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忠香
【內容摘要】教師可以應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開展并進行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還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氛圍,降低學生學習中職數學知識的壓力。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在中職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才能達到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本文從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和方式兩方面入手,闡述了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數學? 課堂教學? 問題情境? 創設
教師想要應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開展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并提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就需要先了解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再根據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創設問題情景,同時應用所創設的問題情境進入教學,這樣就可以提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應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開展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時,可以先創設懸念式的問題情境,這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欲望。接著,教師可以創設類比式的問題情境,以此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之后,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和概念性變式的問題情境,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教學知識的概念,并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和數學素養。
一、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1.符合學生能力和需求的原則
教師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先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能夠提升的能力范圍,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升的范圍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達到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并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①。教師根據這樣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2.使學生持續積極學習的原則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并創設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問題情境,這樣才能使學生長期保持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才能達到使學生持續積極學習的原則,并使學生自主并積極地參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②。
3.遵循教學知識聯系生活原則
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創設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這樣不但能使學生了解教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還能使學生通過生活技能理解教學知識,更能鍛煉學生應用教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教師這樣遵守教學知識聯系生活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還可以提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
教師需要以鍛煉并提升學生的參與教學興趣、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為目標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并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才能提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并為學生今后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1.創設懸念式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欲望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都是擁有好奇心的③。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懸念式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這樣既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氛圍,又能提升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欲望,從而能夠為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打下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直線的方程時,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相應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圖。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多媒體上所展示的二元一次方程和平面直角坐標系圖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它們有什么關系?”以此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并學習的欲望。在學生思考并討論后,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當還有學生不理解時,教師可以讓其的前后桌學生進行講解教學。在學生都了解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表揚和鼓勵。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多媒體上的二元一次方程和平面直角坐標系圖的關系,并深入教學。在教學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七到八個小組,并讓每個小組出一道與本課知識相關的問題。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出題,并讓學生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相應的直線,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教學知識,并鍛煉學生運用教學知識解題的能力。在學生解出題目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解解題的思路。在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教學知識解題后,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開始出題。在各個小組出好題目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成員讀出所設計的題目。教師可以將各個小組所出的題目寫在黑板上。在所有小組都出完題目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解答黑板上的題目。教師可以宣布:“競賽開始。”以此讓學生開始解答。教師可以觀察各個小組解題的速度。在各個小組解題完成后,教師可以讓解題速度最快的小組說出各個題目的答案,并讓第二個完成解題的小組說出解題的過程。當這兩組小組都解答正確時,教師可以給予其獎勵,并宣布:“本次小組競賽,這兩個小組分別是第一名和第二名。”教師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和參與教學的欲望。
2.創設類比式的問題情境,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知識的原理創設類比式的問題情境,并以類比式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激發并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構建,從而可以提升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平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斜邊的平方等于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后,可以向學生提問:“根據本次所學的勾股定理可以看出什么定理?”以此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所學的勾股定理進行分析,以此來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再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指數函數時,可以先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冪函數,并讓學生根據冪函數畫出相應的圖像。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并分析所畫的圖像,以此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指數函數的表達式,并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學生了解指數函數的表達式后,教師可以根據指數函數的表達式深入教學。在教學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是如何進入本課教學的?”以此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聯系,并幫助學生鞏固教學知識。教師以此教學,可以鍛煉并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可以使學生掌握教學知識的概念。
3.根據生活化的直觀問題,提升問題情境教學效率
中職數學知識是抽象并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師根據教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直觀問題直觀地了解教學知識,從而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提升問題情境教學的效率④。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平面內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時,可以先帶領學生構造直角三角形。在學生構造出直角三角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直角三角形,以此可以導出本課的教學知識。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從你的家里到學校可以走多少條路?最常走的是哪一條路?為什么?”并在學生回答后問:“我從家里到學校喜歡走近路。什么是近路?”之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A點和B點,并讓學生思考從A點到B點有多少條“路”。在學生思考后,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說出思路。在學生說出自身的想法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表揚,并讓學生在多媒體上操作。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多媒體上學生的操作結果進行教學。在教學后,教師可以在平面內畫出A點和B點,并讓學生根據A點和B點的距離寫出公式,同時,教師也可以寫出兩點距離的公式,并讓學生根據公式在平面內畫出A點和B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學知識,并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印象。在學生解出教師出的題目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根據本課所學的知識設計題目。教師可以為學生規定設計題目的時間。在學生設計題目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設計過程,并提示學生不要偏題。在學生設計題目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讀出所設計的題目,教師可以選擇優秀并帶有趣味的題目。教師可以將所選擇的題目寫在黑板上,并讓學生獨自對題目進行解答。在學生解出題目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表揚并鼓勵,以此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并參與教學的自信心。教師這樣帶領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并提升中職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效率。
4.由概念性變式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概念
教師可以根據中職數學教學知識創設概念性變式的問題情境,并引導學生對概念性變式的問題情境進行思考和理解,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的概念,又能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的結構,從而能夠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水平和數學素養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異面直線的概念時,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長方體的模型。在展示模型后,教師可以指著其中一條棱問:“與其‘相交的棱有哪些?與其‘平行的有哪些?這個長方體還有哪些棱?與這條棱有什么關系?”并讓學生獨自思考。在學生思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操作多媒體,并將與所指的棱相交的棱標上紅色,同時將與所指的棱相平行的棱標上藍色。在標示好后,教師可以展示沒有標色的棱,并向學生說明:“沒有標色的棱的定義是‘異面。”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發放所準備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在發放好正方體和長方體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指定一條棱,并將與這條棱平行的棱畫上藍色,同時將與這條棱相交的棱畫上紅色,這樣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并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在學生畫好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拿著所畫的長方體或正方體介紹其的平行棱、相交棱和異面棱,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印象。之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多樣的幾何圖形,并讓學生觀察圖形。在學生觀察圖形時,教師可以提問:“所展示的幾何圖形最多能有幾條平行直線?最多能有幾條相交直線?最多能有幾條異面直線?”并讓學生獨自觀察并思考后回答。教師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概念,并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和數學素養。
教師這樣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并根據所創設的問題情境開展并進行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教學的欲望,還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理解能力,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從而能夠達到發展學生數學素養,并提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注釋】
① 李紅梅. 中職數學教學如何創設問題情境[J]. 西藏教育,2011(04):28-30.
② 李根深. 淺談中職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4):270-272.
③ 紀秀娟. 問題情境創設在中職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 教育(文摘版),2016(12):301-301.
④ 張瑩欽. 教學情境在中職數學課堂中的創設與應用[J]. 海峽科學,2020(04):95-98.
(作者單位:遼寧省綏中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