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閆 坤 張澤晨 西安工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李一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
楊家溝村位于陜北米脂縣,由于黃土高原具有特殊的地理地貌及社會文化環境,楊家溝村在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村落空間布局。本文以楊家溝村為例,對楊家溝村的地理特征、歷史沿革、村落空間、格局分析及時代價值進行研究。
楊家溝村位于陜西榆林市米脂縣城東南約23 公里處,屬于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地區,地貌以峁、梁、溝、川為主,村莊內溝道多且梁峁縱橫,地勢西高東低。受黃土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貌影響,楊家溝村依地勢沿河溝建造了特色的窯洞建筑[1],分布在梁峁上,形成“闊”而不“散”的村莊空間形態。
清康熙年以前,楊家溝村原住著十幾戶楊姓人家,清康熙元年(1662 年)山西臨縣馬氏家族的馬林槐在此定居,馬氏家族成為楊家溝村土地最多的地主,清同治六年(1867 年)八月,回民軍配合西捻軍從關中進軍陜北,8 月8 日進攻米脂,馬氏家族為防止西北部發生的“回亂”,開始建造楊家溝村內的扶風寨。扶風寨營建從功能上來說保證了當地居民的安全,對楊家溝村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1929 年,馬氏家族中留日歸來的馬新民新建馬氏新院,1939 年未竣工停建。1947 年11 月12 日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楊家溝村,在楊家溝村的四個月內,召開了十二月會議,并頒發《土地法大綱》,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毛澤東撰寫了革命理論文獻四十余篇,楊家溝自此成為著名的紅色革命遺址[3]。本文將楊家溝村的歷史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生成期——楊氏家族衰落到馬氏家族定居、發展期——馬氏家族營建至扶風寨建立之前、轉折期——扶風寨建成、成熟期——馬家新院營建、延續期——紅色遺址遺留,楊家溝村在歷史發展脈絡中保存著多元的空間格局(見圖1)。

圖1 楊家溝村的時間發展脈絡圖
楊家溝村為黃土高原上較大的村落,約有300 戶靠山式窯洞,谷底的小河通向無定河,谷底到山峁的距離約200米,從谷底到山峁是一層層的呈臺階狀的耕地,山和溝形成的“V”字形空間,谷底、山峁、山、溝組成陜北農村的典型鄉土景觀,圖2 是依據調研及現有資料繪制的楊家溝村的村落空間演變圖。

圖2 楊家溝村的空間演變圖
從楊家溝的空間演變圖可以看出,村莊在生成期從最初零星散居在交通要道的溝壑中,以靠崖式的土窯為主,逐漸向村莊西部蔓延呈石窯和土窯結合的空間布局;村莊在發展期以石窯建筑增多,出現組合的窯洞四合院,空間逐步形成小集聚的不同組團;村莊在轉折期營建扶風寨,依山就勢,沿泉井溝壑而建,空間出現大集聚的大組團;村莊在成熟期形成以公共建筑,如學堂和祠堂為中心的圍合組團,受西式建筑風格影響出現中西融合的窯洞建筑風格;村莊在延續期受到紅色革命文化的影響,建有戰時建筑防空洞及演講臺,體現革命新思想對傳統村落布局節點的影響。楊家溝村的空間演變體現不同文化與社會需求對村莊的影響,村落的空間格局是特定文化與各種需求的真實反映。
楊家溝村落的空間演繹以“散居”“小聚居”“大聚居”“圍合”“聚攏”為特征發展演變,五個重要特征空間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村落發展過程的重要銜接和演化(見圖3)。

圖3 楊家溝村的空間演繹圖
楊家溝村的空間格局演變軸線的“散居”結構是村落發展的生成期,由最先楊氏家族營造靠崖式土窯形成的一種居住形式;村落空間演變軸線的“小聚居”結構是村落發展過程的發展期,由馬氏家族向村西擴展的石窯與窯院結合的窯洞四合院居住形式;村落空間演變軸線的“大聚居”結構是村落發展過程的轉折期,由于戰亂外界勢力介入,馬氏家族選擇在村落最高點營建整體性較強的扶風寨村的村寨居住形式;村落空間演變軸線的“圍合”結構是村落發展過程的成熟期,由于馬氏家族日益繁榮,家族各分支形成以各祖宗祠堂和學堂為中心的宗族居住形式;村落空間演變軸線的“聚攏”結構是村落發展的延續期,受紅色文化影響,村落打破原有的宗法秩序,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形成團結一體的居住形式。
土著楊氏家族在楊家溝村沒落后,馬氏家族在楊家溝村進行了家族聚居、房族分異、同房分序,家族社會結構投影到村落空間演變中,因此馬氏家族文化的演變直接導致村落空間發生結構性演化。隨著家族資金積累,修建村落空間的重要節點如祠堂、學校,反映出宗族的倫理觀、價值觀,最后受紅色革命文化的影響,勞動人民翻身大會在此召開,使楊家溝村成為重要的紅色文化遺址,楊家溝村的空間格局演變中豐富的軸線節點是村落歷史沿革的重要體現。
楊家溝的空間特征不但具有陜北黃土高原聚落的傳統文化價值,還承載著中國紅色文化的歷史文化價值,如慶祝勞動人民翻身大會、十二月會議舊址、高級軍事會議舊址、毛主席轉戰陜北紀念館、西北野戰軍高級干部軍事會議等重要紅色遺址。“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因此發揮革命老區遺址的時代價值,是堅定文化自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我國在革命老區的脫貧攻堅中取得階段性成果,楊家溝村作為革命老區遺址,需要持續發揮革命老區鄉村的時代引領作用,持續推進革命老區村落的鄉村振興發展,在現有的空間演變格局中激發村莊紅色文化的內生動力,發揮革命老區時代價值。
綜上所述,楊家溝村留有紅色革命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時代價值特色,值得相關工作者不斷對其多元文化特色的空間布局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研究陜北革命老區村落空間特征與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