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的危害有很多,以下我們摘錄一些真實的案例,通過身邊的實際例子向大家詮釋遠離毒品的重要性。
案例一:吸毒損害身體
15 歲那年,小葉看到有人吸冰毒,禁不住誘惑,嘗試了“第一口”。接下來,逃學、打架、籌毒資、吸毒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兩年后,小葉開始出現妄想、幻覺、幻聽等癥狀。剛開始,他懷疑有人要害自己,總感覺路上有人跟蹤自己。后來,他常隨身攜帶刀具,眼神充滿殺氣,不時揚言要砍死害自己的人。有一次,他吸完毒回家后,聲稱母親被妖怪附體,要害他,便從廚房里拿出菜刀要砍母親,若不是父親攔得快,就釀成無可挽回的慘劇了。
案例二:吸毒泯滅人性
某日凌晨,“癮君子”杜某在家中吸食冰毒后產生幻覺,遂從廚房找到腌制酸菜的石頭,進入其母臥室,向正在熟睡的母親頭部連砸數下,致其母死亡后,將尸體藏匿于床柜。第二天,當杜某清醒后發覺自己殺害了母親,竟沒有任何悔恨之心,還在家中分尸,隨后棄尸于黃河。
案例三:吸毒易使人感染和傳播疾病
小夢說,她是被公安機關抓捕以后才檢查出攜帶艾滋病病毒的。提到艾滋病,小夢的眼神瞬間黯淡下來,止不住地抽泣,把袖子撩開給旁人看她胳膊上的那些黑紫色的疤痕:“你看,我身上的這些疤痕全是自己注射毒品留下的。不會扎,我就亂扎。我常常邊扎邊流淚,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扎這個萬惡的針,可又控制不住自己……”
案例四:吸毒使人傾家蕩產
20 出頭的小洪是貴州省修文縣人,在朋友的引誘下,5 年前開始吸食海洛因。這幾年,小洪吸毒的花銷高達 80 多萬元,當家里像樣的東西都被賣得差不多了,他就出去偷東西、搶錢、詐騙,被數次抓到派出所,出來后,毒癮犯了,就再偷、再搶。小洪的婚姻也因此破裂,妻子離開了他,留下了幼小的女兒。
案例一:吸毒破壞家庭幸福
說起自己的吸毒經歷,小玲悔恨不已。她曾經是親人和朋友眼中的好妻子、好媳婦。后來,在“朋友”的慫恿下,心懷好奇的她第一次吸食了毒品。染上毒癮的小玲殘忍地舍棄了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一心“撲”在毒品上,她不聽丈夫的勸阻,把夫妻倆辛苦攢錢購買的住房抵押給借貸公司以換取毒資,而一家三口則蝸居在廉租屋里。由于常年吸毒,小玲變得精神恍惚,心理扭曲,丈夫疏遠她,兒子害怕她。 最終,小玲因販賣毒品被警方抓捕。
吸毒者的內心大都陰郁扭曲,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深陷病態,與家人的情感交流幾乎為零,對任何外界的情感需求都麻木不仁。為了多吸一口毒品,可以冷血地賣掉親生骨肉,可以對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母置之不理。一旦家中有成員吸毒,往往會給全家人帶來極大的精神折磨,家庭幸福更是無從談起。
案例二:吸毒貽害后代
3 歲的小光獲救時,全身有300 多處燙傷,已 4 天滴水未進,命懸一線。據警方調查,小光媽媽因欠別人毒債,就把他作為抵押品交給債主。因為始終沒有露面,小光便成了債主的泄憤對象。警方帶小光去醫院檢查時發現,小光身上不僅有后天造成的傷病,還有一系列在胎兒時期形成的疾病。醫生判斷,這些先天性的疾病很可能與小光媽媽在懷孕期間吸食毒品有關。
吸毒不僅危害自身健康,還會貽害后代。研究表明,女性在孕期吸毒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造成胎兒發育遲緩、發育缺陷等,甚至導致胎兒急性中毒死亡。父母吸毒,不僅會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生活在被毒害腐蝕得千瘡百孔的家庭中,大多數情況下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更別說從父母那兒獲得關愛和教育了。
案例三:吸毒誘發犯罪
王某和劉某在貴州某大學附近攔下一輛出租車,抵達目的地后,兩人突然用繩子將司機捆綁,搶得現金 1000 余元、手機一部。隨后,兩人又以同樣的方式作案多起。最終,他們被警方抓獲。據兩人交代,他們是通過購買毒品結識的,后因缺乏毒資,便合計去搶劫出租車司機。搶得的財物,均用于購買毒品。
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在毒癮的驅使下,吸毒者往往會喪心病狂、不擇手段地籌集毒資,如搶劫、盜竊、詐騙、貪污、賣淫,甚至殺人等。據統計,2017 年全國公安機關抓獲的非涉毒類刑事犯罪嫌疑人中,吸毒人員共 15.2 萬人。事實證明,吸毒已成為誘發犯罪、影響社會治安的重要因素。
案例一:吸毒吞噬社會財富
因為獨具經營頭腦和膽識,阿華的個人資產曾高達數千萬。后來,他沾染了毒品,購買毒品的開銷一個月就要十幾萬元。沒過幾年,阿華的全部家當僅剩兩三百元。不僅如此,吸毒后的阿華再也沒有了當初的闖勁,不愿意再去尋找新的發展動力,根本無心工作。結果,吸毒害得他一無所有。
吸毒不但浪費財富,還會使人的勞動能力逐漸降低,直至完全喪失,從而影響社會財富的創造。我國一些毒品危害嚴重的地方,由于吸毒人員多,造成社會勞動力大幅度減少,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另外,為了遏制毒品泛濫,我國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用于打擊涉毒違法犯罪,這也加重了社會負擔。
案例二:吸毒敗壞社會風氣
30歲出頭的徐某,多次因盜竊、吸毒被公安機關處理過,但他不思悔改,仍然暗地里販毒,不僅自己深陷毒癮,而且還誘騙了多名涉世未深的花季少女“下水”,成為自己銷售毒品的代理人,小石就是其中一個。小石成為一名“癮君子”后,不僅不及時抽身、痛改前非,還不惜賣淫賺錢,向徐某購買毒品給自己及朋友們“享用”,而這些朋友中大多數為未成年人。
吸毒者會失去正常人應有的道德觀念、倫理準則和是非標準,變得毫無自我約束能力,沉溺于毒品的感官刺激之中,失去生活的方向。吸毒會衍生販毒、賣淫、自傷自殘、殘害他人等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敗壞社會風氣,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
容易誘導其他同學吸毒。一旦班上有某個同學吸毒,其他同學極有可能在這個同學的慫恿、誘騙下加入吸毒行列。容易發生金錢上的糾紛。毒品的價格相當高昂,學生不可能承擔得起如此大的開銷,勢必會利用各種手段籌措毒資。因此,學校里也許會發生勒索或借錢不還等情況。影響課堂秩序。吸毒學生會破壞課堂秩序,不尊重老師,等等。毒癮發作時,甚至還會傷害同學、老師。容易結交不法分子。吸毒學生的毒品來源很可能是校外的不法分子。吸毒學生與不法分子結交,不只影響其個人,還會影響同學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編輯/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