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宇 新疆師范大學
舞蹈作為一門藝術,對人的綜合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學舞蹈課程實踐中,教師應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針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構建切實可行的教學實踐模式。師生關系是大學舞蹈教學模式構建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一直以來,大多數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敬畏心理,對教師的要求更多的是被動聽從,而無法主動與之建立互動溝通。此外,有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呆板、缺乏親和力,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活力。對此,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學舞蹈教師應積極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利用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共同落實舞蹈課程教學。具體來講,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基礎。師生互動是建立在平等關系之上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的交流。情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紐帶,在大學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取消圍繞舞蹈知識、技巧及訓練計劃等展開的師生互動,學會從情感的角度與學生建立聯系。例如,當一些學生在舞蹈訓練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訓練動作不準確、情緒低落等情況時,教師可以嘗試與學生進行對話、談心,了解學生是何原因影響了訓練,并對癥下藥,為學生做好情感疏導,促使學生擺正心態,積極參與訓練。又如,學生綜合素質的差異導致其舞蹈訓練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這些差異,同時應引導學生從自身的特點出發,認識到舞蹈藝術對自己的影響,以深化學生的自我認知,讓學生在被尊重、被理解的過程中主動與教師建立融洽的情感聯系。
師生互動體現在多方面,在大學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互動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進而增進師生情感,提升舞蹈訓練效果。互動情境的創設需要把握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把握學生的差異性,認識到學生對舞蹈的偏好,并有針對性地創設舞蹈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舞蹈藝術的興趣;第二,教師要全面了解教材,準確把握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鍵點,采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加強實踐訓練,將理論知識滲透其中,結合實踐情境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效果;第三,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即教師在把握教學整體方向的同時,要將舞蹈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并深化情境學習。
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的創造潛力,并通過多元化的方法給予學生更加自主的創作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舞蹈欣賞,為學生提供自主表達的機會,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經典的傣族舞蹈,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然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深入體會傣族舞蹈的藝術魅力,為自主編創舞蹈積累素材。教師應抓住舞蹈訓練機會,針對基礎性的舞蹈動作,啟發學生進行簡單的設計與表演,并在音樂的配合下嘗試編創舞蹈動作,表達自己對舞蹈藝術的體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并與學生共同探討優化舞蹈動作的方案。此外,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開展文藝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合作創編舞蹈作品,教師以指導員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進而通過開放性的實踐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微課堂”“微教學”“翻轉課堂”“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逐漸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來。這些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形態,也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渠道。在大學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并通過線上互動交流,展開“云教學”,打破傳統舞蹈教學在時空上的局限,提升師生互動的效果。例如,在舞蹈欣賞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設計“翻轉課堂”,并在虛擬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提問、大膽表達,進而在相互交流、信息共享中加強師生互動,形成舞蹈教學新常態。
在大學舞蹈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優化教學環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學實踐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抓住改革的機會,主動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的約束,利用師生互動教學構建新的教學模式。這樣,師生在舞蹈藝術的平等探究中,能夠彼此啟發、相互促進,進而提高舞蹈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