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見歡,陳淑芬,劉彩紅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廣東東莞 523125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兒童疾病,近年來隨著環境以及細菌耐藥性的改變,支原體肺炎發病率越來越高[1]。有研究表明[2],給予支原體肺炎患兒切實可行的護理干預可促進患兒康復,因此有必要在臨床治療中給予患兒一種有效、合理的護理方式,促進患兒癥狀好轉,提高臨床效果。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護理人員遵照醫囑進行各項護理工作,沒有差異性、個性化的護理,無法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因此效果并不顯著[3]。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和護理學的不斷發展進步,預警聯合循證干預措施逐漸在臨床中應用,其不僅可通過循證依據指導正確的護理方案,還可通過預警措施降低護理以及治療過程中的差錯[4]。該次研究中,方便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該院收治的8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患兒給予支原體肺炎患兒預警聯合循證干預措施,以探尋其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80例該院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2個月~9歲,平均(3.73±2.50)歲;病程26~62 d,平均(41.60±10.55)d。研究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個月~12歲,平均(3.76±2.91)歲;病程15~53 d,平均(39.67±12.85)d。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支原肺炎[5];②血清支原體核酸檢測陽性[6];③家屬均同意治療方案;④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所選病例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②病情危重者;③先天性心臟病、呼吸道畸形等疾病者;④合并有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影響呼吸功能者。
兩組患兒均接受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口服阿奇霉素祛痰、平喘、止咳等治療。對照組予以用藥指導、健康知識宣教、飲食指導、保持病房環境、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等常規護理干預。
研究組予以預警聯合循證干預。①組建由主管護師、護士組成的護理小組,開展小組會議,每個小組均收集各項循證護理問題,并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查閱文獻結合臨床經驗和科研結論等制定相關循證護理措施。②小組成員根據患兒病情轉歸情況制定各項危急值以及預測可能出現的危急狀況,比如心率加快、呼吸困難、血壓降低、持續高熱等,定時檢測,如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給予各項針對性的措施,并在患兒病床處放置預案牌,給予患兒及家屬提醒避免發生不良事件。③為避免醫院感染,應對患兒病房進行通風以及定期消毒,護理人員在進行檢查前后都需要進行手部消毒。④指導患兒正確的霧化吸入方式,并指導家屬為患兒進行示范,積極溝通消除患兒不良情緒。⑤給予3歲以上患兒加強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呼吸肌訓練等呼吸功能鍛煉,根據患兒病變部位進行精準叩背,加強患兒氣體交換,促進肺部血液循環。⑥給予患兒及家屬認知宣教,應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通過一對一宣教方式幫助患兒及家屬了解疾病情況,強化記憶識別能力,其對疾病認知度越高越有利于配合治療護理工作。⑦給患兒營造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根據患兒情況控制液體速度,指導患兒食用高熱量、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告知患兒飲食不宜過飽。⑧患兒由于對治療環境陌生加上疾病帶來的痛苦,患兒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引發患兒心理、生理應激反應,造成患兒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造成患兒不配合護理治療工作,不利于患兒病情恢復。因此需要給予患兒預見性情緒管理。在患兒病房內放置患兒喜歡的圖片、玩具等,并播放其喜愛的動畫片、音樂等,消除緊張、陌生感。通過童趣化的語言與患兒溝通交流,令患兒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期待,引導患兒以從容、平和的心態面對治療。護理人員可引導患兒將自己想象為英雄,將疾病想象為怪獸,通過積蓄自己的積極心態可打敗怪獸,進而指導患兒保持自信、開朗、樂觀的性格,從而積極面對疾病,避免不良情緒對治療護理工作的影響,加強依從性。
依從性判定:患兒可積極配合治療,進行適當運動并遵醫囑服藥為完全依從;患兒在短時間內抗拒后配合治療工作為部分依從;患兒拒絕接受治療為完全不依從[7];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統計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臨床療效判定:患兒治療1周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輔助檢查未發現異常為痊愈;患兒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輔助檢查顯示仍有1~2項異常為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為有效;患兒病情未有好轉甚至惡化為無效[8]。臨床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依從率(95.00%)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依從性比較[n(%)]
研究組發熱時間、咳嗽改善時間、肺部干濕啰音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組別發熱時間咳嗽改善時間 肺部干濕啰音改善時間對照組(n=40)研究組(n=40)t值P值4.80±1.79 3.20±1.16 22.588<0.001 6.40±1.71 4.18±1.34 42.116<0.001 6.03±1.87 4.03±1.25 31.523<0.001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 (97.50%)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支氣管肺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如果護理不當,可能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延緩患兒病情恢復。常規護理干預具有機械性和片面性,護理人員通常遵醫囑給予護理干預,缺乏個性化和主動性,因此效果并不理想[9]。該次研究中,給予研究組患兒預警聯合循證干預措施,以探尋其在兒童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效果。
預警護理是以一種風險管理和預防性的護理方式,旨在防患于未然,將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扭轉,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0]。循證護理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收集相關的循證依據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給予患兒實施最佳的護理模式[11]。
依從性是指患兒執行醫囑的程度,而依從性越高,患兒越會按照醫師、護士醫囑進行,越有利于疾病預后。該研究中研究組患兒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①患兒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擾以及對醫院環境的陌生,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從而引發患兒情緒暴發,誘發心理、生理應激反應,降低患兒依從性[12]。②陳舜妹等[13]研究表明,患兒和家屬對疾病認知程度越高,依從性越高,通過給予患兒健康宣教可加強患兒依從性。因此該研究中,加強對患兒和家屬的健康宣教,依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通過不斷內化知識點,從而提高患兒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更加配合護理治療工作。
研究中,研究組發燒、咳嗽、肺部干濕啰音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80.00%)(P<0.05),這與黃麗靜等學者[3]在相關研究中得出的結果相近,在其研究中,患兒給予預警聯合循證干預措施后,臨床總有效率為93.75%,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措施后的臨床有效率82.81%(P<0.05)。因此結果提示,預警聯合循證干預措施有利于促進患兒癥狀改善,提高臨床效果。分析原因為:①預警聯合循證干預措施有利于提高患兒依從性,從而更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對患兒疾病恢復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②根據患兒不同情況制定各項危急值,全方位把控患兒病情發展態勢,并通過查閱各種文獻資料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危急狀況,給予患兒行之有效的管理,有效規避治療護理工作中的差錯,優化護理方案,從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循證依據為基礎,通過可持續性、溝通性、連續性的護理方案,更好地為患兒病情服務,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促進預后。
綜上所述,預警聯合循證干預措施應用于兒童支原體肺炎中可提高患兒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