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雅文
一、研究目的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區域活動是幼兒親身體驗的重要方式,而材料則是區域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物質載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表示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正如教育學家皮亞杰所說,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讓兒童通過與材料的對話,能夠不斷地積累和豐富知識經驗,最終實現身心發展的目標。顯然區域性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于小班的幼兒而言,他們注意力容易分散,還處于較自我中心化的階段,相對好動,因此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則更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行之有效。
二、對小班幼兒的區域材料投放分析
一是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區域材料在投放時,首先應當注意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投放的材料可以選擇豐富的顏色、多種形狀、不同材質、諸多種類和適宜的數量等,比如,在美工區,可以投放不同種類的紙張,如普通紙張、白卡紙、皺紋紙、彩紙、貼紙等;其次,應當注意材料的動態性,定期對材料進行更新,可以根據季節、節日、節氣等進行定期的主題設定。比如在中秋節時,則可以和幼兒商量設定一個“吃月餅啦”的主題活動,美工區可以進行不同月餅裝飾設計和制作,而建筑區可以用不同形狀的月餅盒進行建構搭建,圖書區則可以投放這個節日故事的圖書,這樣一來,區域與區域之間也可以形成臨時合作,有一個新鮮的互動,這就滿足了幼兒追求趣味性的一種心理。
二是小班幼兒較為自我中心,比較多的是進行平行游戲,更傾向于同伴間相互模仿,所以在區域材料投放中,應當注重材料的數量,能夠允許區域中的幼兒人手一份,這樣既有利于幼兒本身的探索,也利于他們和同伴之間的間接互動。
三是小班幼兒安全意識較為薄弱,自我保護能力不強,所以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需要首先考慮材料的安全性問題。比如,建構區中所投放的積木,可以采用空心積木或是輕巧的原木積木等。
四是區域材料的投放應當方便幼兒的拿取和歸還,這樣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和物歸原位的習慣。
從實現教育價值方面而言,某些投放的材料是帶有明確而具體的教育目標的,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示范和引導,但應當避免被理解為枯燥的練習,并且這類材料在數量上應當有所限制,并且是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和意義的;從循序漸進的方面而言,小班區域材料的投放應當有層次性。首先,對不同幼兒而言,材料投放應當避免出現幼兒“吃不飽”、“吃不了”等問題,設置為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程度,使得每位幼兒都能夠在區域活動中各得其所,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從材料的直觀性方面而言,小班的區域材料投放應當趨向于實物操作,操作性強,能夠有較為直觀的現象或者成果,讓這些可操作性的材料成為幼兒無聲的老師。
三、小班幼兒區域活動發展現狀及分析
據文獻綜述,幼兒園小班所開設的區域活動主要有4-10類,集中于以下七大區域,建筑區、美工區、益智區、拼插區、圖書區、角色區、植物角,其中頻繁開放的前三個區域分別是建筑區、角色家(娃娃家)、拼插區。
1.小班部分區域材料投放的觀察描述
角色區(娃娃家):三個女孩子(溪溪、妮妮、果果)進入了娃娃家,溪溪環視一周后主動抱起了小寶寶,輕輕地在小寶寶耳邊哼著歌,小心翼翼地撫摸著寶寶的頭發,慢慢地搖晃小寶寶。妮妮則順手拿起了電話,認真地說:“喂喂喂,您好!是醫院么?我們有病人生病了。”掛斷電話后,往身后搜尋了一圈,拿起聽診器和白大褂套在了身上,開始看病。果果圍好圍裙拿起鍋和鏟子,自己模仿廚師炒起菜來,嘴里嘟囔著“肉、菜、鹽”。幾分鐘后,溪溪放下了小寶寶,開始打開烤箱學做面包。妮妮送走病人后,也切換了其他的娃娃家游戲。果果炒好菜后,端出一盤炒菜,放好餐具,拉好椅子坐了下來。
2.基于觀察描述的分析
在建筑區中,教學目標側重于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幼兒探索思維能力的發展。基于材料本身數量比較多,容易造成混亂,所以在材料拿取時應當遵守規則。教師在進行材料投放時,需要控制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在滿足小班幼兒活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材料的種類和數量。
四、具體各大區域材料投放建議
各大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應該具備一些基本設備及其他輔助材料,以為幼兒創造一個健康、有序、整潔舒適的環境,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各個區域的材料投放數量和種類應根據幼兒的人數決定,以便于幼兒能夠更好地利用材料,不至于由于材料過多或過少而影響幼兒活動的進行。
關于區域材料的取放便利性,使用圖片或者儲物柜、容器等基本材料進行分類與歸納整理。
基于各大區域的安全性考慮,在區域材料的投放過程中,零碎物品應當專門歸置于小容器之中,以免幼兒把玩或吞咽小物品。同時注重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將這種安全意識融入在各區域的活動規則中,更利于幼兒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
各區域材料的聯絡性也應受到重視,對于那些可一物多用的材料可以更換投放區域,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在家園合作方面,鼓勵幼兒帶自己的玩具來園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同時幫助幼兒建立一種分享意識。
材料的擺放要合理:
1.玩具柜子應當做成開放式,使得玩具或游戲材料的擺放一目了然,也便于幼兒的自由取放。
2.玩具或材料的擺放應整潔有序。
3.培養幼兒正確收放、整理玩具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區域材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投入到各區域的材料呈現多樣性、可操作性、目標性、探索性、層次性、趣味性、教育性、安全性等時,可促進幼兒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等的發展,讓每個幼兒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