴民族化發展提供廣闊的資源借鑒,從作曲激發、審美表現、音樂風格、文化內涵等多個重塑我國鋼琴藝術的特點。以《平湖秋月》為例,該曲原為一首粵曲,陳培勛在廣東音樂家呂文成改編的民族樂曲基礎上,將《平湖秋月》改編為鋼琴曲,作品在保留原曲基本旋律框架的基礎上,將曲式發展為A+B+A三段體,在作曲方面,采用了浪漫派作曲技法和印象派色塊音色音響,《平湖秋月》的引子,A段都是琶音的織體,旋律編織在琶音里,琶音如波浪般托浮起,優美的歌唱線條,B段第一句,左手演奏旋律,右手延綿密集的琶音,要輕、巧、準,要特別有針對的練習,琶音演奏要一氣呵成。練習者在學習《平湖秋月》時,如果有學習740(699)中的琶音技術,那在練習的過程中會減少很多困難,或者將740(699)的琶音技術練習與《平湖秋月》結合起來學習,訓練運用琶音技術來提高鋼琴演奏的效果。
在鋼琴音樂和鋼琴教育的發展歷程中,車爾尼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車爾尼師從貝多芬,是貝多芬得意弟子,同時,又培養了李斯特等鋼琴大師,具有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作為鋼琴家及鋼琴教育家,車爾尼創造了車爾尼教學法,創作了大量旨在提升練習者彈奏能力的練習曲,鋼琴練習曲740(699)就是其中足具代表性的作品,而琶音則是這部作品的重點內容,練習者要做好琶音技術練習,在練習中踏實刻苦解決琶音技術,把740(699)中琶音技術練習和演奏應用結合起來,提高音樂形象的表現能力,提高鋼琴技術技巧演奏能力,為演奏更深入一個程度,例如演奏肖邦練習曲“冬風”“大海”等更有難度的練習曲,以及包涵琶音技術的大量優秀作品,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年版。
[2]車爾尼:《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作品50首:作品740》,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3]沈娉:《車爾尼鋼琴練習曲50首(作品740)的特點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4]龍潮:《〈車爾尼鋼琴練習曲50首(作品740)〉的教學指導與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版。
[5]王雁:《關于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作品740的技術類型劃分與訓練(一)》,《鋼琴藝術》2007年第2期。
[6]艾泳辛:《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中的琶音》,《藝海》2013年第5期。
[7]秦琴:《論車爾尼練習曲中的音樂性》,《藝術探索》2007年第5期。
竇 瑾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