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亞英
[摘要]在傳統印象中,數學,一直是一門冰冷乏味,帶有機械性的學科,不如語文、英語等文科課程來的生動活潑,具有生活化的特點。連帶著數學老師給學生的印象都不如其他老師那樣和藹可親。為了落實“尊重兒童”的數學教學模式,尊重兒童的活動經驗,提出了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思維可視化”教學方法。主要內容為使用符號和圖畫、課堂記錄和實際操作等方式來幫助教師展示教學內容、解釋數學概念和完成教學流程。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從古到今,教學有一個很顯而易見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人在學習知識時,通過“聽”大約能記住13%的信息,通過理解性“看”大約能記住76%的信息,如果能夠將“聽”和“看”結合在一起,則記憶所學知識的比例理論上可達到89%。在課堂上進行“視聽結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根據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相關理論,從獨特視角對“視聽結合”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全新的數學教學“思維可視化”觀點,并提供了如何運用思維可視化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實現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新路徑、新工具、新策略。
一、“思維可視化”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從教材層面來看: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把教材的知識點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讓學生來感知,而其中包含的概念、計算、思想和應用數學等最關鍵的部分,教材卻是用“問題提示語”的形式讓師生自行探究和歸納,這種開放式的教材編寫方式缺失了以數學知識本身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步驟,并且教材基本缺失對分析問題時應該使用的“線段圖”等工具來降低要求,導致學生無法借助圖示的方法來直觀地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教材本身的例題和習題編排上的缺失,要求教師用“思維可視化”的方法來教學,彌補教材內容上的不足。
從教師層面來看:在新課改以前,教師僅僅將數學教學中的抽象概念作為知識點來授課,板書的內容也是單調枯燥的,強調說理性,忽視“為什么是這樣”的思考過程。新課改之后,教材注重創設情境,目的是搭好這步梯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大量使用創設情境化的課件而少用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板書形式,這樣會造成在播放完課件以后學生頭腦里并沒有對知識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況。還有一部分青年教師,由于沒有執教過教改以前的教材,所以無法準確把握教材內容中的學科知識,過度追求內容導入的“情境化”,并沒有真正進入到“數學思維過程可視化”,無法真正領悟課程標準和體會教材編排者的編寫意圖。還有一些貧困農村地區的學校,他們的生活環境跟教材中創設的城市化環境大相徑庭,孩子們沒有見過書中描述的情境,但是授課教師卻不會靈活變通,仍然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的情境,使得學生產生困惑。因此,教師真正地學會“思維可視化”來引導學生學習教材文本,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學習其形式,這是“思維可視化”的精髓所在。
二、“思維可視化”在教學中的實踐
1.展示課堂內容
課堂內容由知識性概念和例題兩大部分構成。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教師都是用口述的方式來進行授課的過程,但是有些重點性知識需要反復強調才能起到鞏固的作用。而例題的解答過程如果只是單純地口述一遍,也不利于學生思考和理解,有可能學生在愣神之際就已經錯過了關鍵性的步驟。這個時候就需要配合板書,來進行一些推算過程的記錄。將計算中的思維變化展示出來。所以“思維可視化”教學應該著重展示這兩部分內容。平時的上課,可以很直觀地呈現講課內容,比如在上的一節區級課《圖形與變換》的教學中,我用了這種方法。本節課復習課,主要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圖形變換的意義和方法,能在方格紙上正確將平移、旋轉、軸對稱、放大和縮小,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變換的方法和應用,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學生可能把圖形變換的方法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它們只改變圖形的位置,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第二類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它們只改變圖形的大小,不改變圖形的形狀。
在師生一起回顧的過程中,我們一步一步整理出知識點。
2.羅列框架體系
進入小學中高年級以后,課堂教學的內容具有了多而雜的特點,學生容易在大量的知識點中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這時候教師將這些概念性的知識點梳理成一個全面的框架體系,達到知識點的可視化。據學生反映,一章節的知識點經過梳理以后,變得一目了然,不會發生遺漏的情況。并且重難點的標注以及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也更加清晰,有更助于學生將所看到的知識框架圖牢牢地記到腦子里。比如整理《統計與概率》這個板塊的內容時,我使用了羅列知識點的框架體系這種方法,使知識橫向和縱向發生了聯系,脈絡比較清晰。(如圖2:統計與概率),又比如整理了六年級上冊的知識點,簡單明了。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課程教授中,教師首先要理解“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含義和意義,并且以多種教學方式為輔助,按照教學內容的要求精心設計教案。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思維導圖、流程圖、韋恩圖等圖示功能,適時開展情境教學,以及采取現場操作教學模式,以上方法熟練掌握,并在實際教學中能融會貫通得穿插進行,就能很好地運用可視化手段開展教學。通過思維可視化的合理使用,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以及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在做題過程中找到解題的思路。使思維可視化成為促進提高數學教學的可視點、可聽點和可感點的重要手段,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永新,致教師[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