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清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手術室,福建福州 35000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較為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是最嚴重的眼部疾病,其發病因素比較復雜,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極大損害患者的視力,影響其生存質量,近年來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2]。目前玻璃體切除手術是治療增殖期DR的有效手段之一,增殖期DR由于新生血管形成、玻璃體積血、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等原因,患者往往需接受玻璃體切除術以保存或提高視力。為了使手術醫生順利完成眼底手術的操作,除了需要醫患之間的密切配合,為了提高手術效率,手術室護理也被需要[3-4],而這一內容常常被醫護人員忽略。因此,該研究分析了2018年8月—2019年12月該院收治的50例(50眼)預行增殖期DR玻璃切除術患者,同時給予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預行玻璃體切除術的50例(50眼)增殖期DR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對納入的合格患者均在神經節阻滯麻醉下行玻璃體切除術聯合玻璃體腔硅油填充術。并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25眼)。其中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42~76歲,平均(56.39±3.78)歲;病程2.5~13年,平均病程(6.48±1.45)年。觀察組男16例,女9例;年齡44~73歲,平均(58.78±4.12)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15±2.06)年。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經內分泌科診治,臨床診斷為2型糖尿病,且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②符合中華醫學會2014年頒布的《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相關標準[5],確診為增殖期DR;③符合DR玻璃體切除術適應證,并接受該手術;④對該次研究知情,愿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措施,包括日常護理,協助患者完善術前相關全身和眼部檢查,再次確定手術適應證,術前心理指導,告知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①術前護理。根據增殖期DR的特點,結合患者性別、年齡、職業以及文化程度等不同,采用個性化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以誠懇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與溝通,鼓勵其自由地表達心中的焦慮與不安,同時配合專業知識宣教和多種互動形式,包括建立微信群、聽音樂等,講解不良的心態對手術及術后的影響,讓患者能夠靜心,以更理性、更放松的狀態去面對手術[6]。完善術前全身相關檢查,如血常規、乙肝、梅毒、艾滋病、心電圖、胸片、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以及視力、眼底彩色照相、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等眼科檢查,并配合完成術前滴用抗生素眼藥水、沖洗淚道、結膜囊、散瞳等操作。注意伴有全身系統疾病的處理,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做好術前安全評估。②術中護理。術中護理對患者配合程度和手術過程順利完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患者對手術室環境的陌生,無形中也增加了其緊張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再次向患者告知麻醉過程、手術過程、手術醫師、術中注意事項等,鼓勵和安慰患者,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手術。囑患者保持良好的手術體位,額部和下頜處于同一平面,眼球處于水平位,聽從手術醫師的要求。術中還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和主述,若其緊張不能緩解,可嘗試轉移其注意力,輕握其手,囑其平穩呼吸[7]。密切關注術中患者的電解質、血糖情況和生命體征,手術應激刺激下,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引起血糖升高。做好手術配合,對手術成功也十分重要[8]。③術后護理。術后,因術中已向患者術眼玻璃體腔內注入硅油,因此患者需要一段時間的俯臥位狀態,護理人員要向患者指導正確的體位,可將軟枕支在胸前,減少身體對肺部和心臟的壓力,需向患者告知體位變化要求、注意事項及必要性,積極爭取患者的配合,促進視網膜復位,減少并發癥[9]。落實分級護理管理,明確責任護士,重視和加強病房巡視,嚴密觀察和詢問患者術后情況,包括主觀感覺、術眼敷料滲血、滲液等,做到及時匯報和處理。另需注意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導患者術后飲食[10],應以宜消化、清淡的、富含粗纖維的食物為主,避免術后便秘,同時配合術眼的換藥、滴用眼藥水,避免術后結膜水腫、感染等出現。盡量維持術眼眼周清潔,做好換藥處理,不宜劇烈運動,切勿揉搓、按壓、碰撞術眼。
1.4.1 手術的完成情況 比較兩組術中是否出現手術意外及非手術治療手段導致的其它情況。
1.4.2 術后視力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 記錄兩組術后2周后視力恢復情況和兩組術后的低眼壓、術后出血、黃斑水腫、角膜水腫、繼發性青光眼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總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00%。
1.4.3 護理滿意度調查 評估術后2周,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參照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逐項打分評估,具體內容分為10項,每一項分值為10分,總分為100分。其中,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評分60~89分為一般滿意;評分<59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了玻璃體切除手術,手術過程中所有患者的生命體征均平穩正常,無手術意外發生,除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因過度緊張,述有輕微憋氣,出現手術短暫終止。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視力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周,相比于手術前,兩組患者的視力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且觀察組患者術后的視力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視力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視力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n=25)對照組(n=25)t值P值0.40±0.170.38±0.180.1640.8710.72±0.180.62±0.282.2870.02710.2925.000<0.001<0.001
觀察組術后發生黃斑水腫1例,角膜水腫1例,共2例;對照組術后發生低眼壓2例,術后出血2例,黃斑水腫2例,角膜水腫2例,繼發性青光眼1例,共9例;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經護理后,觀察組非常滿意17例,一般滿意7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非常滿意10例,一般滿意7例,不滿意8例;且兩組總滿意度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DR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其患病率高達44%~51.3%,其病變包括周細胞的消失、基底膜增厚、血管內皮屏障破壞、血管閉塞等,當DR病變進展至增殖期,出現新生血管、增殖性視網膜新生血管膜、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等表現時,患者的視力就會出現嚴重下降甚至致盲,極大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11]。盡管目前DR的治療方式多樣,但玻離體切除術仍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尤其DR晚期,臨床已取得了良好的療效[12-13]。它可以解除增生的纖維組織對網膜的牽拉力,清除眼底的積血,促進視網膜的復位,促進患者的視功能的改善[14]。由于該手術操作難度大,要求比較高,術后容易發生低眼壓、術后出血、黃斑水腫、角膜水腫等并發癥[15],因此當需要進行玻璃體切除術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采取更加綜合的手術室護理,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具體的護理措施,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和體征改變,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專業指導患者術后的康復,包括體位、飲食,對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手術安全及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都有重要意義。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后,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了手術室護理措施,兩組患者術后2周的視力均較術前有明顯提高(P<0.001)。且術后觀察組的患者視力提高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00%,提示手術室的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減少術后出血、低眼壓、黃斑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00%(P<0.05),這與許軍[1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其研究中同樣也采取了手術室護理措施,其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67%、94.87%。可見在術前、術中、術后對DR行玻璃體切除患者實施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教育,給予個性化的心理指導和干預,健康教育需伴隨治療全過程,減少或緩解不良情緒[17]。術前充分評估患者手術承受能力,控制原發病,滴用抗生素眼藥水降低眼內感染等發生風險,術中注重手術室護理細節[18],讓患者更積極地配合手術醫師操作,促進手術的順利完成,術后落實護理責任,給予患者更優質和適合的護理服務,從而有利于恢復或提高患者的視力,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
綜上所述,對進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的增殖期DR患者采用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視功能的改善,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