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水平的日益提高,對蝦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符合多種微量元素的養殖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對蝦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它的養殖產量一種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產量不足,提高對蝦的產量已迫在眉睫。而弧菌病作為影響對蝦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它的防治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對蝦;弧菌病;防治
一、弧菌病研究
(一)病理學研究
LightnerDV等人通過對被弧菌侵染致病的對蝦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患病的對蝦體內的血液凝固凝結相對困難,并且顯得比往常渾濁,而且血細胞的數量更少。血清抵抗和消滅病毒的能力減弱。入侵的各種病原菌會被對蝦體內的滲透到身體表面的血細胞包圍,形成聚合節。陶寶華等人對對蝦進行感染,然后取其的血淋巴進行實驗,對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進行測定,結果顯示當感染為兩小時后,感染的個體sod細胞活力即從最初狀態顯著程度下降,之后開始緩慢繼續回升,到四十八個小時后即恢復大部分蝦的活力。
(二)弧菌病的致病機理
1、入侵對蝦
弧菌的身體表面上面會長有許多柔軟的可以隨著水體運動而逐漸活動的鞭毛,這樣一來,假如對蝦靠近,弧菌想要觸碰到對蝦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于此同時,弧菌還有一種神秘的物質,可以幫助它更容易的吸附在對蝦的身體之上,它就是粘度素。當對蝦在池底攝取食物的時候,在池底的弧菌可以通過與對蝦的食物一起被攝入。
2、破壞蝦自身的免疫功能
對蝦本身是具備抗病能力的,對蝦面對入侵體內的病毒時,可以通過血細胞里的凝血因子進行范圍性的封鎖,對抗病毒的侵害,從而解除威脅。但是,每一種防御都有破解的辦法,哈維氏弧菌病原體就有一種克制的方法,它有一種名為叫半胱氨酸蛋白酶的胞外凝血毒素,正好可以打破這種封鎖,這種物質可以與凝血因子結合這,使對蝦血液和淋巴細胞中的堿性游離細胞凝血因子的蛋白濃度明顯下降,此外,還有可能通過促進人體對蝦堿性淋巴中細胞發生一種類似于抑制人類血液纖維素的蛋白游離溶解的生化化學反應,降低凝血因子濃度,促進纖維蛋白溶解 ;chen等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溶藻弧菌也能產生類似的物質對日本對蝦進行阻止。
3、降低蝦體免疫力
某些弧菌存在對蝦的體內,雖然不會直接導致弧菌病,但是會使對蝦形成細菌共存狀態,擾亂對蝦的正常生命活動,降低對蝦的抗病性,延緩生長,為其他疾病的引發提供幫助。
(三)弧菌病的典型癥狀
1、眼部變化
某些弧菌使對蝦發生病害,對蝦的眼部的神經受到損害,眼睛也受到了致病菌的感染,可能會造成眼睛開始變的柔軟,或者眼睛改變顏色等情況。[14]
2、鰓部變化
當對蝦的鰓部不再干凈開始出蝦一些黏附的東西的時候,特別是灰黃色的時候,說明對蝦受到了致病菌的感染。
3、肝臟變化
對蝦的肝臟對于對蝦有不同的意義,這是對蝦整個身體的“頂梁柱”,當它受到破壞時,代表作對蝦的生活機能被阻斷,無法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甚至直接死亡。弧菌可以對肝胰腺的基礎結構進行破壞,分泌細胞發生病變、停止工作,從而導致機體的活動受到阻礙,直至死亡。
四、對蝦弧菌病的防治
(一)使用微生物制劑防治
蛭弧菌和噬菌體都可以有效的對細菌進行消滅和控制,可以使用它們來控制養殖蝦池環境水體中和存在于對蝦體內的弧菌。
乳酸菌可以改善養殖環境、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增加離子吸收、增強免疫應答,提高對蝦非特異性免疫水平。
芽孢桿菌可以殺滅和控制養殖環境蝦池中的細菌,抑制有害微生物,凈化水質、抑制有害藻類、降解水體中的氨氮。
還有光合細菌,可以促進老化的藻類的死亡調節水質。還有EM菌可以改善微生物種群,促進有益的菌落生長、抑制蝦池中有害微生物。
在對蝦的養殖過程中,不定時的使用這些微生物生態制劑,可以有效的降低有害物質,改善水質,增加水體里面的溶氧含量,形成好的菌落,同時可以增強對蝦的消化吸收,對弧菌病進行預防。
(二)免疫預防
由于對蝦的免疫功能反應機制還不太清楚,研究人員也利用了如病菌的部分細胞壁、葡聚糖、多肽等免疫刺激物來進行對蝦的免疫實驗。這些東西可以刺激酶系統運作,提高血細胞活性、滅殺病害的能力,增加對蝦的抗病能力[31-33]。為了了解它們的抗病性增強能力,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它們的作用機理。adams[32]在接種熱滅火疫苗的過程中,從對蝦體內發現了殺菌素,和一些其他物質,并發現它們可以保持生長五天。sung等人[33]通過間接性的熒光抗體,對對蝦體內被熱殺死的弧菌進行定位觀察,發現弧菌主要集中在肝臟、腸道、淋巴中,證明了它的抗病能力增強了。王雷等人[31]在對服用了免疫藥物的中國對蝦的淋巴進行實驗檢測,確定了這些藥物可以提高對蝦的免疫能力。
(三)消毒劑對弧菌的抑制
目前的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防控手段是使用消毒劑。孫昌飛等人[34]選取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幾種消毒劑進行弧菌的抑制研究,實驗結果顯示抑制弧菌的能力最強的消毒劑是中藥活性碘。所以,在養殖過程中發現我們可以使用使用中藥活性碘進行水體消毒,減少弧菌含量,避免引發弧菌病。
(四)中草藥防治
王蕓等人用黃芪、甘草、大黃等調配成藥,通過飼料喂養給對蝦,在連續投喂一段時間后進行一段時間的停喂,然后進行弧菌感染對比實驗,發現投喂組死亡率遠遠低于對照組。
結語
目前對于弧菌病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機理還不太清楚,盡管世界各國科研人員已經在大量的進行研究,但是大多數的研究都集中在人類的致病弧菌和魚類致病弧菌上,針對對蝦的研究還很少。當環境發生改變,很容易引起某一致病菌的數量大量增加,從而引發弧菌病。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去研究對蝦弧菌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機理,以便可以更好的預防對蝦的弧菌病。
參考文獻
[1]秦生巨.弧菌及其對弧菌病的防控措施的建議[J].當代水產,2020,40(06):72..
[2]鄧歡,王年斌,安育新.日本對蝦Penaeus japanicus受弧菌感染的發病情況與感染劑量、溫度條件的關系[J].水產科學,2019,(02):4-8.
[3]陳畢生.對蝦發光病的病因學與病理學特征[J].熱帶海洋,2019,(04):72-76+96.
作者簡介:李家余(出生年?1967年11月---至今),性別:男,民族:漢,職稱:助理工程師,籍貫:安徽省蕪湖市,學歷:中專,專業: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