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岑 孫大林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和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就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形成了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對教育重要論述從根本上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方向、道路、方針、原則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的認識。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更加明確立德樹人的重要性;要切實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師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院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一、形成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恪守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
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高校作為青年學生培養的重要陣地,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這一工作,最為核心的是在高校培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高水平的師資和管理隊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在實踐中,要始終堅持這一思想并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用“德”字來培養教師,依“德”字來評價教師,憑“德”字來任用教師,以“德”字來監督教師。
高校教育要圍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從落細、落小、落實入手,形成有專業特色的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多位一體的藝術類育人平臺,促進學生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堅持恪守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路徑,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格局
完善機制,形成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和整體布局。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課程新理念,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和學習質量標準,融入各學科課堂教學之中。要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引導學院各學科教師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將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自然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及時宣傳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的好經驗、好做法。要以德育為教學切入點,圍繞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教師課程育人的主體作用,將價值引領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學科要以專業課及理論類課程教學為突破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因子,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達到“潤物細無聲"般的德育目標。通過教學新機制,使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切實全面統籌學校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把課堂育人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把教學育人與科研育人相結合,把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相結合,把文化育人與心理育人相結合,構建育人新模式,營造育人新生態,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各個環節。
高校應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加強統籌設計,強化正確政治方向,著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一流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社會實踐金課。突出價值引領,深入挖掘相關課程的德育內涵與元素,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育人教學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健全課堂教學管理,形成“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規范。緊密結合教育實際,緊跟中央部署,緊盯立德樹人,緊扣教育質量和公平,堅持德育為先、五育并舉,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以良好的師德,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作者簡介:郭岑(1990.6.20),女,漢族,籍貫:遼寧鞍山人,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博士在讀,專業:風景園林,研究方向:黨建研究、建筑史研究;
孫大林(1988.11.5),男,漢族,籍貫:遼寧蓋州人,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輔導員,助教,工學碩士學位,專業:設計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