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瑤
(江蘇師范大學敬文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意”和“象”這兩個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易傳》和《老子》,而真正把這兩個字熔鑄成復合詞的是劉勰。他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窺意象而運斤”是“駁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意象描寫為古詩詞小說中常見套路,《紅樓夢》中研究人物形象總離不開花草意象,但主要是針對黛玉與花草意象以及“杏花”意象與探春形象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除此之外,研究多數針對“花意象”或“草意象”等單方面意象,對于花草意象與探春人物形象之間的聯系方面,研究與分析較少。有關探春與花草方面研究內容豐富且分析恰當,但在研究角度方面,細化分類尚不全面。(如喻曉玲《〈紅樓夢〉花草意象研究》、張珍《賈探春與植物文化研究》等。)本文通過對研究角度的深入補充,淺析《紅樓夢》中與探春有關的花草意象,試從人物氣質、人物性格、人物命運三個角度探究花草意象與文章人物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進而從意象的角度豐滿探春人物形象,為理解《紅樓夢》中的探春形象提供更全面的認識。
諸聯在《紅樓評夢》中曾評:“黛玉如蘭,寶釵如牡丹,李紈如古梅,熙鳳如海棠,湘云如水仙,迎春如梨,探春如杏,惜春如菊,岫煙如荷,寶琴如芍藥,李紋、李琦如素馨,可卿如含笑,巧姐如荼蘼,妙玉如簷蔔,平兒如桂,香菱如玉蘭,鴛鴦如凌霄,紫鵑如臘梅,鶯兒如山茶,晴雯如芙蓉,襲人如桃花,尤二姐如楊花,三姐如刺桐梅。”后也有許多學者將杏花意象與探春綁定在一起,且多從杏花意象與人物命運之間關系對人物形象進行探討。這里主要試從杏花意象針對人物氣質進行分析研究。
1.青春活潑
“杏花,又名杏子,可配植于庭前、水邊,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分布范圍廣泛,易于種植,適宜觀賞。杏花樹大花多,非常濃密,尤其是在花開的時候,繁花似錦,非常亮麗,色白中微帶紅,這種淡紅色給人的視覺效果很好。每當春風襲來,還散發出縷縷清香,沁人心脾。”我們可以想象,盛開時的杏花繁冗麗色,胭脂萬點,占盡春風。有學者總結了有關杏花神韻的具體表現,概括出嬌小、鬧、俗、艷四個特征,認為“嬌”、“鬧”這兩個方面是著眼于杏花鮮嫩、清新、活潑具有生氣的特質,活脫脫就是青春鮮嫩美少女形象。《紅樓夢》第十七回提到:只見“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曹雪芹在塑造探春形象時,也賦予了她杏花般的少女情懷,活脫,有生氣。一方面,探春生日在杏花花期之內,從探春出生起,她與杏花便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另一方面,探春相對于其他“三春”而言,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不論是海棠結社、理家興利除弊、抄檢大觀園時,她都無所畏懼,都能夠體現其生命力的旺盛和對未來的希望。
2.滿腹才情
杏花與科舉考試是有關系的。唐代詩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講到:“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南怨未開。”唐代科舉制度為新進士提供了極其優渥的待遇,詩文一開始就用“天上碧桃”、“日邊紅杏”來比喻考中進士的人。科舉考試放榜正是杏花盛放的時節,探花郎在這時會前往杏園參與探花宴。賈府四春中,元春的“元”正是狀元的“元”,探春的“探”正好是探花的“探”,分別對應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而探花探的又是杏花,也就把探春和杏花聯系了起來。寶玉評價探春的海棠詩超越寶釵,她的《簪菊》又僅次于黛玉,可以說探春相較于大觀園的一眾姐妹來說,才華僅次于“寶黛”,探春擺脫了封建禮教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枷鎖,認為:“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且不論其結社對詩的才情,就努力程度而言,她便贏得了滿腹經綸的書香氣質。
3.高遠俊偉
探春的形象解讀必然離不開高遠俊偉的氣質。在六十三回掣花簽占花名的活動中,探春抽到的是杏花花簽,題著“瑤池仙品”四個紅字,此外還附有一句詩和一個小注,詩曰:“日邊紅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何紅梅對清代《紅樓夢》點評研究中曾指出:清人張子粱棄俗就雅,以紅杏近日倚云的高遠意境,比探春之高品。王伯沆也認為這個比喻“比附入理、法喻齊彰”。探春既保留了自己獨有的高俊氣質,擁有卓越的理家才能和高雅品味,也保留了閨閣少女的情懷:她對寶玉帶回的“樸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小玩意喜歡不已,小說保留了“大小相間”的格局和“俊偉獨到”的意境,突出了探春高遠開闊的氣質。
1.品格高潔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中,眾人以兩盆白海棠作詩。探春作詩:“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靈魂與玉作比,高潔無瑕;精神與花作伴,純美自然。月光不僅照出了白海棠的曼妙身姿,也將探春的高潔品格映射在讀者面前,她吟出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的高雅風韻,也嘆出了“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的高潔品格,淡雅、不凡的氣質從字里行間已然流出。
2.雅而不俗
“樸而不俗,直而不拙”是探春獨特的女性氣質。探春與海棠最直接的聯系就是探春建立了海棠詩社,但是眾人往往傾向于將目光放在了她建立詩社,具有組織能力,容易忽略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探春建立詩社時,是以花箋下帖的。
今因伏幾憑床處默之時,因思及歷來古人中處名攻利奪之場,猶置一些山滴水之區,遠招近揖,投轄攀轅,務結二三同志盤桓于其中,或豎詞壇,或開吟社。雖一時之偶興,遂成千古之佳談。娣雖不才,竊同叨棲處于泉石之間,而兼慕薛林之技……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若蒙棹雪而來,娣則掃花以待。
曹雪芹起初對探春的描寫為:“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一句“見之忘俗”道盡了探春雅而不俗的氣質特征。探春建立詩社,不僅送出精致的花箋,并且還附上親筆題字,“不俗”形象躍然紙上,也由此可見探春的雅致與儀式感。
1.剛中露柔
探春性格中最鮮明的一項便是——剛中露柔。雨水是至柔之物,打在院里的芭蕉葉上構成一曲別樣的交響樂。“雨打芭蕉”在文人墨客的心中,是一首詩、一幅畫或是一首歌,夜來聽雨,會有幽怨之意也會有閑情之賦,在《紅樓夢》中,探春性格好強,對外,她總是展示出自己“剛”的一面:探春對于主奴關系十分看重,正是因為這樣,她過分的自尊實是對內心脆弱的掩飾,在人前,她必須維護自己尊崇的自尊心,而在夜半時分,聽聞芭蕉夜雨聲之時,柔情苦楚皆一一泄露出來。
2.癡迷書法
以蕉葉作紙題詩是備受文人墨客青睞的方式。探春自出生便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其生日三月初三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創作之日,這也為后文描寫探春善于書畫奠定基礎。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
“書成蕉葉文猶綠”,探春房間中筆硯如林,書帖堆積,可見其平時對于書法的癡迷。她也曾提過,自己最喜歡的植物就是芭蕉,于是自號“蕉下客”,有學者提出:“蕉下客”的名號取自唐懷素蕉葉習書的典故,且探春的侍女一叫侍書,一叫翠墨,都與書法有關。
3.注重實利
探春相對于大觀園里的姐妹來說,是很看重實利的,她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尊重,也希望自己能為賈府變革做出些實際性的成果。在第三十七回結社中: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累贅。這里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
作者在這里引用了蕉鹿夢的典故,探春原本也是逐鹿人,盼能得到“魚和熊掌”,名利雙收,可最后卻如覆在蕉葉下的鹿一般,最終成了犧牲品。
探春還擁有著一般女子沒有的瀟灑不羈。在十二首菊花詩中,探春作了《簪菊》和《殘菊》兩首,其中,《簪菊》最能體現探春的性格闊朗。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菊花并不是用來裝扮的飾品,一首《簪菊》將女子閨閣的小氣盡數散去,擴大了愛菊嗜酒的倜儻格局。“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盡抒其瀟灑自在的個性,不羈的性格在這里也得到了淋漓的體現。
菊花向來是凌霜開放,探春的性格也如凌霜菊花般,倜儻風流。季學原曾在《紅樓夢詩歌精華》中點評:一個少女,以男子的聲口、情懷和語言,抒寫男子重陽簪菊的種種舉動、心理,生動地透露了探春不作女兒之態和蔑視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詩洋溢著一種令人神往的新的生活志趣和人生理想。
在諸多評家的評說中,玫瑰是最能體現探春性格的花卉。玫瑰,枝干多針刺,具有抗病性和耐寒性,探春身上也有著“刺”。
1.敏感自尊
興兒在向尤二姐介紹探春時特別提到探春諢名是“玫瑰花”:
三姑娘的渾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
探春對于自己庶出的身份十分敏感,因為出身,不論是讀書習字還是為人處世,她比別人更要努力上進。探春極其自尊,主仆尊卑觀念早已深入其心,她不允許奴仆越過這道“線”。探春絕不是趨炎附勢之人,“幫理不幫親,對事不對人”,這句話是探春性格特征的真實寫照。在處理舅舅趙國基喪禮一事上,探春堅持按照祖宗舊例賞銀二十兩,在生母趙姨娘的百般為難下,她也沒有妥協,面對趙姨娘血緣關系的“行為勒索”,探春自尊自強,對于趙姨娘的胡攪蠻纏,探春明辨是非,對于無理的要求更是嚴詞拒絕,尊重法理,對于封建法理堅決維護,也正是因為這樣,探春才能夠贏得眾人的尊重。
2.強勢精明
探春的“刺”也體現在了她強勢果斷的性格。抄檢大觀園時,探春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置身事外,身為秋爽齋的主人,探春選擇與丫鬟一體,維護全院的秩序和全院人的尊嚴,她早早命人打開門,秉燭而待,王善保家的無禮僭越了探春心中的主奴有別的底線,毫不猶豫的一巴掌是探春強勢性格的最鮮明的體現。在第五十六回中,李紈指出:
怡紅院別說別的,單只說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還有一帶籬笆上薔薇、月季、寶相、金銀花,單這沒要緊的草花干了,賣到茶葉鋪藥鋪去,也值幾個錢。
李紈的話語直接明了地指出玫瑰的廣泛用途以及其生財之道——玫瑰也具有食用、醫用等經濟實用價值。探春正是抓住了這個點,利用玫瑰等花卉進行變革,體現其目光長遠。探春有著不輸男兒的志向,面對府中種種惡象,探春敢于直言、勇于革新,一心想要扭轉家族命運。她提出“開源節流”,免去哥兒們上學的額外開支,興利除弊,推行多勞多得的管理模式,達到物盡其用,人盡其力的效果。
1.改革失敗
梧桐具有實用性,不僅可以制成木材,也可以制成琴瑟,自古以來,梧桐與琴瑟關系就密不可分,良好的梧桐可以制成上等的琴瑟,而被蟲蛀過的梧桐則不然。賈府的日益衰落就如被蟲蛀過的梧桐一般,探春興除利弊,治理大觀園,卻因封建地位束縛和“樹倒猢猻散”的必然命運最終失敗。
2.生不逢時
梧桐是代表探春命運的最直接的意象。梧桐于秋季落葉,秋季是自古文人墨客題詠傷情的最主要的時期,梧桐落葉悲秋,探春誠然有挽回“大廈將傾”的才干,卻因兩個原因“一葉知秋”:一方面,家族入不敷出,由盛轉衰;另一方面,探春為庶出之女,地位低下。興兒的一句:“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直接明了地道出了探春由于庶出地位受到的委屈和無奈。秋爽齋院中種植芭蕉和梧桐。探春聽見雨打芭蕉會泄露柔情,看夜半梧桐,也少不得生出些許愁悶來。
3.志向高遠
“良禽擇木而棲”,梧桐與鳳凰關系密不可分,第六十五回中,興兒向尤二姐、尤三姐介紹榮府中人的時候,評價探春:“老鴰窩里出鳳凰。”探春生為賈府除王熙鳳之外的另一只“鳳凰”,不僅自己有遠大抱負、志向高遠,賈府眾人對其也是寄予厚望,第七十一回中南安太妃要見賈府中眾小姐時,書中這樣寫道:“賈母回頭命鳳姐兒去把史、薛、林帶來,‘再只叫你三妹妹陪著來罷’。”單單點出后面這樣一句話,正是在強調探春才是出來的這幾人中的重點,史、薛、林都是別家的姑娘,不過是陪襯,只有探春才真正是賈府的姑娘,也是賈母重點想要介紹給太妃的。同時,“鳳棲梧桐”的命運也預示著探春最終“飛走”。在第七十六回中,探春的鳳凰風箏,飛在高空和另一只鳳凰風箏絞在一起,后來又纏上了一個喜字風箏,三只風箏齊齊斷線遠去,暗示了最終遠嫁的結局。賈母曾評論秋爽齋的梧桐:“這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細些。”鳳凰雖高貴大氣,但鳳凰風箏畢竟翅軟,后勁不足,難以翱翔天空。探春身為一只勢頭不足的“鳳凰”,“身逢末世運偏消”有志氣也有才干,卻沒那時運,有過努力,卻最終隨著“鳳棲梧桐”的命運,遠嫁他鄉。
1.身逢末世
柳絮常飄浮于暮春時節,春光已然逝去,正如賈府的昔日榮光,柳絮留不住明媚春光,探春也挽救不了賈府的衰敗。“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在進行變革時,王熙鳳聽平兒說了探春的一番做法,大加贊賞:“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他不錯。只可惜他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里。”王熙鳳本是賈府最具有管理才干的管家,卻對探春連用了三個“好”字,可知探春具有不一般的才干,然而生為庶出,這也是她“運偏消”的具體表現。
2.身世浮沉
柳絮隨風吹散、飄于暮春之際,“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空掛”、“徒垂”,柳條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系住柳絮。半首《南柯子》既寫出了柳絮浮沉無依,也預示出探春的身世浮沉。柳絮雖說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但長期的無性繁殖會使柳樹的生命力逐漸減弱,這也是探春無力改變賈府走向衰敗的表現之一。“柳”本諧音“留”,可柳絮的飄散終究留不住探春的命運,最終遠嫁,無所依托。
注釋:
①喻曉玲:《〈紅樓夢〉花草意象研究》,閩南師范大學,2018 年,第25 頁。
②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匯編·紅樓評夢》,中華書局,2004 年版,第119 頁。
③丁小兵:《論古典文學中杏花的審美意象》,《菏澤學院學報》,2005 年第1 期,第52 頁。
④喻曉玲:《〈紅樓夢〉花草意象研究》,閩南師范大學,2018 年,第44 頁。
⑤曹雪芹,高鶚著,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223 頁。
⑥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7711 頁。
⑦張珍:《賈探春與植物文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6 年,第54 頁。
⑧喻曉玲:《〈紅樓夢〉花草意象研究》,閩南師范大學,2018 年,第54 頁。
⑨《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753 頁。
⑩《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870 頁。
?何紅梅:《清代〈紅樓夢〉評點論“玫瑰”“杏花”與“探春”》,《名作欣賞》,2015 年第32 期,第84-85 頁。
?王伯沆批:《王伯沆〈紅樓夢〉批語匯錄》,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第633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86-487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38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38-539頁。
?孫又文:《〈紅樓夢〉中的書法》,《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年第21 期,第78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489 頁。
?季學原主編:《紅樓夢詩歌精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149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914 頁。
?張珍:《賈探春與植物文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6 年,第58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768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914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914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979 頁。
?張珍:《賈探春與植物文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6 年,第19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539 頁。
?張珍:《賈探春與植物文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6 年,第20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759 頁。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97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