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時期。由于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里從不成熟步向成熟的發展時期,好奇心與模仿性很強,而自制力和分辨力較差,加上在禁毒教育方面又存在嚴重的不足,因而,毒品犯罪分子就往往將青少年作為拉下水的主要目標。甚至,在一些地方,毒“手”已悄悄伸向了校園,伸向了中小學生。
據統計,全國現有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的危害性的情況下染上毒癮的。所以,把青少年列為毒品教育重點對象是開展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遏制新吸毒人員滋生的關鍵。
要使青少年遠離毒品,必須要把禁毒教育列為學校教育工作計劃中,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法制教育結合起來;與培養青少年樹立良好的道德觀結合起來,要做到禁毒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多層面、多渠道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學校領導、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可以充分利用廣播、校園網、宣傳欄、開展“遠離毒品”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主題班隊會、演講、征文等形式宣傳毒品的種類、性能、危害以及遠離毒品的方法和知識,使100%的中小學生都能深刻認識毒品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自覺抵制、遠離毒品,從而使廣大青少年自覺增強防毒的意識和決心。
抓好“國際禁毒日”宣傳。每年的“國際禁毒日”,學校可以通過升旗儀式,校班會課,及主題黑板報、電腦小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組織學生觀看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劇目,開展禁毒教育知識競賽,禁毒教育有獎征文,閱讀禁毒卡通連環畫口袋書,參觀禁毒教育圖片展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禁毒宣傳預防教育工作。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學校的法制教育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即從生活知識、生活規則、生活禮節這樣一些初級生活準則的教育入手,來培養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的基礎。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并非都是有意要藐視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準則的修養,不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乎生活準則的判斷。第二層次,是加強青少年生活準則和社會公共道德的修養的教育。這是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關鍵,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許多青少年在這方面的修養,大大低于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如果我們的學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會生活準則,沒有和缺乏社會的公德修養,就會在客觀行為學校將通過思想政治課中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識競賽、做報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等形式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以自我互動教育、體驗教育、親子雙向教育、集中授課等形式,幫助青少年在實踐中掌握法律知識,在體驗中增強法制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通過建立法律服務設施,開展經常性的法律咨詢,為青少年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
不斷增強中小學生毒品預防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不同特點,開展有所側重、分層次的禁毒教育活動,使中小學了解毒品的危害、預防毒品的基本知識及禁毒政策與法律法規,掌握拒絕毒品的方法與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堅持從小抓,重在防,確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意識。
在普遍開展毒品預防教育的同時,把中小學生作為毒品預防主題教育的重點。結合實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探索適合于中小學生特點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典型帶動全局,并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不斷探求規律特點,推動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幫助少數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學校心理輔導老師、衛生老師結合“青春期專題講座”等形式,分析吸毒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毒品預防宣傳教育活動。可以介紹“什么是毒品?”“日益嚴重的毒品問題”“吸毒的危害”等從醫學角度,生理學角度使學生們認識到與“吸毒、販毒”這一觸犯刑律的錯誤行為作斗爭,是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責任和義務。
用積極健康的文化熏陶青少年,豐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使青少年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精心選擇、積極推薦一批適合青少年的優秀文化讀物、影視作品、歌曲等,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
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講一個好故事”“看一部好電影”“唱一首好歌曲”等活動,有計劃、有主題地組織青少年開展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藝術活動。開展“青少年暑期禁毒自護教育”活動,向青少年普及拒毒、防毒知識,教育他們自覺遠離毒品,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增強青少年對毒品的免疫力。培養青少年健康的業余愛好,通過廣泛的禁毒宣傳教育,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與社會壓力,以營造一個有利于禁毒的社會文化氛圍。
尤其在每年6月26日的“國際禁毒日”,要充分運用校刊、廣播網、宣傳欄等來宣傳禁毒法律法規知識,揭露毒品的危害,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自我保護意識。
青少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文明、健康的興趣愛好,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認清毒品對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危害,以及吸毒者最終將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險,認清戒毒的痛苦與艱難,遠離毒品。要謹慎交友,如果發現周圍的親戚朋友中有吸毒的人,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堅決抵制誘惑,并應規勸其戒毒,如果勸說無效,則應堅決不與其往來。要勇于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挫折,人生難免遇逆境,切不可選擇毒品來逃避現實,麻醉自己,從而最終走上毀滅之路。
1.對青少年進行預防吸毒的全面教育。
加強對青少年有毒物品基本知識和禁毒法律法規教育,了解有毒物品的危害。很多的案例是青少年在初次接觸有毒的物品的時候,并不知道有毒物品為何物,不但沒有遠離而是對它充滿好奇,就在好奇的推動下開始吸毒,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因此,介紹有毒物品的相關知識時,家長一定要認真全面的介紹,讓青少年充分了解有毒物品的特征以及危害,這樣才能讓自己時刻保持警惕,遠離有毒的物品!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
吸毒的青少年主要集中在12-17歲,大多數青少年拒絕有毒物品的意識薄弱,在有毒物品的認識上存在許多誤區,比如“試一試應該沒有關系”,“吸毒就像吸煙”、“有毒物品毒性小”等錯誤認識,而去尋求刺激、趕時髦,從而貽害終生。
3.謹慎交友。
不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不聽信有毒物品能治病,有毒物品能解脫煩惱和痛苦,有毒物品給人帶來快樂等各種花言巧語。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幼稚,常采用引誘、脅迫等手段、不良信息刺激,促使盲目模仿。
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發育時期,心理防線薄弱、好奇心強,是非判斷能力不強,對抵制有毒物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違法性缺乏認識,若沒有約束和正確的引導,容易受到有毒物品的侵襲。
家長們要幫助青少年深刻認識有毒物品的危害,構筑堅固的心理防線,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堅決拒絕“第一口”。謹慎交友,打消對有毒物品的好奇心,有技巧地對“引誘”和威脅說“不”。
(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