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波 尤興濤
【摘 要】 為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分析安徽省在協同推進區域港航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實施港航一體化建設工程、推進全省港航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航運產業鏈水平和發展能級等建議。
【關鍵詞】 長三角;一體化;安徽;港航;高質量;集疏運
0 引 言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等政策,加快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安徽省是內河水運大省,內河水運是安徽省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的重要依托。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點上,安徽省有必要明確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主要任務,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
1 安徽省內河航運建設工作進展
(1)內河航道網絡化工程建設逐步推進。蕪申運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已全面完成,新汴河航道安徽段整治工程正快速推進,引江濟淮航運工程、淮河干流安徽段等重點航道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2)港口資源整合初顯成效。依托安徽省港航集團有限公司推進全省港航資源整合,與長三角區域港口企業集團在集裝箱水路運輸航線開辟、江海聯運、智慧港航等方面開展合作。
(3)多式聯運、江海聯運提速發展。沿江地區集裝箱、大宗散貨等多式聯運、江海聯運業務快速發展,重點港口鐵路專用線建設進度加快。
(4)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謀劃長江(蕪湖)航運要素大市場建設,打造便捷一體化的公共服務平臺。
2 存在的問題
2.1 一體化航道網絡基礎條件有待提高
省際航道上下游省份在規劃建設標準、建設時序等方面不一致,省際航道建設推進緩慢、貫通難度較大。例如:淮河航道下游江蘇段洪澤湖湖區航道規劃等級為Ⅲ級,而淮河航道中上游安徽段規劃等級為Ⅱ級、Ⅲ級,且已經開工建設;新汴河航道上游安徽段已經按照Ⅳ級標準開工建設,而新汴河江蘇段尚未納入干線航道規劃。
省內主要干線航道通過能力不足。淮河蚌埠船閘、沙潁河阜陽船閘、合裕線裕溪船閘堵閘情況時有發生;引江濟淮航道尚未建成,南北向水運主通道尚未打通。
2.2 港口樞紐服務能級、分工協作水平有待提升
安徽省內河水運承擔了全省開發建設所需80%左右的建材調運量,皖江地區集中了省內80%的汽車生產企業、83%的鋼鐵企業、71%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企業和92%的家電生產企業,水運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占全省口岸進出口貨運總量的90%以上。安徽省港口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城鎮化、工業化和對外開放進程。但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港口樞紐在現代物流、運輸資源整合、多式聯運、向中西部地區輻射等方面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由于區域港口間腹地市場交叉,安徽省港口與鄰近省份在貨源上仍存在無序競爭,甚至惡性競爭問題,缺乏一體化統籌規劃,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和資源錯配。
2.3 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亟待提升
港口集疏運體系中公路運輸比重大,鐵水聯運專用對接線路極少,僅在皖江地區蕪湖港、馬鞍山港、銅陵港等擁有鐵路專用線,鐵水聯運量占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比例不足3%,與國外先進水平、長江干線沿線省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江海聯運中轉業務剛剛起步,組織水平整體偏低,江海聯運運輸市場尚未形成。港航“信息孤島”現象較為普遍,沒有形成統一的港航物流信息服務平臺。
2.4 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水平需要提高
省級港口運營平臺已成為未來區域港口競合的主角,但港口一體化改革的資源整合紅利未能有效釋放,省港航集團資源控制率和盈利能力較弱,重要貨種運輸未實現專業化統籌,以資本為紐帶的互相參股合作還未真正形成,缺乏有競爭力的航運、物流龍頭企業。
3 建 議
3.1 加快港航一體化重點工程建設
(1)完善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推進長江干流航道整治,加快引江濟淮航運工程建設及淮河、沙潁河、沱澮河、渦河、新汴河、兆西河、水陽江等干線航道整治;做好蕪申運河、新汴河、滁河、水陽江等與鄰省的規劃銜接,盡快打通省際“斷頭航道”。
(2)參與打造世界級港口群。積極參與長三角港口群建設,加強安徽省港航集團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在資本、業務等領域的合作;實現內河集裝箱港口與沿海港口無縫對接,完善集裝箱江海聯運體系;推進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和蚌埠淮河航運樞紐建設,提升江海聯運中轉能力。
(3)加快完善多式聯運設施建設。加快連接沿江、沿淮主要港口的集疏運鐵路、公路建設,實現港口與鐵路、公路運輸銜接互通,推動綜合物流樞紐的形成;加快建設銅陵港江北港區、安慶港長風港區、池州港香隅化工園等鐵路專用線工程。
3.2 深入推進全省港航資源整合
(1)做強做優做大省港航集團,深入推進區域港航一體化。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保護好、體制順、有活力、大而強”和“六統一”的要求,推進省內港口、航道、航運、臨港產業及相關資源深度整合,不斷促進港航要素資源集聚和優化,形成港航聯動發展、區域港口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將安徽省港口打造成為長江中下游聯通我國東西部的江河海聯運樞紐。
(2)依托省港航集團,推動安徽省港航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區位獨特、江海直達、江淮溝通等優勢,做強做優做大港航主業和臨港經濟,引領港航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港口對接國際、輻射國內兩個物流體系的能力,將安徽省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門戶。
3.3 進一步優化港口功能布局
(1)重視規劃引領。以長三角一體化視角開展安徽省港口總體布局規劃,加快構建“區域樞紐+重點物資物流基地+重要物流節點”分層次網絡化港口空間發展新格局。
(2)加強岸線管理,提升港口資源利用效率。以長江干線為重點,堅持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引領內河港口走上集約化發展道路。
3.4 提升航運產業鏈水平和發展能級
(1)構建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通道、大樞紐、大平臺。以“一縱兩橫”跨區域水運通道為支撐,結合中歐班列陸向開放通道,構筑對接國際、輻射內陸、內聯外通的物流大通道;加快長江(蕪湖)航運要素大市場建設,進一步提升蕪湖區域性航運樞紐的地位和擴大輻射長江全流域的影響力;打造集裝箱、煤炭、礦石、建材、商品汽車、LNG及液體化工品等重點物資物流樞紐,大力開展鐵公水、江河海聯運業務,向長三角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淮河及支流上游地區拓展經濟腹地;發揮水運口岸和沿江各地市水果、糧食、肉類、汽車等進境指定口岸資源優勢,著力提升港口國際物流服務能力,打造安徽省、長三角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中原經濟區等區域對外開放的平臺。
(2)提升港口服務功能和效率。統籌港口物流資源,推動港口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密切合作,搭建港口物流信息平臺,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無縫銜接的定制化、差異化港口全程物流服務;推動港口多元化服務發展,在著力提升裝卸倉儲服務基礎上,健全服務種類、擴大產業規模,以提供多元化服務為突破口,拓展船舶供應、汽車、冷鏈、跨境貿易、商品交易等關聯產業的港口增值服務功能,促進港口物流鏈向價值鏈提升;積極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完善口岸監管范圍執法互助、檢驗互認、信息互通的管理模式,提高港口通關效率。
(3)協調推進江海聯運發展。加快建設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以集裝箱、礦石、煤炭、汽車等水路運輸業務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的合作,依托省內重點物資物流基地和集疏運網絡,大力開展鐵公水、江河海聯運業務及貨物轉運分撥業務。
(4)促進港航企業轉型升級。適應綜合物流發展趨勢,推動港航企業與鐵路等企業合資合作,并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提供一站式、一單制、定制化全程物流服務,構建一體化運輸物流鏈和一站式物流產業生態圈;鼓勵企業采取船、港、貨、金融等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創新合作共贏模式,構建一體化產業鏈發展運營模式,向全程物流承運人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