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基礎文化建設的不斷加強,國家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程度逐漸地提升,需要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更加行之有效的作業設計,在引導學生完成課程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文章圍繞小學留守兒童語文作業設計展開論述,簡要地分析了小學留守兒童語文作業的現狀,并提出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策略,期待能夠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作業設計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留守兒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3-0025-02
【本文著錄格式】徐麗娜.基于新課改的小學留守兒童語文作業設計[J].課外語文,2021,20(13):25-26.
引言
留守兒童是農村小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家長的參與和幫助,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幫助家中老人完成一定的家務。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考慮到小學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以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特殊性,合理地進行課程作業的設計,確保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
一、小學留守兒童語文作業現狀
新課改對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小學留守兒童作為農村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的特殊性,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始終受限,無法讓小學語文課程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就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而言,教師作業設計的局限性存在于以下幾個層面。第一,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陪伴,一些需要親子間配合完成的教學任務無法為學生進行設計,大多數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設計也只是停留在背誦或者完成練習冊內容的基礎上,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到整個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第二,缺乏家長的陪伴也導致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無法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導致語文作業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無法有效地體現。
二、基于新課改的小學留守兒童作業設計的策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留守兒童作業的設計應當基于作業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和趣味性的角度進行,不僅要讓學生可以通過語文作業的完成提升學習的效果,也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地、積極地去完成課程作業。
(一)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分層設計
為了體現出教師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科學分層的方式進行語文作業的設計,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個體而言,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是不同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進行分組。以《猴子下山》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同時,除了掌握課程中的生詞和熟讀課文之外,還應當加強對學生知識的拓展要求,比如教師可以圈出一部分的詞語,讓學生查出詞語的釋義或者寫出該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而對于學習能力和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僅要求學生可以掌握教材中的生詞和熟讀課文即可,而對學習能力和水平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僅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生詞即可。此外,對于農村小學班級組成而言,留守兒童只占其中一部分,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也可以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環境進行課程作業設計。對于家中父母都在或者有一方在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一部分親子活動,讓父母參與到學生的課程學習過程中,而對于父母都不在身邊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降低作業難度的方式為學生設計課程作業,引導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多樣化設計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出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作業,以此來提升小學學生語文作業的完成度。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更加多樣化的作業設計,讓小學語文作業變得更加靈活和合理,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基礎。以小學教學內容《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為例,在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以下不同的作業內容:1.解釋文中的生詞,并查出生詞的一個近義詞和反義詞;2.熟讀課程內容,回答課后練習部分的內容;3.根據教材內容,完成練習冊中的相應內容;4.仿寫,記述身邊發生的一件事。利用不同的作業,滿足課程教學的需求,提升教學的效果,為了讓作業設計顯得更加具有科學化和合理化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將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選擇,在多個作業內容中選擇兩項或者三項任務完成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和鞏固,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從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敷衍以及互相抄襲等情況的發生。
(三)基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合作化設計
為了讓小學留守兒童能夠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出發進行考慮,提倡學生之間進行組隊學習或者一對一地幫扶學習。以《晏子使楚》為例,為了提升學生作業的趣味性和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課程內容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兩人進行分角色熟讀教學內容,為了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甚至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教材內容演出來,讓學生為自己創設課程內容學習的情景,提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基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實現生活化設計
對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而言,其與自然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也可以基于學生的生活實踐進行作業設計,深度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主動地利用這些教學資源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比尾巴》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到生活實踐中進行觀察,除了教材內容中列舉的尾巴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動物的尾巴進行觀察,并仿照教材中方式,將自己觀察到的動物尾巴描述出來。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生活觀察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積累寫作素材,有效地提升小學留守兒童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為之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基于學生的學習條件,優化完成時間
對于小學留守兒童而言,讓學生在家完成課程作業,則課程作業數量和質量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課程作業的設計,優化學生課程作業完成的時間,讓學生在校的過程中就可以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送元二使安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生先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去完成古詩中字詞的梳理,先對古詩內容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完成教材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拿出課程內容相關的練習題,引導學生在課程教學中自主地完成相應部分的課程內容。此外,教師也可以將課程作業放置到課堂教學之后,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預留一定的作業時間,讓學生完成課程作業,將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監督作用發揮出來。對于教師而言,將學生的作業放置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能夠讓教師監督學生完成相關的課程內容的練習作業,也是要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出自己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升學生課程作業完成的質量。
(六)基于學生的作業批改,滲透賞識教育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去完成課程作業,教師必須利用賞識教育的觀念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設計,要將賞識教育滲透到小學留守兒童作業設計中,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在信心的驅使下主動進行課程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學生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可以借助課程內容對在作業完成這一方面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及時地進行鼓勵和表揚,必要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物質上的獎賞,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到高質量完成作業所帶來的優越感、成就感和愉悅感,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地保質保量地完成課程作業。
三、總結
留守兒童語文作業設計的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師主要思考的重點問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各種方式去提升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效果。為此,還需要廣大教師共同參與,一起研究,找出適宜小學留守兒童語文作業設計的方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郭維艷.留守兒童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指導[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5).
[2]徐國勝.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讀與寫,2020(34).
[3]李春光.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的教學價值與設計方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9).
[4]王代玲.探究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5).
作者簡介:徐麗娜,女,1985年生,吉林九臺人,本科,中級職稱,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