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民
(上海市工程設備監理有限公司,上海200120)
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共同發展。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始終在思考如何幫助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推動轉型升級,塑造在城市軌道交通監理咨詢行業內的競爭新優勢。本文將根據以上海市工程設備監理有限公司辦公OA和監理業務系統、 “智慧聯調”軟件和城軌站后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軟件等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為實例,結合作者多年監理咨詢企業管理經驗,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監理咨詢業務信息化轉型的思路,并進行實例分析[1]。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過去普遍存在線路長、站點多、人員流動缺乏監管,不易受控的情況。推行結合手機APP的移動考勤定位和電子巡更系統,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對外勤人員進行動態管理。將日常考勤和規定線路規定時間的巡更記錄均納入辦公OA信息系統內,未來還將進一步與薪酬福利和個人報銷板塊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對現場監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從而促進現場監理對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的控制力度[2]。
使用集成了辦公OA、監理業務與企業管理為中心的信息系統,在企業轉型過程中,通過移動考勤和電子巡更模塊的率先上線應用,結合相關考核管理辦法,使得企業管理人員和現場監理人員初步養成使用監理企業信息系統的習慣[6]。在第二階段進一步提升了信息系統使用的業務覆蓋范圍,要求所有項目監理機構根據規定的格式和路由,使用統一的在線端口上傳和自動生成監理文件資料,包括大部分關鍵的過程控制資料和竣工歸檔資料。可實時查看各項目文件資料上傳情況統計,檢查監理文件資料的及時性和監理文檔的質量。這一工具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對外埠單位的管理效率和監控力度,奠定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使用信息化軟件,可以及時將新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上傳到“公司文件”板塊,推送給所有員工,大幅降低了各種標準、規范采購費用,也使得員工可從容查詢所需的參考文件。企業進行合同、安全、技術交底時,也可通過信息系統,使現場監理人員隨時可查看交底內容,明確自己的監理工作目標和要求。企業也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對全體員工進行遠程培訓,使得全國各分公司、事業部和駐外項目部都能在同一時間接受公司本部的監理業務培訓和其他專業培訓課程[3]。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聯調聯試涉及機電系統專業多、設備多、點位多,尤其是車站綜合監控系統、BAS和FAS系統等聯調內容一個車站一般有數百個設備,近1萬個控制和監視點位。以通常一條新線約20個車站為例,逾25萬條測試記錄,通過項目實施的梳理與總結,愈發感到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使用智慧聯調信息化平臺,為初步解決上述管理痛點,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通過智慧聯調平臺組織實施的前置條件檢查,過程涵蓋計劃發布、執行方和監理自查,聯調單位復核確認,每道工序均留有痕跡,避免推諉扯皮和低效率調試。針對測試記錄管理困難,通過電子點表APP,邊驗證,邊在不同層級同步確認記錄,不管后續復測是否更換人員,可實時查看聯調記錄。一是可提前下載測試記錄表并在離線環境調取和記錄,滿足地鐵施工階段沒有網絡信號時的使用需求。二是當回到有網絡環境時,測試數據可實時同步至智慧聯調平臺服務器。三是針對每一個科目編制專門的測試記錄,涵蓋所有設備點位/功能項。測試完自動統計完成率和通過率。通過智慧聯調平臺,進行聯調問題信息化管理,問題錄入自動發送責任單位,整改完成自動或提升狀態更新等。為應對高峰階段的聯調組織管理,通過智慧聯調平臺,生成會議/調試通知,自動推送到參會/參調對象,并能查看通知是否已讀。會議/調試開始前可用自帶掃碼功能簽到。對智慧聯調平臺上的調試數據直接關聯數據庫,實時更新統計數據,可自動生成進度報表,并根據科目、站點和系統進行深度分析。
一是往前道工序延伸,與建設管理信息化的結合。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機電建設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從智慧聯調信息化管理平臺展望的角度來說,往前道工序延伸,與建設階段各環節管理信息化相結合,形成全壽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將是“智慧聯調”必然的發展趨勢[4]。智慧聯調的“智慧程度”上限取決于與基礎的建設管理信息進行有效整合的程度。最終將使得工程進度、質量、安全管理數據化、精細化,透明化。真正實現信息共享協同合作,大幅提高溝通效率,降低時間成本[7]。往后道工序延伸,成為運營維護管理信息化的基石。由于智慧聯調軟件關聯到具體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點位及測試項的調試數據,因此,信息平臺的相關數據,可以作為未來“智能運維”的基石。系統聯調測試記錄和問題庫將作為運營單位第一手設備安裝調試信息,充分利用將成為開展狀態修等智慧運維的原始數據之一。與新技術、新標準規范相融合。與BIM技術和可視化管理的融合。在過去“平面圖計劃”管理的基礎上,未來可結合BIM技術,實現系統聯調的物料可視化跟蹤、調試步驟、實現功能和調試人員崗位可視化展示等。例如可以在車站火災工況模擬聯動時,自動根據事先設定的逃生線路圖,區分車站不同位置的火災,自動識別當前位置最合理地疏散線路,使運營人員在熟練設備操作同時,更有針對性地訓練和掌握應急處置的實戰能力。與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聯調的結合。若按傳統線路實施,會遺漏一些全自動駕駛特殊功能(如SPKS、各種場景功能等),如全自動駕駛線路的站臺門有關聯調,由于FAO線路PLC安裝位置可能在站臺門端門外,也可能在站臺公共區。其聯調組織、實施步驟均有所不同,需要系統聯調單位區別常規線路組織實施。智慧聯調未來須滿足全自動駕駛與降級模式之間自由切換調整。
在軌道交通機電建設過程中,機電設備的出圖、采購、到貨、安裝、調試、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重慶軌道交通九號線一期工程站后工程項目管理及技術服務項目實施過程中, “量身定制”了一款《站后機電系統建設管理信息化軟件管理系統》,是以機電設備到貨安裝調試全過程管理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系統的信息實時共享,減少參建各方在機電建設管理過程中的溝通環節,使與機電管理工作相關的圖紙文件、各類進度、問題整改情況等數據在統一的信息交互平臺上進行展示,提高工作效率,推動整個機電系統建設進度[5]。
一是出圖計劃管理,按照工程進度要求的出圖計劃,對各類施工圖紙過程中的設計白圖、圖紙送審、正式施工圖出圖計劃進行跟蹤管理。二是采購合同管理,根據業主要求,跟蹤建設工程采購階段各類的采購合同簽訂計劃日期、完成日期、完成情況等。能夠對進度滯后的采購合同提供預警。三是設備到貨管理,按照設備采購合同,對設備到貨計劃進行管理,對設備到貨的負責單位到貨計劃時間、開箱驗收時間、到貨批次進度進行跟蹤管理。四是設備安裝管理,對已進場的設備,在系統中記錄安裝結果。對計劃時間、安裝位置、安裝進度等關鍵因素進行跟蹤管理。五是設備單調管理,對安裝完成的設備的單機調試過程進行管理,在系統中記錄單調結果,設備安裝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自動記錄在問題庫中,作為知識庫提供參考。六是接口調試管理,接口調試人員可以根據規劃生成接口調試計劃,并在系統中生成接口清單,根據清單完成所有調試任務。七是統計報表看板,針對采購、到貨、安裝、單調、接口調試等所有項目按站點、按系統、按單位自動生成各類實時統計圖表,方便各參建單位掌握施工進度,完成百分比等數據,掌控關注重點、節省溝通時間和交互成本[9]。
使用“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根本目的是確保,即使是最復雜的機電系統,涉及眾多地域分散的人員,產生數以千計的任務事項,也能有序地、滿意地完成[8]。
圖1 建設管理信息化平臺進度分析圖
建設進度匯總和問題整改匯總統計情況一目了然。建設各方關注的相關臺賬完整細致、動態更新。問題查詢反饋、閉環跟蹤自動運行[10]。真正實現信息共享協同合作。提高溝通效率,降低時間成本。使得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進度和質量數據化、可視化和精細化。
信息化轉型能有效解決監理咨詢業務在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管理痛點。打破參建各方內外部信息流轉壁壘,促使多企業成員更高效便捷溝通協作。最終將全面日常工作效率,優化項目管理水平。企業通過大力推進信息化實踐,目前已取得一些積極反饋和良好的效果,在此謹就城市軌道交通監理咨詢業務信息化轉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