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建校企命運共同體,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2007年起就開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從淺層走入深層,從單一化從走向立體化。近幾年來,學校又打造校企合作升級版,抓落實、抓效果,使得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滿意度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學校將“引企入校”變成“引企入教”,通過協議明確校企雙方職責,通過相互任職突顯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另一主體地位。為落實“引企入教”理念,學校制定了“三層遞進、分段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即每名學生在三年中,通過“崗位認知”“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完成專業崗位能力的學習、運用和提高。具體內容如下:一年級開展體驗式“崗位認知”,學生在“校中廠”開展職業崗位認知教育,體驗典型崗位;二年級開展項目式的“工學交替”,借助項目讓學生“進車間”,教室與車間一體、教師與師傅一體、學生與員工一體、作業與產品一體,實現全過程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最后一年開展教學島式的“頂崗實習”,在車間設立“教學島”,按照教學計劃編排生產進度,實習任務源于企業現實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由此,學生的能力在層層遞進的學習和實習中得到提升。
為落實“三層遞進、分段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和企業建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項目部—工作室”三級管理運行機制。以學校與常州創勝特爾數控機床設備有限公司的合作為例,機械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與創勝特爾負責人組成了專委會,負責規劃制定、方案審定、資源整合和統籌協調等頂層設計、執行工作;由學院和創勝特爾相關部門組成合作辦,負責計劃編制、教學安排、資源配置和生產調度等具體工作;項目組則由課程教學團隊和創勝特爾項目組組成,主要負責教學實施、考核評價、產品生產和技術研發等,這是三級管理梯隊中最“前線”的團隊,也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團隊。三級管理梯隊為“混編”團隊,主要通過校企人員互聘,教師加盟企業技術部,企業導師編入院系教研室,實現“校企互通、專兼結合、教研相長”。雙方共同開發項目教材、生產案例等教學資源,研究新技術,實現雙向服務。
除共同培養人才外,學校還依托“校中廠”,為企業提供“四技服務”,實現合作共贏。如學校機械工程學院與企業共同成立了江蘇省數控機床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重大裝備計算分析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常州市數控機床精度檢測與維修公共服務平臺,不僅使企業獲得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也助推了企業的技術轉型升級。
(信息來源:《中國青年報》2021年3月3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