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尿常規檢查是醫院泌尿系統疾病的常用診斷方法,其檢查結果對后續的治療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女性患者進行尿液樣本收集時,往往會受到陰道分泌物的影響,造成樣本污染的情況發生,進而導致檢測結果準確率大大下降,給患者的臨床治療造成嚴重阻礙。本文詳細分析了在尿常規檢驗中陰道分泌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增強尿常規檢驗水平提供信息參考,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6 月在本院進行尿常規檢查的女性患者6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大64 歲,最小35 歲,平均年齡(45.2±6.3)歲;體重最高68.7 kg,最低50.3 kg,平均體重(55.6±4.4)kg。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大63 歲,最小36 歲,平均年齡(45.7±5.8)歲;體重最高68.9 kg,最低50.5 kg,平均體重(55.4±4.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自愿參與本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尿液收集方法,首先利用清洗液對患者的外陰進行擦拭處理,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患者排出前段尿液。然后指導患者保持坐位或蹲位,通過避開陰道口的方式,接取患者陰道中段的尿液,完成尿常規檢驗的搜集工作[1]。最后對搜集完畢的尿液進行檢查,若發現尿液中含有疑似血液或白帶等異物,應按照上述的操作流程,重新開展接取工作,確保尿液樣本的質量達標。同時將符合檢驗標準的尿液樣本,保存于無菌容器中,送至檢驗部門進行接下來的深入分析[2]。
觀察組患者在處理陰道分泌物后再進行尿液收集,首先利用清洗液擦拭患者外陰的方式,對患者的陰道完成清潔工作,減少尿液樣本中的陰道分泌物。然后通過堵塞陰道口的處理措施,引導患者完成排尿工作,并對患者中段尿液進行搜集與檢查。使用該種方法時,應增加對患者陰道的消毒清潔力度,避免各類并發癥的出現,使檢驗安全性和準確性大大提升[3]。通常情況下,醫護人員會在采集尿液前使用濃度為0.05%的呋喃西林溶液與消毒棉球相結合,降低患者陰道內的細菌數量,保障患者陰道內部的潔凈衛生,使患者擁有良好的檢查體驗。待尿液樣本采集完畢后,也應先對樣本的質量進行檢查,當發現樣本質量不符合檢查標準時,應及時采取重新搜集的方式,再次獲取患者的中段尿液,直到尿液樣本質量符合檢查標準即可。并通過裝入無菌容器的方式,送至檢驗人員進行接下來的深入分析[4]。兩組患者的尿液樣本均通過自動尿液分析儀器進行檢查,檢測人員的工作經驗應在5 年以上,以此確保尿常規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率分別為6.67%、33.33%、3.33%、3.33%,均低于對照組的46.67%、93.33%、30.00%、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率比較[n(%)]
隨著近些年我國居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使各類疾病的防治工作成為了社會公眾日常生活中關注的焦點。由于女性的尿道口、陰道口和肛門之間的距離較短,極容易受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響,導致婦科疾病的產生,令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5]。而提高尿常規檢驗水平,不僅能夠為患者出具更加準確的檢驗結果,全面反映患者的身體現狀,還可以為婦科疾病患者后續的治療提供準確的數據作為參考,使臨床治療工作更具針對性,促進婦科疾病患者的早日康復。
但開展尿常規檢查工作時,極容易因陰道分泌物的影響而造成尿液樣本的污染,使檢驗結果與真實情況出現較大偏差。不僅無法有效反映患者身體現狀,還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的情況發生,對后續的臨床治療工作產生不利影響。舉個例子,當尿液采集過程中不慎使月經血與樣品混合,就會直接導致紅細胞尿的情況發生,進而造成檢驗結果假陽性的幾率大大增加[6]。而高度緩沖尿液或高比重尿液,也會導致檢驗結果假陽性幾率增大的情況發生,使尿常規檢驗結果嚴重偏離實際情況。所以,在開展尿常規檢查工作時,醫護人員應著重關注陰道分泌物對尿液樣品的影響程度,防止樣本污染的情況發生,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有效[7]。
常規尿液采集工作往往會由于醫護人員的操作疏忽,導致陰道分泌物混入到尿液樣本中,進而造成檢驗結果出現嚴重偏差的情況。部分工作人員雖然在送檢前及時發現了該類問題,但多次重復的尿液采集,也會增加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使患者出現焦慮、抑郁和恐懼等不良情緒,為后續的臨床治療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隱患[8]。還有少數醫護人員利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該種現象也會嚴重影響尿常規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對患者的病癥診治工作造成極大的阻礙。而通過對尿液采集工作的優化改進,采用陰道消毒和堵塞陰道口等措施,可以有效阻止陰道分泌物的排出,確保樣本質量符合檢查標準[9]。該種方法在尿常規檢查工作中的應用,不僅使檢驗結果準確度顯著提升,極大程度降低了誤診和漏診的發生率,還可以使尿液搜集次數大大減少,有效緩解了患者的各種不良情緒,使患者擁有良好的檢查體驗[10]。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率分別為6.67%、33.33%、3.33%、3.33%,均低于對照組的46.67%、93.33%、30.00%、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醫院尿常規檢查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嚴格規范地完成患者會陰的消毒處理、抑制陰道分泌物的排放等措施,還應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使其技能水平和工作素養均得到較好的提升,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盡管尿常規檢驗工作中,要求醫護人員接取患者的中段尿。但在實際的操作時,由于部分醫護人員的理論知識不足,不知道取中段尿在尿常規檢查的重要意義,進而導致了臨床操作中的各種疏忽,令陰道分泌物留存于尿液樣本中,對檢驗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干擾。
所謂的中段尿就是患者整個排尿過程的中間部分,為了能夠接取質量達標的中段尿,應盡量增加患者自身的尿液儲備量。當尿液儲備量不足時,患者膀胱內的壓力就相對較低,無法將尿液呈直線狀排出,使陰道分泌物未被徹底沖走,進而造成了樣本質量受到污染,導致檢驗結果準確度降低的情況發生。為了使醫護人員能夠按照規范的流程,完成尿液采集的具體操作,應將中段尿及陰道分泌物在尿常規檢查中的重要意義和影響,通過系統化培訓的方式告知給每一位醫護人員,使尿常規檢驗水平得以提升。
在開展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時,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使醫護人員更加深入地了解尿常規檢查的規范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有效。進行情景模擬時,可以利用水龍頭替代患者陰道。并在水龍頭上方利用涂抹紅墨水的方式完成分段標記工作,同時利用尿杯進行接水模擬,使醫護人員對尿液收集工作的相關認知得以提升。通過將水龍頭的水流大小在急流、點滴狀和正常之間相互切換,可以讓醫護人員更加清晰地觀察尿杯中水的狀態,使其明白規范操作的重要性,使醫護人員的工作素養得到較好的改善。
上述的情景模擬方法,也可以應用于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中,提升患者對尿常規檢查工作的認知水平,使患者的檢查依從性大大增強,促進尿常規檢查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可以在尿液采集過程中,通過針對性心理干預的方法,幫助患者緩解自身的各種不良情緒,提升患者對尿常規檢查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開展尿常規檢查工作中,陰道分泌物會使尿液樣本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或上皮細胞數量增加,進而造成檢查結果失真,對后續臨床治療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優化尿液采集方法、規范采集工作流程、加強醫護人員培訓和對患者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可以使尿常規檢查的準確度顯著提升,為后續的臨床治療提供有效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