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桂鳳
臨沂市榮軍醫院臨床心理科,山東臨沂 276000
精神科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和嚴重的心理障礙,例如感情淡漠、思維貧乏、能力減退等。由于精神科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大多數患者的自知力比較缺乏,普遍存在較差的服藥依從性,不能堅持服藥,導致疾病容易出現復發情況,使得患者的家庭負擔增加[1-2]。相關研究顯示,患者出院以后即使可以堅持服藥,但是依舊有一部分患者會在1年內出現復發情況。當前,臨床上的精神疾病多種多樣,精神疾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3-4]。研究發現,將康復訓練結合優質護理應用于精神科患者中,能夠改善患者的各種不良情緒,穩定其精神狀態,同時還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5-6]。所以,為提高治療效果,必須加強對患者的有效護理干預。該文隨機選取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該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探究在精神科中運用康復訓練結合優質護理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于該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6.57±8.18)歲;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齡(48.19±7.9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同意參加該次研究活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有家族遺傳性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存在炎癥和腫瘤者;有嚴重感染、器質性神經疾病合并發生者。
對照組運用常規方法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監測,包括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予患者以妥善處理;遵照醫囑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囑患者嚴格遵照醫囑用藥;此外,還需要將良好的治療環境提供給患者,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
給予觀察組患者康復訓練結合優質護理。其中康復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1)生活技能訓練。①訓練日常生活:指導患者將日常生活的行為技能逐漸掌握,例如自我照顧能力、日常能力等,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將適宜的作息時間表制定出來,讓患者養成起居有節、規律生活的習慣。多參加集體活動,例如打太極、踢毽子、繪畫、健身運動等,在活動中使患者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提高其自信心。②模擬家庭訓練。指導患者對日常的生活技巧加強學習,每周定期更換衣服、剃胡須、剪指甲、洗澡等。督促患者對自己的床位進行整理,對床頭桌進行擦拭,規整的擺放物品等,促進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提高,使其對家屬的依賴性降低,促進患者的責任感和獨立性得到有效培養,同時還能夠使其社會適應力不斷增強。(2)訓練學習行為。①一般性的學習活動:每天讓患者聽舒緩的音樂,看新聞聯播;對科技知識充分了解;對健康宣教的內容和精神衛生常識進行全面學習,促進患者的行為方式和心理狀態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其治療疾病的信心。②訓練自我管理技能:將藥物治療產生的不良反應、藥物的作用向患者進行詳細講解,使患者做到安全用藥,將處理藥物不良反應的方法告知患者,例如如何尋求幫助、怎樣報告醫生等,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較長的病程時間,且容易反復發作,因此將正確用藥的方法告知患者是十分必要的。(3)訓練職業行為。①手工勞動:利用簡單的做手指操訓練、打球、制作拼圖、組織編織活動及作業訓練等,使患者掌握一定的工作能力,使其勞動習慣得到培養。②書法創作。定期組織患者寫文章、練習書法、折紙、看報及讀書等,讓患者將內心的想法寫出來,使患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其疾病恢復的信心顯著增強。(4)訓練社會交往技能。利用情景劇制作、角色扮演、講故事、小組活動等手段,促進患者的非言語和言語表達能力有效提高。讓患者積極參與到各種社會活動中來,以便訓練患者面對陌生環境的膽量和勇氣。積極參與青年協會、手工藝及各種比賽,使患者的愛好和興趣得到恢復,在活動中讓患者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并獲得快樂,從而促進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有效提高。(5)優質護理。①環境護理。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有不良因素存在,較易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抵觸。所以根據臨床護理工作中需要合理調整環境,對患者實施安全指導。洗漱間要有扶手,將防滑標識張貼于醒目的位置;妥善管理好危險物品等。②不斷優化護理措施,保證順利運行護理工作。通常情況下,精神科患者具有不穩定的病情狀況,必須進行及時的護理和治療,因此需要不斷優化護理工作流程,促進護理人員服務意識的有效增強,及時關懷和護理每位患者,同時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程度,對其實施分級護理,及時護理和救治具有危重病情的患者。
對比兩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血清瘦素(Leptin)、血清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神經生長因子(NGF)水平改善和生存質量狀況。其中0~100分為護理滿意度評分標準,護理滿意度分為不滿意(<60分)、滿意(60~85分)和非常滿意(>85分)3個等級。滿意度結果為非常滿意和滿意之和與總例數的比值×100%;主要運用SGRQ評分量表[7-8]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影響評分、活動評分和癥狀評分3方面內容,20分為各個方面的總分,越高的分數表示具有越好的生活質量。
消除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正常的精神狀態時為顯效;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恢復正常的精神狀態時為有效;病情加重時為無效[9-10]。
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血清Leptin、BDNF、NGF水平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Leptin、BDNF、NGF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Leptin、BDNF、NGF水平比較
檢查指標時間 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 P值Leptin(ng/mL)BDNF(μg/L)NGF(μg/L)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5.25±1.24 10.16±2.14 27.54±6.36 39.34±6.41 32.11±7.48 45.62±8.54 5.31±1.54 7.36±2.02 27.47±6.34 33.01±7.47 32.19±7.14 38.14±7.28 0.215 6.728 0.555 4.547 0.055 4.713 0.831<0.001 0.956<0.001 0.957<0.001
觀察組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組別影響評分活動評分 癥狀評分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17.92±3.02 11.56±1.24 13.775<0.001 15.69±5.01 10.57±2.36 6.537<0.001 16.95±4.21 11.47±2.54 7.881<0.00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疾病因素的影響作用下,導致大腦機能活動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引起意志、情感和認知等精神活動異常,且無法適應周圍環境的一種臨床病癥。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理自理能力逐漸減弱,不關心周圍的事物。研究發現,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和全面的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精神功能的衰退減輕,使其社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降低疾病的復發率[11-12]。
在護理精神科患者期間,心理咨詢師、護士及醫師需要密切配合。與其他疾病的患者不同,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的精神問題,患者的意識可能不十分清醒。所以,在治療精神疾病患者過程中需要配合全面的護理干預,以便更好地指導患者的生活[13-14]。在精神科護理過程中,優質護理手段的作用效果十分顯著,主要原因在于:①對于精神疾病患者來說,對其實施心理干預和人文關懷能夠提供給患者理想的環境,使其情緒放松,更好地恢復病情;②優質護理強調細致的工作,密切地觀察患者的生活細節,將導致患者發生精神問題的原因找出來,以便在治療期間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干預;除此之外,優質護理能夠將人文關懷充分體現出來,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發生疾病的原因和情感問題、精神壓力有關,優質護理模式的實施能夠提供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身體上關懷,充分滿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從而促進其疾病恢復[15-16]。而在精神疾病治療中對患者實施各項康復訓練,能夠使患者社會功能的衰退減輕,在社會生活、生理及心理上使患者實現整體、全面的康復,促進患者的社會生活能力有效恢復,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7]。
該文通過探究在精神科中運用康復訓練結合優質護理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和護理滿意度(94%)均較高(P<0.05),該研究結果和張麗學者[18]研究中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8.29%相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46%顯著增高(P<0.05)的結果一致。該研究的觀察組干預后血清Leptin(10.16±2.14)ng/mL、BDNF(39.34±6.41)μg/L、NGF(45.62±8.54)μg/L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影響、活動及癥狀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精神科中運用康復訓練結合優質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相關實驗室指標,促進患者疾病恢復,同時還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