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蘭
摘 ?要:教師都知道,學生愛玩,而且在玩的時候非常專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確定閱讀內容,選擇閱讀方式,體驗閱讀情感,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如此,學生也會像玩一樣樂于閱讀,專注于閱讀,癡迷于閱讀。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家校合作促興趣,隨后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興趣提升的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學生;閱讀興趣;樂于閱讀
一、家校合作促興趣
1. 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學生的課外閱讀多數時間是在家里完成的,要想取得好的閱讀效果需要取得家長的配合。
2. 開展讀書交流。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聽之任之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因此,應開展“讀書感想交流會”“讀后感”“知識大比拼”“音樂詩歌朗誦比賽”等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逐漸深入。
二、努力創造閱讀環境
1. 鼓勵學生相互借閱。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書籍分享給其他同學。筆者在班上建立了一個“快樂讀書吧”的圖書角,班上每人自帶一本課外書,學生們可以利用空閑的時間到圖書角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看。
2. 倡導親子共讀。親子閱讀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使閱讀成為一種樂趣。家長可以多讀文章給學生聽,比如可以在學生收拾書包時、晚上睡覺前、早晨賴床時。
三、教會方法提技能
1. 精讀法。所謂精讀,就是對文章關鍵處細致認真的琢磨推敲。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精讀是需要調動多個感官同時進行,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才能做到做好。
2. 速讀法。速讀法不需要讀出聲音或者細細推敲,是快速地瀏覽文章,一目十行,既保證速度又能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同樣,要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信息,需要全神貫注,大腦也要高速運轉,處理大量信息。
四、注重銜接展成果
1. 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教師要有意識地課內外結合,教會學生讀書方法,引導學生在不同年級、不同時段選擇合適的書閱讀并且開展各種各樣的促讀活動。
2. 課外閱讀與寫作、聽說相結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激發寫作靈感,加強讀寫訓練,做好讀書筆記,加強交流能力,實現寫作與聽說的結合。
3. 課外閱讀與學校活動相結合。學校可以定時開展實踐活動,多比賽、勤交流。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有平臺能夠展示自己課外閱讀的成果,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課外閱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提高閱讀量,讓學生喜歡閱讀,樂于閱讀是小學階段課標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實現綠色課堂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楊玉珍. 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路上且歌且行[J]. 課外語文,2018(25).
[2]劉洋. 以繪本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指導策略探究[J]. 進展,2020(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