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
摘要: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世界各國各行各業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論文嘗試解讀戰“疫”背景下,高校在引導大學生直面這場特殊戰役,以科學客觀的態度面對挑戰,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尋找新機遇,在黨和國家遭受挑戰的時期,以青年之朝氣蓬勃共同筑起國家之堅強壁壘,以青年之堅韌不拔同心推進“中國夢”。本論文在深入剖析當前復雜形勢的基礎上,著力探討在國家面臨公共衛生安全威脅的背景下,進行生命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冠疫情;生命觀教育;心理健康
在中華民族5000年來的歷史上,朝代的更迭、歷史的變遷、天災人禍可謂數不勝數,但是從未有哪個時刻如今年的中國、今年的世界一般。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疫情發展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這場戰“疫”中,最讓我們感動和震撼的就是中國在重大危機面前,對待生命的態度,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考卷上的鄭重作答。對生命的尊重和救護見于抗疫斗爭的每一個細節。不遺漏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年逾百歲的老人,每一個生命定當全力以赴,每一個生命都給予平等對待。這種精神讓全世界的人民為之感慨、動容。
一、高校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內涵
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所謂生命觀主要涵蓋了生命的起源、發展和終結的全部過程,“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又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從古至今,對于生命價值的探尋貫穿了人類進程的始終。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對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喟嘆;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悲嘆是對生命可貴,倏忽急逝的悲戚;即便是淡泊名利的陶淵明,也有“三仕三隱”的糾結。生命,就因為其短暫,才更值得每一代人孜孜不已的追求。作為的社會的人,首先要明白活著的意義。不去思考這個問題,生命就沒有方向,生活就失去了目標,人生就失去了航向。每個人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活出自己的價值。對于生命價值的追求,無關一個人學歷高低、身份貴賤。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古之帝王將相、草莽英雄、布衣之士,對生命的敘寫從未停止,今之眾人亦是如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生生不息,就是生命之高歌永久流傳的寫照。莘莘學子,生活在個充滿朝氣、充滿前途的新時代,當是更加奮發有為、全力拼搏的新一代。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最有前途的有生力量。他們身上的蓬勃生機、進取精神、創新思維永遠是時代進步的保障。如何書寫屬于自己的生命傳奇,踐行這個時代年輕人該有的擔當和使命應當成為高校大學生不遺余力去探索和追求的目標。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不僅僅只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應該融入一個民族的骨血。
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我們看到太多令人唏噓的悲劇。我們的年輕一代,有志向者多,有勇氣者眾,但也不乏敏感脆弱、站位不高的人。在資訊極為通暢的今天,因家庭矛盾、婚姻愛情、交友障礙、價值觀扭曲所導致的青年學生自殺、傷人事件時有耳聞。那種青年人該有的剛強血性不是為了我們的未來,不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大義,僅僅只是為了一己私欲或者一個剛剛萌芽的歪念頭。當然,這些負面的情緒、新聞不能代表我們的大眾,但也值得或者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青年時期是“拔苗孕穗”的重要階段,高等教育致力于打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關注對生命價值的引領,注重培養學生勇于挑擔子、敢于碰釘子,知進知退的能力至關重要。在國際國內局勢復雜、抗疫還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的當下,我們更要清醒的看到因為對生命價值的輕視而引發的心理危機問題、生命安全問題應該被予以重視。將生命觀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學生誤入歧途,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高等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最終目標。
二、科學看待戰“疫”對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影響
(一)戰“疫”既是巨大壓力,也是錘煉青年意志品質、提升其心理素質的契機。
時事就是“活著”的教材。沒有什么能比正在發生的事件更能打動人心,無論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還是今天困擾我們的新冠疫情。這其中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故事,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奪取勝利,其本質就是對于生命的尊重。毛主席在自己最為艱難的革命生涯中曾經鼓勵自己要“在矛盾中斗爭”,我想這種精神即便是今天對我們仍有教育意義。對于整個人類來講,這場疫情是大災難。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抗擊新冠疫情,堅定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抗“疫”,對于廣大青年學生來說,這就是一種巨大的鼓舞。這種思想上的巨大沖擊,起源于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家國情懷”,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就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生命觀教育。青年學生應當從中體悟生命之珍貴、生命之頑強、生命之偉大。
災難面前,人性的光輝和人性的丑陋都將一覽無遺。此次新冠疫情期間,中國之力量、中國之速度、中國之團結、中國之擔當全社會有目共睹。關鍵時刻,生死存亡之際,能夠堅定的沖在前面的人一定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令人欽佩的勇氣。支撐這種意志和勇氣的就是中國人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在成千上萬奔赴一線的抗“疫”英雄中,不乏年輕一代。這種朋輩力量的感召、身邊的榜樣就是對大學生適時進行生命觀教育的鮮活素材。因此,高校要用好疫情這本活教材,不斷錘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而轉變思維模式、引導學生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時光易逝,教育和引導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高校要立足于當下,在積極挖掘身邊的時事和實事上下功夫,因時制宜的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觀教育。
(二)引導大學生思考生命問題,有助于大學生做好科學的人生規劃。
儒家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實際上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規劃。大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這一群體進行生命觀教育有助于幫助他們早日樹立清晰的人生目標。一個人只有清楚的知道活著是為了什么,才能夠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攻堅克難、奮勇前進。要知道,前進的道路上絕不可能一帆風順,生命中既有美麗的風景,也不可避免的會有風霜雨雪。大學生只有清楚的知道生命之珍貴,才能夠正確看待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在大學這個相對安逸的環境中,不僅僅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抓住一切可以充實自己人生閱歷的實踐機會。進入大學就要對自己的人生有比較清晰的規劃,這不僅有益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更有助于祖國未來的建設和發展。
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能夠豐富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一個人只有飽滿而充實的活著,才不至于迷失方向。領導人對青年飽含期待,深切表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由此觀之,青年一代是否具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決定了國家未來的前途和命運。時代的車輪永遠向前,今天的輝煌不是永久的輝煌,祖國的未來需要一代代青年人去書寫,只有正確看待生命,勇敢把握命運,才能順利接過接力棒,真正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的人生理想同國家的前途命運高度結合
領導人評價這次疫情,他說,“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經是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是的,中國青年的奉獻與擔當,已經為祖國帶來新的希望,也必將書寫更加美好的未來。一場疫情,讓中國人民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也讓中國的年輕人在一夜之間長大。我們很難想象,這次疫情沖在前方保護我們的人中有很多都是昨天我們眼中嬌弱的90、95后。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生命的長度有限,但是我們可以不斷拓寬生命的寬度。高校要致力于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的人生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高度融合。在共同推進祖國繁榮富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讓年輕的生命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要幫助學生認識到祖國未來的輝煌才是我們共同的方向。
三、戰“疫”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的要求
(一)冷靜分析當前學生工作的實際,利用現有的資源及時對大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一名輔導員老師,必須緊跟工作實際,靈活多變的開展工作。因此,在疫情期間開展工作必須要做到精益求精,有的放矢。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充自己的實踐教育技能。既要做到合理處理現實教育中的矛盾與問題,更要主動探索教育方法,在矛盾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時刻關注疫情動態,及時準確的獲取相關信息,比如“何為新冠肺炎、如何預防、如何居家隔離、了解疫情傳播的途徑”等。不僅僅自己要了解,更要動員主要班委引起重視,適時在班級做好宣傳工作,提醒并教育所有學生提高防疫的警惕性,客觀冷靜的看待這場突如其來的這場戰“疫”;同時加強家校聯系,與學生家長保持良好溝通,做到遇事不慌,處事有方。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高校要堅定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輔導員要切實發揮自己的骨干力量,迅速組建工作團隊。在疫情剛開始蔓延之時,通過QQ、微信、釘釘、易班、學習通等平臺不定時的發布有關防控知識。巧妙的應對突發情況并堅持不斷更新教育方法,及時擴充知識技能。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及時引導廣大學生正確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關愛生命,響應國家號召,積極作為。特別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傳播能量、傳播關愛,不信謠、不傳謠,堅守本分,與祖國和人民共進退。
(二)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先進。他們熱愛自己生活的土地,關心自己的祖國和未來。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于未來充滿了無盡的期待,時刻準備著鯤鵬展翅,有所作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他們的心理觸動是很大的。所以,輔導員老師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極個別心理敏感脆弱的學生,要堅持多談心交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進行經常性的正面教育,解讀國家關于疫情防控出臺的相關措施,以及已取得的成效。通過線上班會,及時引導學生的思想,跳出現有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在國家艱難的時刻,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的大學生更加應該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與思想覺悟,時刻堅定的與祖國和人民站在一起;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保護自己及家人就是每一個小我為祖國和人民作出的貢獻;倡導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影響更多的同學和朋友,先強大自己的內心,進而以自己的力量影響更多的人。
(三)輔導員要因時制宜、因勢利導的做好生命觀教育和價值引領。
對于整個人類社會來講,此次新冠疫情無疑是巨大的災難。我們也必將攜手共同對抗疫情,直到真正取得最后的勝利。但是作為承擔著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教師,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努力變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冷靜分析、客觀判斷,因時制宜、因勢利導的做好生命觀教育和價值引領。國家越是艱難,越需要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我們黨遇到過很多困難,最后都能取得勝利,靠的就是團結的力量。青年大學生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此次疫情,始終堅持對國家充滿信心、堅定信心、服從大局、遵守疫情防控各項規定,自覺維護社會秩序,直到戰勝疫情。
綜上,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世界蒙上了一層烏云,但是也給全國的青年學生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課程。引出了高等教育今后應該努力去完善的一個方向。我們要看到教育要從學生的需求與社會的需求出發去培養優秀的、可堪大用的人才,尤其不能忽視對人才的生命價值的教育與引導。人生有限,一世轉瞬即逝,每一代人都應該清楚生命的價值。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盡可能多的創造自身的價值,承擔起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這樣的生命才稱得上無悔無憾。
參考文獻
[1]張錦力.解讀青年毛澤東[D].北京:中文文獻.2017.
[2]孔姝,周鈺,占藝.高校大學生生命觀教育問題的審視與對策[J].素質拓展.2020(5).
[3]馬紅霞,宋磊,李艷梅.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學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