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李德品
新增貸款2000 億元,減息讓利30 億元
5月10 日起,山東省農信聯社指導全省農商銀行同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一直以來,山東農商銀行服務全省“三農”、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和城鎮居民家庭,推出便捷、高效和低成本金融服務,是真真切切為群眾服務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老一輩的農信人中,以李金玉、程珍為代表衍生出的“大挎包精神”,成為“歷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的生動實踐。時至今日,雖然科技水平、營銷模式、業務品種不斷創新變化,“大挎包精神”的內核卻始終沒變,農商銀行的“大挎包”依然活躍在田間地頭。
4 月8 日一早,平邑農商銀行信貸員徐寧來到位于臨沂市西陲的平邑縣臨澗鎮東莊村村民委員會。在村頭等待他的,是村黨支部書記謝超。一進東莊村村委會,迎面是一塊醒目的金融服務公示牌。上面有徐寧的大頭照、服務電話和服務內容,下面一行小字寫著“服務鄉村振興的主辦行”。“這幾年,村民們里外做著些營生,大都離不開農商銀行的支持。”謝超向記者介紹說。
徐寧進了屋,謝超趕忙用村委會的大喇叭喊話:“農商行的徐寧經理來了,大家有想使錢的趕緊來村委會辦理。”
“我上村民家里辦貸也一樣,服務上門嘛。”徐寧說。
一眨眼的工夫,村民段靜就趕到了村委會。一聊情況,原來今年初因疫情反復,段靜的丈夫外出打工比往年離家晚,眼看著開春迎來種植季,在家留守的她,一直沒等到丈夫匯款,資金上就不免有些捉襟見肘了。
“段姐,咱是想使多少貸款,具體什么用途?”徐寧問。
“1 萬到2 萬元。我包了11 畝地,種了些地瓜、花生、金銀花,現在置辦化肥、農膜、苗子,周轉不開了。”

在東莊村的駐村服務,徐寧每月來兩次

徐寧了解農戶金融需求

徐寧上門為小微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2 萬元算小額,我推薦你直接使用‘沂蒙云貸’吧,線上申請、快捷審批,幾分鐘錢就能到賬。”
由于段靜是首次申請貸款服務,“沂蒙云貸”提示仍需要提交紙質貸款申請表。徐寧耐心地教她填好申請表。“你放心,我今天一定把表交上去,一般第二天就能放款,誤不了農時。以后,小額貸款你都可以通過‘沂蒙云貸’申請,秒貸秒批,很方便。”徐寧說。
送走了滿意的段靜,徐寧開始在村里走訪。除了直接服務有貸款需求的客戶,貸后走訪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沿著村委會前的小路向西,徐寧輕車熟路地拐入了一家院門。這戶名叫馮勇的村民,幾年前在農商銀行20萬元貸款的支持下經營起了手套加工,在住家旁邊盤了個小作坊,現有手套機35 臺,年產勞保手套300 多萬套,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遠銷韓國和馬來西亞。
“馮哥,我來了。正常的貸后回訪,看看生產情況,還有需要進一步服務的嗎?”徐寧招呼道。
一片機器的轟鳴聲中,正在檢修的馮勇一見是徐寧,連忙丟下手上的活計迎出來。“謝謝,快進來坐,隨便看。”
“前陣子你不是說要進新機器,資金夠用嗎?不夠用我可以給咱想辦法。”徐寧問。
“我正著急呢。想上的這個進口機器很搶手,訂不上。等能訂上貨了,錢不湊手我可得找你。之前你推薦的那個‘創業擔保貸’,有人社部門貼息,利息低,我還想用這個。”馮勇說。
“沒問題,你找我就行。勞保手套市場怎么樣?”
“供不應求。這兩天工人回家農忙了,你看我們一家子包括老母親都來車間幫忙了。”
“現在一年除去開支能凈掙多少錢?”
“差不多20 多萬。”馮勇的笑意掛在臉上。
三言兩語,徐寧就把馮勇的生產經營情況摸透了,抬腳要走。馮勇攀著徐寧肩膀,挽留道:“中午在這吃飯,你嫂子給做。”但一看時間,才10 點剛過,便笑盈盈地送出門來,夫妻倆在門口連聲囑咐中午再回來。
接下來,徐寧又走訪了貸款6 萬元從事電動車銷售的村民張振國,以及辦理30 萬元“先鋒模范貸”從事苗木種植的村支書謝超。一路下來,留飯的村戶很多,徐寧一一婉拒。“老鄉們熱情,但咱不能吃,單位有規定。”徐寧說。
像這樣在東莊村的駐村服務,徐寧一個月來兩次,每次不少于4 個小時。鎮上其他自然村,徐寧每月也安排同樣的服務。
平邑縣臨澗鎮轄區內多丘陵,大部分鄉村地處偏遠。徐寧辦公桌的正對面,掛著一幅臨澗支行二級網格分布圖,圖中以一條橫穿臨澗鎮政府的地龐線為主軸,全鎮29 個自然村分布兩側。
每天下班前,徐寧都會望著這幅圖,做好第二天駐村辦公、走村串戶的計劃。自2012 年從事這項工作以來,他用腳步丈量著這片丘陵地區的每一條小路,在這片土地上盡情揮灑著青春的汗水,十年歲月如一日。
“三農”生產經營千差萬別,徐寧擔任信貸員9 年,截至目前已累計放貸超過3.1 億元,不良貸款率卻一直為0。“這實屬不易,全是得益于他對各類經營村戶、經營業態、經營情況的深入了解。”平邑農商銀行臨澗支行行長朱美利評價說。
“誰家養豬了,誰家開店了,誰家要上新營生了,那咱就把金融服務送上誰家門。”在沂蒙革命老區的崇山峻嶺中,像徐寧這樣的農商行信貸員還有很多——每天,他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溝壑山澗的小路上,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千村萬戶,在打通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鮮活鏡頭中,訴說著與老鄉們的“魚水情深”。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服務一向是難題,風險大導致貸款難,成本高導致服務難。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觀念不新,推介不易;小額信貸居多,單筆貸款成本高、利潤薄;農業靠天吃飯,農戶無抵押、缺擔保,風險密集。因此,一些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成為金融服務的“洼地”。
填平“洼地”靠什么?要靠金融支農政策加大力度、精準滴灌,要讓信貸業務緊扣農業農村生產經營實際,精準投放適合各類業態的貸款產品,同時還要做到支持農戶發展和防控信貸風險“兩不誤”。
為了真正服務好群眾,全省農商銀行圍繞“三農”、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和城鎮居民家庭金融需求,創新推廣貼近市場、靈活高效、能夠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的信貸產品,全省農商銀行推廣各類信貸產品已達60余款。
農商銀行通過推廣“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滿足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需求,支持發展生產,穩定脫貧;推廣“富民生產貸”,加大對能夠帶動脫貧人口脫貧致富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培育發展支柱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推廣“農耕貸”“助養貸”“家庭農場貸”“訂單農業貸”等興農貸系列產品,助推現代農業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廣“農民住房貸”“鄉村旅游貸”等宜居貸系列產品,支持農民住房改造,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生態旅游項目;推廣“擁軍貸”“園丁貸”“鄉村好青年貸”“巾幗貸”等先鋒模范貸系列產品,通過支持創新創業助力培育鄉村新風尚;推廣“強村貸”“富農興村貸”等產品,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村兩委成員和鄉村干部干事創業,促進鄉村有效治理;推廣“惠農消費貸”等富農貸系列產品,推動鄉村消費升級。
此外,農商銀行還推出“個體工商戶貸”“創業擔保貸”“稅e 貸”“商e 貸”“質押e 貸”等產品,強化精準扶持,支持創業發展,擴大服務受益面。
據介紹,農商銀行通過“民營及小微企業首貸培植行動”,推廣“首貸通”產品,擴大首次辦理貸款的小微企業覆蓋面;針對財務制度不健全、有效抵質押物不足等問題,推廣“民營企業貸”“微型企業主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產品,解決授信、擔保難題;針對融資周轉頻、需求急的特點,推廣“多次提取、逐筆歸還、循環使用”的“循環貸”,便利客戶生產經營;推廣“人才貸”“科技成果轉化貸”,支持科創型小微企業發展;創新供應鏈金融,更好服務產業鏈上下游經營主體。
在家庭貸款方面,推出“家庭親情貸”,將個人信用拓展為家庭信用,提高授信額度;還有“消費分期貸”“購房按揭貸”“裝修貸”“備用金e 貸”“社保e 貸”“公積金e貸”“薪e貸”等產品,滿足各類消費場景金融需求。
據統計,全省農商銀行系統2021 年計劃累計投放各項貸款1.4 萬億元,余額增長2000 億元,總量達到1.67萬億元,服務貸款客戶增加30 萬戶,總數達到300 萬戶以上,整體貸款利率在上年下降0.34 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下降0.2 個百分點,全年減息讓利30 億元,真正把服務全省“三農”、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和城鎮居民家庭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