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艷
摘要:最近這些年以來,我國的體育院校已發展成多種形式,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導致學生素質顯著下降。對體育運動學校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改善我國體育產業和體育院校的發展路徑,原國家體育委員會提出了體育學校“學訓并重,教體結合”的教育方針,旨在提高體育學校的綜合素質。本文就如何讓體育學校做到"學訓并重"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體育運動學校;體育人才;教師;"學訓并重"
前言
顧名思義,“學訓并重”使學習和培訓放在一條重要的教育線上。近年來,我國競技體育發展迅速,高級運動員和科研人員是我國迫切需要的人才。前國家體育委員會制定了“學訓并重,教體結合”的體育學校政策,旨在平等地重視學習和訓練,兩者都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在這種正確的指導思想的前提下,體育學校才能培養具有道德和能力的體育人才。
一、體育運動學校學生文化課現狀
1.教學方法傳統,與時代脫節
盡管素質教育的口號已遍布全國,教學方法和模型也在不斷完善,但仍需要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為了使學生遵守標準,體育運動學校的老師經常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風格,這會使文化基礎較弱的學生對文化課程失去更多的興趣。盡管啟發式教學和研討會式教學的口號很高,但很少被實施,這為提高教學質量設置了諸多的障礙。
2.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明確
體育運動學校的大多數學生都忽略了對文化課程的學習,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深刻理解良好的文化基礎在生活發展中的實際作用。一些體育運動學校在招生時強調學生的特殊成就,特別是在追求高水平體育成就的起點上,并采取一些特殊的招生政策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導致學生的文化素養越來越低。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我國對競技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要求相關的體育運動員需要保持終身學習的觀念。
二、探索“雙教”結合,共同負責,全面育人的新路徑
(一)文化老師要加強與運動員的溝通,多向教練了解隊員的訓練情況,思想動態,情緒變化
文化老師不僅必須熟悉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還必須熟悉學生的訓練和運動表現。最好讓文化老師每周參加一個以上的培訓課程,以了解學生的體育訓練狀況和思想傾向,定期與教練溝通,并為教練提供良好的幫助。與課堂中的同學交流并讓學生真正進入課堂,讓學生實現參與教學,理解教學。
1.啟動愛心工程,激發內部活力,形成正確人生觀
教師利用父母一樣的關懷來控制運動員的學習節奏,認真分析每位運動員的個性和特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引導他們轉變其對文化學習道路的競爭意識。從而根據不同的運動員的學習情況,制定詳細的課程表,通過補充教育和個人指導,使運動員可以在訓練良好的同時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除了幫助運動員進行文化學習外,老師還監督和管理遠離父母身邊的孩子,為年輕運動員提供心理咨詢,深入學生,并逐步走進學生的心中,了解學生的本性。思考并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指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以及著重去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
2.著重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強化課堂教學
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認真準備課程,積極探索課堂上最好的教學方法和方法,充分發揮文化課堂效果,從而提高文化課堂教學質量。堅持側重于課堂教學管理和后期自學。教學管理人員經常在師生之間深入課堂,及時了解課堂的教學實際效果,并加強對整個教學的檢查,指導和監督和評估。
(二)教練員不僅要熟悉學生的訓練、比賽情況,還要熟悉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
包括是否應將學生的文化研究和學生的文化表現的質量作為教練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教練應充分利用運動員對他們的崇拜。通過培訓和教學,他們應該通過解釋技術運動的原理以及在體育,生理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介紹來引導和啟發學生,從而使他們能夠實現文化知識和學習。同時以第二班主任的身份去協助文化老師進行思想教育,學科管理,積極參與課堂講解活動和了解運動員的學習狀況。此外,應合理安排每一步培訓的數量,以便團隊成員有足夠的精力投入文化課程。強烈需要支持重要的文化考試,要做好調動學生思想,半訓或必要時停止訓練的工作,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文化,注意定期與老師交流。
1.實行分層培養模式
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目標,并分層進行培訓。學生分為三種類型:體育人才,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學生們在體育方面成績斐然,具有發展潛力,配備了高水平的教練以專注于訓練,在比賽中爭奪金牌和銀牌的學生,將他們送到省隊。對于具有一定學歷和良好文化表現的學生,主要是送往大專院校;對于其他學生,他們主要是在社交體育教練和健身教練的就業方向上開展訓練的。這種分層的訓練模式不僅可以高水平地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而且可以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并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需求。
2.改革體校教學內容,對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計劃進行調整
在確保特殊培訓課程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前提下,文化課與普通中學同步進行,課程設置與高考相符。組織教練和管理人員參加課程,并組織學生評估教學效果。同時,您需要為進隊和退隊的運動員設置文化進入門檻。除了特殊的運動測試,進入團隊的初學者還必須進行文化測試。必須嚴格控制文化表現不佳的學生進入團隊,不愿意學習文化的學生必須杜絕招收。對于接受培訓的學生,您必須明確學習要求和達到培訓目標,每學期對不愿學習或文化表現和組織紀律不佳的學生進行全面分析。針對學習情況和訓練成績不符合大綱測試的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必須及時將其轉移回原學校,并且建議難以管理的學生實施退學或實行保證金制度。
結語
這樣,通過實踐探索,不斷努力,業余體育學校的文化教師和教練員,實現對學生共同管理和教育,將加深相互了解,消除矛盾,為實現“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從而真正做到“學”促“訓”、以“訓”促“學”。教育,教學和體育訓練將更加科學化和制度化,實現“雙教”的結合更加緊密和和諧,“學訓”并重也更加有效。只有這樣,才能建立獨特的體育運動學校。
參考文獻
[1]吳彩芳.大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的“學、訓、健融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浙江體育科學,2019,41(04):72-77.
[2]丘建發,鐘日明,裴越.教學與實訓并重的雙元制校園規劃設計—以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為例[J].規劃師,2012,28(08):28-32.
[3]張艷霞.學訓并重加快CUBA隊伍的健康發展[J].科技信息,2009(3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