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摘 要:本文就如何將“亦生亦師”這一成熟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幼兒數學教學中進行探討。“亦生亦師”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主要有預習自學、合作交流、師生反轉、評價激勵四個主要步驟。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有利于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亦生亦師”模式? ? ?幼兒數學教學? ? 教學模式? ? 傳統教學
作為人類教育啟蒙階段的學前教育,其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學前教育階段對于一個人的受教育經歷,甚至是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基于此,筆者認為當前的學前教育發展狀況,尤其是幼師師資的培養以及教學模式的探索等問題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
在整個學前教育事業大發展的背景之下,“亦生亦師”模式漸趨成熟。相對于傳統幼兒教學,采用“亦生亦師”這一新模式,教師不再占據主體地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幼兒學習主體的主動性,本文對這一新型教學模式進行探索,以期為現實的幼兒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一、“亦生亦師”模式的產生與概念
“亦生亦師”的教學思想是馬鵬業提出的,他將改革的重點放在教師身上。在原有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成績確實有所提高,但是其積極性仍然有提升的空間。在這一前提下,教師應當敢于將課堂交給學生,這才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只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構建一個有效且積極的數學課堂,這種教學意識的轉變就從“亦師亦生”到“亦生亦師”。
這一思想獲得了教育領域專家的認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開始試用這一數學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延伸了這一理論的意義和價值。
二、“亦生亦師”幼兒數學教學模式的運用
“亦生亦師”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強調學生主體的“主動學習”。這一教學模式有四個步驟:預習自學、合作交流、師生反轉、評價激勵。
(一)教師分發教學資料,學生自主預習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感知教材,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萌發出疑問,然后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自己提前準備好的教學資料分發下去,指出課程學習的難點,幫助學生全面感知所學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分工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此,在這一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小組成員圍坐在一起,交流學習心得,探討學習難點。教師可關注小組內不同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如“記錄者”“發言人”等。
(三)師生反轉,學生上臺講課,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接受
學生在進行自主預習、合作交流后,可以依靠自己或者小組的力量解決一部分課堂問題。此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發表演講的機會。這期間,學生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引,同時教師也應該針對一些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實際問題做好準備工作。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厘清思路,為學生答疑解惑。
(四)答疑解惑,及時評價,給予學生鼓勵
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主導地位的喪失,在教學環節的最后一環,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點評,幼兒的認知水平等都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所以教師應該多多給予學生鼓勵,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積極突破自己的行為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的鼓勵對于學生具有積極意義。
三、“亦生亦師”幼兒數學教學模式的運用效果
(一)運用“亦生亦師”幼兒數學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新時代,“終生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數學教學已經不能再采取封閉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而應該采用一種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提倡學生主體自主學習、努力嘗試解決新問題。“亦生亦師”教學模式能夠幫助教師轉變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注重引導學生與人分享、與人交流,不斷找尋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二)運用“亦生亦師”幼兒數學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運用“亦生亦師”教學模式,能夠鼓勵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之中,讓學生和教師能夠積極互動,迅速地讓教師從傳統的教學禁錮中解放出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保證幼兒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全面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職責轉換,鼓勵學生不斷地以自主的方式擴展數學知識面。
(三)運用“亦生亦師”幼兒數學教學模式能促進師生情感的交流
在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過程中,情感方面的啟蒙也是尤為重要的,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能夠促進學生更健康地成長。而“亦生亦師”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之中。在優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加強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能夠順暢地進行,這樣有助于營造一種安全、和諧、有趣的教學氛圍,這一氛圍也能夠刺激學生新想法的萌生,學生之間互相補充新的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構架。學生也能夠暢快地思考,這對于學生個人的知識認知和情感發展都十分有利。
總而言之,采用“亦生亦師”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幼兒數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補足傳統教學模式的短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方面更為凸顯。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為今后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明存.淺談幼師數學教學中師生的雙向交流[J].魅力中國,2013(29).
[2]朱啟俊.關于幼師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問題探討[J].考試周刊,2020(49).
[3]王賽.幼師生MPCK學習現狀及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2019(18).
[4]郭素玲.如何培養幼師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人文之友,2018(10).
[5]郭世英.淺談在幼兒數學課堂中案例教學的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2019(1).
(作者單位:南陽市宛西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