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榕生 ,陳志騰 ,陽華
(1.華南理工大學醫院 外科,廣東 廣州 510640;2.華南理工大學醫院 理療科,廣東 廣州 510640;3.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廣東 廣州 51063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滑膜變性、關節軟骨破壞及骨質增生的慢性骨關節病,以老年人多見,患者早期出現關節退變、關節軟骨剝脫、受損與關節周圍骨贅的現象,晚期甚至出現關節畸形和行走困難。膝關節炎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階梯式治療是根據患者的病情、臨床分期等提出的一種規范性、科學性和遞進性的治療理念[1]。本研究對高校老年離退休教師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階梯式治療,取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我校老年離退休教師膝骨關節炎患者220例(單個關節)為本次研究對象,并進行階梯式治療,患者年齡55~90歲,平均(65.4±5.2)歲,其中男76例,女144例,病程6個月至16年,平均(12.5±1.6)年,接收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并伴有腫脹、關節變形等。患者按照KOA臨床分期標準[2]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
1.2 階梯治療方法
1.2.1 早期治療:①無癥狀期,以健康教育為主,減少過多行走,避免劇烈運動,肥胖者減輕體重以保護關節軟骨,②上下樓感覺膝關節不適微痛為主要癥狀期;以強筋壯骨,修復軟骨,治療骨質疏松為目的,可服用仙靈骨葆膠囊,軟骨補充劑氨基葡萄糖及阿侖磷酸鈉D3片。局部可選用外敷止痛膏藥,熱敷、磁療、TDP照射等。還可運用脈沖電磁場、毫米電波、超聲波、激光、超短波紅外線等多種物理療法,這些治療方法對骨關節炎均有療效[3]。
1.2.2 中期治療:階梯治療方案+中醫正骨,詳見圖1。中期治療:①炎癥發作期治療,抗炎鎮痛為主,口服NSAIDs抗炎鎮痛:西樂葆,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正清風痛寧緩釋片等。可疑痛風發作時服用安康信治療。②關節腫脹積液期治療;繼續加強服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外,可采取關節抽液,注入復方倍他米松1 mL、二丙酸倍他米松5 mg與倍他米松磷酸鈉2 mg,每周1次,持續2~3周。為了保護關節軟骨,減緩膝關節疼痛發作頻率,對于早中期,部分晚期(膝關節畸形)病人,也可選擇膝關節腔內注入玻璃酸鈉注射液2.5 mL:25 mg每周一次,5周一療程,半年可重復注射。

圖1 骨關節炎治療金字塔
1.2.3 晚期治療:西醫+中醫正骨+內服、外用中藥制劑+銀質針刀松解聯用關節腔內藥劑注射等方案,取得很好效果。對于極少部分部分晚期膝骨關節炎病人,關節畸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建議其關節鏡清理或手術治療。
1.2.4 階梯治療原則針對高校群體(本骨科醫生制成手冊宣教方法):健康教育,運動方式:①“三不”原則:上樓時不負重,不登山,不打太極拳;②關節周圍進行球形按摩,以雙手握膝蓋的方式進行旋轉式的按摩操作,頻次是3次/d,按摩時間為3 min;③在平臥狀態時進行關節的有氧鍛煉,進行膝關節的屈伸運動,在坐姿體位下進行膝關節的屈伸運動;④多食用鈣質、膠原成分較多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確定本研究的觀察指標。無效:腫脹、疼痛、活動功能并未得到顯著緩解;好轉:腫脹、疼痛的癥狀緩解,活動功能基本得到改善;治愈:腫脹、疼痛的癥狀完全改善,患者的活動功能也并未得到影響。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進行,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療效優(臨床治愈)187例,良(好轉)29例,差(無效)4例,其優良率為98.18%,詳見表1。

表1 階梯治療效果分析例[n(%)]
KOA發病機制復雜,西醫治療上往往運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關節抽液注入復方倍他米松消炎、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潤滑關節,保護軟骨對患者進行治療,再輔以中醫正骨、針灸、中藥藥物治療等方式針對患者進行診治,取得很好效果,而階梯治療又能準確評估患者病情,把握合適的治療方法,實現個體化治療體系。
3.1 膝關節炎階梯療效分析。KOA的“三階梯療法”是近年來專家所推崇的有效的治療方式,根據《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專家共識》[5]將KOA依據臨床表現分為初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其階梯治療也被分為了4級階梯。《骨關節炎診療指南》[6]指出,骨關節炎的治療原則應依據患者年齡、性別、體重、病變部位及程度等選擇階梯化及個體化治療。結合我們的研究表明,三階梯療法在KOA早期介入治療,能有效的控制炎癥并延緩病情進展。本研究針對高校離退休教師的KOA現狀進行調研并采用三階梯療法治療,結合教師的職業特點,研究表明階梯療法具有顯著療效,具備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3.2 膝關節炎的中醫治療療效分析。在西醫臨床階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基礎上,輔以中醫治療也是KOA常用的治療方法。治療KOA的中醫方法主要有中藥、針灸、中醫正骨和小針刀療法。羅志強[7]將67例肝腎虧虛型膝關節炎給予口服補腎壯筋湯結果顯示療效明顯。卞迎春等[8]應用小針刀松解“膝周六穴”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了膝關節僵硬和關節功能障礙。臨床上治療膝關節炎方法多樣,各有優缺點,因此需要在臨床上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階梯化、個體化的治療,以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
3.3 高校教師膝關節炎好發的原因。通過近10年流行病學調查,南方高校離退休教師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9]。究期病因;①高校隊伍上課站立較多損傷膝關節;②骨質疏松嚴重;(通過服用阿侖磷酸鈉D3片半年至一年監測骨密度);③運動不當損傷膝關節;高校教師知識分子群體,健康觀念較強,運動較多,跑跳打球損傷膝關節;④女性較男性患病率較高,可能與中老年女性雌性激素迅速減低有關;⑤南方地區陰雨天較多濕氣重,受寒濕刺激導致膝關節局部血運減慢引起膝關節炎癥;高校離退休教師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分析離退休教師中膝骨關節炎的成因及階梯治療療效,可為KOA的診療提供科學依據,降低高校離退休教師KOA的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10-11]。
綜上所述,“階梯療法”對不同分期的KOA患者具有顯著療效,有效緩解疼痛和延緩疾病發展,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