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色文獻資源立法保護現狀及對策研究

2021-07-21 12:00:20余望枝
圖書館 2021年7期
關鍵詞:資源文化

余望枝 劉 芳

(1.武漢大學文學院 武漢 430020; 2.三峽大學圖書館 湖北宜昌 443002)

2021年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1]。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紅色文獻資源是紅色精神的有力見證、有形載體和歷史教科書,是提高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調研紅色文獻資源傳承利用及立法保護情況,提出紅色文獻保護利用的思考與建議。

1 紅色文獻保護利用情況

1.1 紅色文獻征集與收藏

近年來,全國各地通過無償捐贈、有償征集、寄存借展、交換共享、復制掃描等方式積極開展百年黨史文物檔案、文獻史料的征集收藏工作。如安徽省公共圖書館聯盟發布《關于征集館藏珍貴紅色文獻的通知》,征集1921年至1949年間出版發行或內部編纂的各種反映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的珍貴紅色文獻,舉辦“安徽省公共圖書館聯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館藏珍貴紅色文獻展”[2]。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1921年至1954年有關人大的紅色歷史實物和史實資料,并于2021年5月份舉辦“人大紅色資源主題展”[3]。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圖書館廣泛征集渤海革命老區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英烈和愛國志士的重要文獻資料及宣傳進步思想的著作、書刊文獻[4],充分利用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更好地傳播地方革命文化。

1.2 紅色文獻數字化研究

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的發展應用活化了紅色文獻資源的傳承保護,進一步豐富了紅色文獻資源開發利用的形式。2018年7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指出建立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5]。近年來,國內多家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等機構為保護和傳承歷史檔案、文獻資料等,開展紅色資源數字化研究工作。如廣州市黃埔區圖書館建設“黃埔紅色故事”數字資源學習平臺,展示黃埔紅色故事、紅色景點、紅色視頻和《廣州市黃埔區革命老區發展史》《黃埔風波 中山艦事件揭秘》等紅色電子圖書[6]。

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據平臺逐步完善文獻數字化技術標準和著錄標準,推出《中國共產黨歷史資料叢書專題庫》《冀中人民抗日斗爭專題庫》《吳川抗戰史料專輯》《崔永元私人珍藏日文資料專題庫》《張林池陳舜玉抗戰文獻專題庫》《江定仙抗戰音樂專題庫》《陳田鶴抗戰音樂專題庫》等紅色專題數據庫,向社會公眾提供永久免費檢索與閱覽服務,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抗日戰爭和近代中日關系研究[7]。這些紅色專題數據庫的建設不僅是保護紅色文化資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還能更好地整合各類型紅色文化資源,推動紅色文化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宣傳。

1.3 紅色文獻挖掘與傳播

2012年,國家圖書館聯合全國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等收藏單位啟動“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8],《民國時期圖書總目》截至2021年已出版5卷,全面地反映了民國時期圖書的出版狀況,并為研究民國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參考和幫助,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科研單位、社會公眾對紅色文獻的需求。

大慶師范學院于2005年成立“大慶精神研究基地”,收集整理大慶石油會戰時期的文物檔案、口述史料和文獻資料,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召開全國性學術會議和邀請知名專家講學,以研究促進教學、帶動學科建設[9]。遵義師范學院“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依托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與國內外長征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整合全國遵義會議、長征文化的學術資源和研究力量,承辦第七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論壇、“周恩來與中國精神”座談會等學術交流活動,建設紅軍長征與長征精神的紅色文化資源平臺及專家智庫[10]。

2 紅色文獻資源立法保護現狀

2.1 紅色文化立法情況

近年來,全國各地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立法工作的重要性,陸續開展相關立法調研和法規起草工作。山西省、山東省及廣元、梅州、吉安、汕尾、臨沂、寧德、貴陽等地市已制定了紅色文化保護相關條例;《南京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立法計劃》將《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列為重點立法項目,并在二審前召開英烈后代專題座談會,聽取對條例草案修改的意見與建議[11];《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草案)》修改稿已于2021年3月23日提交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進行二次審議[12];《揭陽市紅色資源保護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充分了解社會各方的建議,以提高立法質量[13]。

2.2 紅色文獻資源保護情況

以上調研的紅色文化保護利用條例均包括總則、調查認定、保護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責任、附則等六大部分,明確了紅色文獻的保護范圍、征集收藏、保護管理和傳承利用等內容。

2.2.1 紅色文獻的保護范圍

各條例中所稱的紅色文化遺址遺存主要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活動所形成的紅色舊址、紀念設施、文獻檔案和可移動實物,其中包括反映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重要文獻資料。部分條例進一步明確紅色文化是紅色文化物質資源和紅色文化精神資源的總和,如《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指出“紅色文化精神資源指以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為核心特質的沂蒙精神”[14]。部分條例強調保護在本行政區域內進行革命活動所形成的遺址遺跡,如《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中“井岡山斗爭時期反映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重要文獻資料和代表性實物等”[15];《汕尾市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保護條例(2020修正)》中“反映海陸豐革命歷史活動、進程、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和可移動實物”[16]。

2.2.2 紅色文獻的征集收藏

各保護條例都明確提出紅色文化遺址遺存實行保護名錄管理,要求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以及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等收藏研究單位對紅色文化遺存開展搶救性保護和及時修復;收集革命歷史事件代表性人物的采訪、日記、手稿、回憶錄、口述史等資料,建立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健全信息共享機制;鼓勵單位和個人將收藏的紅色資源捐贈或出借給收藏研究單位。

2.2.3 紅色文獻的保護管理

各保護條例中厘清細化了相關主管部門保護紅色文化的工作職責,設立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專項資金并將其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并進一步明確專項資金的具體用途。如《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專項資金用于紅色文化遺存的調查、考證、發掘、資料收集整理和紅色文化遺存征集、借用、收藏、陳列展示等方面[15];《梅州市紅色資源保護條例》指出,紅色資源保護資金主要用于紅色資源保護規劃編制、檔案管理、征集修復、聘請紅色資源保護管理人員、紅色資源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等方面支出[17]。部分條例在“法律責任”章節明確和細化了相關單位和主管部門的法律責任,如《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指出,紅色文化遺存藏品被盜、被搶或者丟失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同時向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報告[15]。

表1 省級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及地方政府規章(現行有效)

2.2.4 紅色文獻的傳承利用

各保護條例都明確規定,相關主管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范圍,做好紅色文化遺址遺存的傳承利用工作,整理、編纂和出版紅色文化相關資料,開展紅色教育主題月、理論研究和教育培訓等活動;鼓勵和支持社會公眾在保護紅色資源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等前提下開展合理化利用,對紅色文化遺存進行創意產品開發,傳播紅色文化精神,深入挖掘和展示紅色資源的內涵和價值。

部分條例對本行政區域的紅色文化精神實質進行了提煉,如《山西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強調加強對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挖掘[18];《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明確井岡山精神是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的精神實質和核心內涵[15];《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指出沂蒙精神是本市紅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統籌沂蒙精神研究、宣傳、教育和踐行等方面內容,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開展沂蒙精神的學術研究、交流等活動,引領和規范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工作[14];《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草案)》強調塑造雨花英烈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梅園精神、渡江勝利精神等南京特色紅色文化資源品牌,建立獨具特色的系統性保護制度與多種紅色文化傳承方式[19];《揭陽市紅色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見稿)》鼓勵利用揭陽“潮劇”“鐵枝木偶戲”“潮汕講古”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包含紅色文化要素、具有本區域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13]。

3 當前紅色文獻資源立法保護存在的問題

3.1 頂層設計待完善

2021年5月14日,文旅部、中宣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以及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20]。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李大釗故居、平津戰役紀念館、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黎平會議舊址、黑龍江省大慶市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四川省成都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館等紅色資源入選,展現全國各地在紅色歷史、大國重器、脫貧成就等方面的紅色旅游資源。但迄今為止,尚無國家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專門性法律法規出臺。我國現行有效的紅色文化保護相關條例中,僅有《山西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等兩個省級地方性法規、《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吳忠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條例》等十二個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和《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貴陽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2020修改)》等兩個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性保護條例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資源整合不足的問題。如福建省并未出臺省級層面的紅色文化保護利用條例,福建省龍巖市、寧德市和三明市分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該市實際,制定《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寧德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和《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其中,《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規定市、縣兩級發展改革、財政、公安、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旅游、教育等部門需按照各自職責開展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21];《寧德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則明確了市、縣(市、區)黨史方志、民族宗教、退役軍人事務、消防救援、城市管理、檔案等相關部門的紅色文化遺存保護職責[22];《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指出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烈士紀念設施類紅色文化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23]。各條例并未詳細列出這些相關部門關于紅色文化遺存保護的具體職責,需進一步對紅色文化保護邊界、責任認定等進行更加明確、完整、系統的定義。

3.2 概念界定有局限

現行有效的紅色文化保護相關條例中所稱的紅色文化遺址遺存,界定時間主要限制在1919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概念外延的時間跨度有局限。如《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所稱紅色文化遺存,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尤其是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活動所形成的,具有歷史意義、紀念意義、教育意義的舊址、遺址、遺跡、實物和紀念設施[15]。僅有《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吳忠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條例》和《貴陽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2020修改)》等明確界定時間跨度為五四運動或新民主主義革命至今。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各個歷史時期,大量重要紀念設施、實物檔案和文獻資料不斷形成,傳承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精神的文獻共同構筑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呈現出動態更新、開放發展的特點。

3.3 文獻類型不全面

紅色文獻資源除了圖書、報刊、手稿、日記、信函等傳統類型外,還包括歌曲、照片、書畫、電影、石刻、題詞、傳單、宣傳標語、口述資料等多種類型。部分保護條例中征集的資源類型不夠系統全面,須突出紅色資源收集的多元化、差異化及特色化。目前僅有《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梅州市紅色資源保護條例》《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等明確提出及時收集重要人物采訪、口述歷史、回憶錄及相關重要事跡、民間故事、小說戲劇和詩詞歌謠等,做好搶救性保護工作。

3.4 專業保護人才稀缺

在近百年的時間里,受戰火劫難、印刷紙張、出版發行、裝幀保護等各種條件的影響,大多數紅色文獻紙張酸化脆弱、破損不堪,收集、整理與搶救工作刻不容緩。其中,專業保護人才的匱乏、隊伍能力素質不高、業務技能培訓不足等因素限制了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的推進。現行有效的紅色文化保護相關條例中,僅《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吳忠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條例》《貴陽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2020修改)》《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明確指出相關主管部門應與保護責任人簽訂保護協議,定期開展專業培訓,提高保護管理水平;《寧德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中強調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22];《梅州市紅色資源保護條例》規定紅色資源保護資金應當重點保障列入保護名錄的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包括聘請紅色資源保護管理人員、獎勵對紅色資源保護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等支出[17];《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提出建立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制和人才培養、專家咨詢機制[24]。

3.5 監督機制不完善

各保護條例在“法律責任”章節中都明確和細化了相關單位和主管部門的法律責任,但主要是針對紅色文化遺址及其附屬設施等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的污損及損壞,如《固原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條例》《廣元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條例》等對在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上刻劃、涂污或者張貼廣告的,爆破、開山、掘土、采砂、采石等對紅色文化遺址造成破壞的行為,視后果嚴重情況,由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不同程度的罰款。現行有效的紅色文化保護相關條例中,僅《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明確指出,館藏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的修復、復制、拓印,應當遵守法律規定和相關技術規范,不得改變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的原狀,不得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造成損害[15]。

4 紅色文獻資源保護的建議

4.1 加快國家層面紅色文化保護立法進程

近年來,山東省文旅廳、湖北省文旅廳、浙江省文物局、江蘇省文物局、陜西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旅廳(文物局)、寧夏回族自治區文旅廳(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上海市文旅局、天津市文旅局等對各自行政區域范圍內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可移動革命文物進行了專題調查、登錄核定,向社會公布了各省(區、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2021年3月11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上海市首批革命文物名錄[25],包括1859年洪仁玕著《資政新篇》、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創辦的《勞動界》、1920年8月出版的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陳獨秀著《政治主義談》等革命文獻資料。2021年4月6日,湖北省文旅廳發布《關于公布第一批湖北省革命文物名錄的通知》[26],包括中國共產黨創立時期《京漢工人流血記》印本、第三次國內戰爭時期《七七日報》和《應城慘案真相全國學生運動合刊》印本等可移動革命文物2 810件。2021年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慶祝建黨百年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情況發布會,介紹建黨百年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有關情況,據統計全國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27]。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立法加大紅色文化保護力度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國家層面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專門性法律法規的制定,將有利于統一保護標準,統籌保護規劃,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壘,實現跨區域的連片保護、整體保護,解決地方立法“碎片化”問題;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將進一步規范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屬地管理,明確各方職責,強化目標考核,完善監督機制;國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形成保護合力,促進全國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協同協作聯動、規范有序發展。

4.2 完善紅色文獻分級保護和共建共享機制

近百年來,我國各地的行政區劃和歷史管轄范圍隨著歷史形勢的變化不斷演化變遷,需關注這些歷史行政區劃沿革變化情況,創新區域協同合作機制,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原則,進一步規范各行政區域間紅色文獻資源的調查認定和分級保護[28]。進一步開展地方文獻研究工作,通過地方志、家譜等史料分析挖掘政治經濟、歷史事件、遺跡遺址、地方人物等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口述歷史、民間故事、小說戲劇和詩詞歌謠等紅色文獻作品的調查征集工作。

加強國內外的學術合作與交流,聯合全國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黨史研究機構等共同開展全國紅色文獻資源的認定、定級、建賬和建檔工作,摸清我國紅色文獻的規模數量和分布狀況,并建立文獻交換、成果交流、信息反饋的常態聯絡協同機制,推進區域聯動,實現紅色文獻資源共建共享。

4.3 加強紅色文獻保護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為強化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功能,紅色文獻保護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迫在眉睫。要進一步加大紅色文獻專項保護資金保障力度,開展紅色文化遺址保護責任人及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發揮高校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學術帶頭作用,打造專家智庫,開展紅色文獻版本鑒定、修復保護、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文旅融合等工作,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民眾的保護意識。2016年年底,浙江理工大學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紅色文化研究”的碩士學位點[29],開展紅色文化基礎理論、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研究以及紅色旅游及其產業發展等方面研究。2020年8月,浙江理工大學成立紅色文化研究院,推進紅色文化研究與實踐,有力推動了紅色文獻保護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4.4 開展紅色文化資源數字人文項目研究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置黨的建設二級學科[30]。國內多所高校自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包括黨的建設、黨的歷史與理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研究、干部教育學等。這些自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學、民族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的緊密融合,進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近年來,國內外數字人文研究逐漸興起。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通過信息挖掘、文本分析、關聯數據等分析非結構化研究對象之間的時空關系、社會關系,展現宏觀、系統、多元、開放的知識圖譜,為研究者提供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如英國劍橋大學藝術、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in Art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的“二戰中的中國(China in a Global World War II)”項目由人文中心研究所聯合會(CHCI)和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CCKF)資助,通過對書畫、音樂和電影等作品的分析,加強大眾對中國二戰史的認識[31]。紅色文化研究以豐富的紅色文獻資源為基礎,圍繞相關主題,將數字化、文本挖掘、可視化等現代數字技術融入紅色文化研究領域,借助數字人文技術為研究人員提供全新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5 結語

紅色文獻資源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獻價值,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文化基礎。通過國家立法統籌做好紅色文獻保護整理、內涵挖掘等工作,是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舉措,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全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以黨的百年歷史為主線,通過紅色文獻資源講好黨的百年奮斗史,豐富紅色文化歷史內涵,感悟共產黨人堅守初心與使命,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猜你喜歡
資源文化
讓有限的“資源”更有效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誰遠誰近?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导航在线|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 日韩在线影院|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毛片a| 欧美狠狠干|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www网站|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欧美午夜一区|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自拍中文字幕| 国产AV毛片|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成人|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a视频| 91福利免费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a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美女操|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在线|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日韩成人午夜|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欧美久久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91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