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良
自商朝開始,寫字就是蒙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在唐朝之前,蒙學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主要以識字為主,兼顧知識性和思想教育。蒙學發展至唐宋時期,寫字教學開始作為專門的功課進行教學,李世民完成了書學的建立與完備,且唐代楷書名家層出不窮,創下書法史上楷書之巔峰。兩宋時期,教育考試制度較之以前更加完備,寫字教育也相應得到提升。在國子監設立書學,配備書博士一名,課程設置兼顧“文化課”與“專業課”,要求較高。明清時期蒙學體系發展至成熟,寫字教育規定愈發嚴格,要求很高。
一、寫字教育重要的原因
為什么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寫字教育呢?首先,是因為寫字水平在我國古代是讀書人能否走上官場的重要考核標準之一,考試制度和選官政策從很大程度上是寫字教育的指向標,直接影響著寫字教育的發展。對讀書人來說,“學而優則仕”是他們努力的主要目標。在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內,書法水平的高低是官吏的考核和選拔的必備條件之一,有很多文人官員因為善于書法從而得到政府的器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另外,我國古代的文人往往以練習書法作為提高個人素質及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更有甚者將其作為追求人生意義的一種重要途徑,因此“養正于蒙”,從蒙學開始,把蒙童的寫字與“正心”聯系在一起,把它視為加強思想品德修養的重要一環。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官吏考核與選拔以及文人自身素質的提高,與書法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方面無疑都是古代寫字教育發展的主要動因。對于我們現在來說,兒童的寫字訓練必須要成為教師心目中極有分量的一項任務,學校應該把寫字作為考核標準之一,促使學生、教師及家長充分重視,大力嚴格要求。
二、寫字訓練的原則
在古代,寫字訓練與識字訓練并不是同步的,而是分離的,寫字比識字稍晚一些。寫字教學發展至明清,有一條總的原則,即先大后小,先慢后快。王虛中在《訓蒙法》中說:“寫字,不得惜紙,須令大寫,長大后寫得大字;若寫小字,則拘定手腕,長后稍大字則寫不得。”蒙童在學習書法最初,要先寫大字,這是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出發的,寫小字容易對的手腕造成傷害,容易導致今后形成“局促之病”。另外,學習大字之后,再寫小字,就相對簡單,而且大字不遮丑,字寫大了,自然能夠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三、教學方法
在總的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古代蒙學寫字訓練的主要教學方法及練習步驟如下:
1.把筆描紅,注意細節
2.注重臨摹
3.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學習經驗
第一,一定要十分重視寫字教育。首先,寫字練習可以鞏固所學的生字詞。其次,要關注練字過程,因為這是一個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通過一筆一劃的練習,可以養成一絲不茍、耐心的好習慣,修養性情。最后,俗話說“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要想寫出美觀的字,肯定要加以研究,在對字的美觀小有所成后,學生的審美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們要從孩子學習的最開始,就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寫字的重要性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第二,識字與寫字在相結合的同時,不能保持完全同步,寫字要求的數量要遠遠少于識字所要求的的數量。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出現在課文中的字都需要認識,只有大量的文字積累才能為日后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需要學生掌握書寫的附在課文后的重點字,數量一般不會超過10個。這樣,既能保證學生能夠有足夠的字詞積累,更好更快地識字,又能夠減輕低年級學生的負擔,掌握生字的基本結構。這樣,教師也不必擔心由于數量過多會降低學生學習熱情,或者只求趕進度,在速度提升的同時質量大幅度下滑,這樣對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
第三,強調臨摹,選擇合適范本。對于小學書法范本的選定,要遵循實用性的原則。因為這一時期書法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學生如果沒有正確學習書法的指導思想,那往往會隨心變換字帖但最后都會淺嘗輒止,所以在臨習字帖前要選擇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字帖。在選擇字帖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在眾多優秀的字帖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范本,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老師可以進行前期的篩選,在眾多優秀的字帖中,選出字的結構字形以及難易程度更適合小學生的名家經典字帖,而且最好以楷書為主,楷書是學習行書、草書等的基礎。
在選定字帖以后,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加以指導和評價,指導學生要仔細閱讀字帖,注意字體結構的細微之處,用古人的話說就是“一點一畫必求肖合。”許多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不細心,臨摹的效果看上去似乎與原帖差不多,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許多細節的地方仍有差別。而前人帖本的精妙之處就在字里行間不經意的展現出來,哪怕是字體上一個細微的動作變化,仔細看來都是充滿韻味的。我們可以借鑒古代習字的順序,先教學生握筆姿勢、筆畫順序、間架結構,然后描紅,再到臨摹名家字帖,最后脫離字帖習字,講究循序漸進的方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嚴苛訓練后要能掌握一定的規律,即便不看字帖,也能在心里反映出字的形態,寫出的字就自然具有所臨帖本的意蘊。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還要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因為書法的學習過程是漫長的,俗話說的好:“字無百日功”,學生學習書法必須要專心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有所建樹。如果學生因為學業太緊張、學習環境變了、練習了很久沒有明顯的進步等因素,特別是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瓶頸感覺沒有進步或進步不很容易就特別容易喪失信心,導致中途放棄,所以要求老師不僅要時時強調,而且要采用多樣的方法刺激學生,帶來新鮮感。
中國古代蒙學經過長時期的發展,留給我們的是歷經時間洗刷后的金子。在計算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要重視書法教育,更要汲取傳統蒙學的精華,根據漢字特點進行寫字訓練,讓學生成為“文質兼美”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