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霞
摘 要: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可塑性強,班主任作為他們在學校接觸時間最多的教師,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責無旁貸。筆者認為,班主任采取言傳身教、尊重關愛、科學管理、關注細節等措施,美化學生的心靈,鍛造他們的習慣,因勢利導、揚長補短、以優補差,不失為比較好的策略。
關鍵詞: 班主任;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一、 引言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習慣一經養成便具有穩定性,會成為人的一種無意識的、不自覺的行為。好的習慣終身受益,不好的行為可能改變命運。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習慣是我們存放于神經系統中的資本,一個人有了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一個人有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薩格雷也曾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可見良好習慣的重要。學校作為培養孩子成長的重要陣地,應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作為首要任務。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成。”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可塑性強,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更顯得重要了。小學班主任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呢?筆者認為,言傳身教、尊重關愛、科學管理、關注細節是比較好的措施。
二、 言傳身教做好表率
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小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又極善于模仿,對于朝夕與共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他們都會在有意無意的觀察中迅速做出反應并且積極評價,甚至毫不避諱、不加選擇、盲目模仿。這時候,教師如果能夠及時地甄別,積極地引導,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基于這一點,小學班主任應該以塑造學生美好品德和良好習慣為己任,當好引路人,做好表率,讓學生在言傳身教中美化心靈,鍛造習慣,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小學班主任應該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一個有積極生活態度的人,是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努力向上的人;應該是一個守正義的人,一個有正確鑒賞能力的人,是在真、善、美各方面都積極踐行的人;應該是一個愛生活的人,一個有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是在仁、義、禮各方面都模范帶頭的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小學班主任應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生活態度、人生追求等各個方面,對學生帶來好的影響,以高尚的師德嚴要求、以豐富的學養多示范、以積極的態度常引領,讓學生在春風化雨中得到滋潤,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三、 尊重關愛奠定基礎
愛默生說:“成功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撥動孩子的心弦。”陶行知先生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教育,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尊重關愛是施教的前提,是教育的基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建立在對教師信任的基礎之上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小學生雖處在思維和學識極其稚嫩的階段,但他們對人事物態也有朦朧的認知和粗淺的意識,有獨特的感受和潛在的判斷。小學班主任應該首先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個性,包容他們的錯誤,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及時、準確地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和復雜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愿意溝通,愿意親近。其次要善于抓準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切入點,有針對性地揚長補短。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潛在的動力。”小學班主任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結合自己小時的成長經歷和多年來的教育得失盡可能把握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要學會因勢利導,要根據行為習慣滋生的土壤和偶然性觸發的因果,積極地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和處理辦法。
當然,尊重和關愛不是無原則的遷就。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不可避免地伴生了對教育的片面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誤導,使得許多教師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甚至錯誤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不敢管或不愿管,打著尊重關愛的旗號蜻蜓點水無關痛癢、打擦邊球、水過地皮濕,甚至忍讓躲避。肯定地說,這不是真正的尊重關愛,不是良好師德的體現,是極端錯誤的行為,是人們應該堅決摒棄的。 ?四、 科學管理營造氛圍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班級管理的成敗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如初生的幼苗,干凈純潔,狀態好,長勢旺,正是需要積極培土施肥促長的階段,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營造積極的氛圍,構建科學的模式,發揚民主的風格,會錦上添花收獲滿滿的。小學班主任應在科學管理上下功夫,管有章,理有法,以學生一日常規為切入點,遵從小學教育規律,切合兒童發展特點,因勢利導,因人施策,使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氛圍濃厚,土壤肥沃;應在民主管理上下功夫,管有秩,理有序,以學生主體意識為切入點,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大膽放手,積極探索,使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目標明確,措施得力。當然,在科學管理、民主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張弛有度、松緊自然,要注意保護學生自由的天性,讓他們無拘束、放得開,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在自然狀態下健康成長,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習慣。
人人參與班級事務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根本途徑。小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很高,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引導,因地制宜設崗,集思廣益定規,自由選擇參與,自主決定去留,事盡其用,人盡其才,比如圖書館館長、衛生部部長、財物保管、黑板專員等。以班委成員為核心,以日雜專事為骨干,讓班級榮譽來引領,讓主人意識作監督,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幫扶結對互助互進是矯正不良行為習慣的有效措施。小學生雖有熱情,但態度有差別、能力有高低,不免出錯,與班級健康發展不利,對學生習慣養成有害。所以,小學班主任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防不然于未然,變被動為主動。實踐證明,幫扶結對互助互進就是不錯的選擇。一個班級幾十個人,雖然年齡相仿環境相同,但性情迥異才思各別,實實在在一個“小社會”,班主任要揚長補短,扶正祛邪,以優帶差,以優補差。自覺自愿組合和有意牽線搭橋相結合,個性態度差異和特長愛好互補相結合,幫扶有計劃,互助有總結,適時調整,定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