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珍
摘 要: 問題是語文課堂的核心,合理運用問題能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文章結合實際,探討當前小學語文問題設計現狀,分析深度學習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設計的改進價值以及在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優化問題設計。
關鍵詞: 小學語文;深度學習;問題設計;設計策略
一、 引言
在課堂中,問題是引導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推手,通過問題學生產生好奇、升起疑慮,進而借助書本進行深度探究,最終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能結合實際情況科學設計問題,合理運用問題。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對于問題的設計與運用還不是十分科學合理。下面結合實際,談談小學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現狀及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策略。
二、 小學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現狀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問題設計不是十分科學合理。第一,問題關聯性不強。在設計問題時,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問題之間的聯系,導致打亂了整個教學結構,讓教學缺乏邏輯性,不夠嚴謹,同時也容易引起學生思維上的混亂,難以形成清晰明確的學習思路。第二,問題形式單一。設計問題時,很多問題的形式單一、常見,啟發式、開放式問題較少,難以激發學生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第三,問題深度不夠。在當前背景下,依舊有部分教師以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為主要目的,在課堂上單方面向學生講解語文基礎知識以及做題技巧,不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設計的問題難推動學生深層思維品質發展。
三、 深度學習對小學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的改進價值
(一)順應課改趨勢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質疑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綜合思想素質,深度學習理念正契合這一教學理念與要求。
(二)創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以淺層教學理念指導教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哪些易考就讓學生背哪些。這樣的教學是片面孤立的教學,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極低,且學生也無法做到對知識的批判性理解,高階思維得不到發展。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有很大不同,深度學習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
(三)實現全面提升
在以深度學習理念為指導的課堂中,學生需要充分調動與運用自己的心智,先理解知識然后再運用知識,在理解與記憶知識時,也不是全盤接受,不能照搬照抄。學生需要調動自己的思維,運用自己的思想對知識或教師的講解做出適當合理的質疑與批判,學生需在認知層面連接各知識,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最終實現對書本知識的準確運用。從深度學習目標上來說,深度學習要注重訓練學習者的高階思維,讓學習者形成新的學習態度,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創新、質疑、批判等態度對語文知識進行剖析、接受與效仿,通過認知層面與語文知識產生連接,實現知識的整體構建,并最終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研究與實踐證明,基于建構主義的深度學習將為小學語文問題設計工作帶來有力指導與巨大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很好地把握問題深度,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未能準確把握問題在語文課堂中的定位。因此在后續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明確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問題最終都指向什么,明確進行問題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強化學生知識技能還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與實際學情科學設計問題,有效促進小學生高階思維與學習能力發展。
四、 走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策略
(一)科學設計核心問題,構建問題網絡
在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圍繞一個核心問題為學生構建起一個完整系統的問題網絡,且該問題網絡要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正確,問題與問題之間聯系緊密。在進行核心問題設計時,第一,教師需要深入研究課本,準確把握文本內容主旨與思想情感,并從文本中深入挖掘有用信息,進而設計出有深度的核心問題。第二,教師要理清楚文章的邏輯結構,對文本中的語言結構做詳細分析與深入解讀,準確找到文章的主線,緊扣主線進行設計,以此保證問題深度。第三,要確保問題夠精練,更有針對性,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系要緊密,問題體系有邏輯、有連接,不會呈現出碎、細、散的狀態。如六年級《橋》,通過對文本的研究和解讀,發現體會人物形象是文章的重點,因此老漢是個怎樣的人是文章的主線。圍繞這條主線我設計以下環節:首先“找出文中描寫洪水的句子,想想這些環境描寫的作用”,讀中感受小說的環境描寫渲染的緊張氣氛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其次提出“環境不斷變化,那故事的情節又是怎樣發展的呢?圍繞木橋產生了哪些沖突呢?分別表現了老漢怎樣的品質?”等關鍵問題,讓學生學會關注小說的情節,感受小說人物形象;接著提出問題“請結合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指導學生研讀課文,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句子,再次感悟老漢忠于職守、臨危不亂、堅守黨性、舍己為人的高大形象;最后,設計“這是一篇小說,學完后有什么收獲?”問題,讓學生能真正體會小說寫作特點,為其日后的小說寫作做好必要的鋪墊。通過科學設計核心問題,構建了一個問題網絡,讓學生的學習有了明確的思路,同時又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此外,由于每篇文章中都有能揭示文章主題以及體現作者思想情感的中心句,如果學生能準確把握中心句,那么其對文本內容也就會有一個比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來設計問題,確保問題設計的深度與有效性。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向學生提問:“閱讀結束后對整篇文章有什么疑問嗎?”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會相繼提出自己的疑問。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什么那么偉大且感動人心?”教師抓住學生這一疑問,然后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深入探究。教師適時對學生提問:“你說這對父子偉大,從文章中哪里可以看到他們的偉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文中找到相關語句,然后圍繞這些語句教師再讓學生思考:“你覺得此刻這位父親的心情是怎樣的?文中的父親為什么能堅定地走向那片廢墟?”通過這些與文章中心句緊密相關的問題,教師就能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對文章的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