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雪榮


摘要:軍事任職院校對崗前學員的培養主要突出崗位任職技能的培訓。彈射救生課程教學是裝備保障類專業教學,而裝備教學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互相促進。本文對航空彈射救生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摸索適應任職教育規律和部隊崗位需求的專業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和考核方法。
關鍵詞:彈射救生;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20文獻標志碼 :A
軍事院校軍械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注重培養學員運用裝備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中的應變能力。而傳統的裝備課程教學更多強調的是理論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與專業培養目標有所出入。打破學科體系的藩籬,摸索適應任職教育規律和部隊崗位需求的專業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和考核方法。航空彈射救生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優化設計課程內容
按照任職教育的特點對課程內容的設計與編排進行改革,使其適應學員崗位的需要。
1.課程內容分析
對學員的崗位工作進行分析,我們把本課程內容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涉及事實、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如中央燃爆機構、救生傘射傘槍等裝備的功能、組成和工作過程等。另一類是涉及維護及經驗方面的“過程性知識”。如人椅分離系統的氣密性和功能性檢測、故障現象分析等。在以往的教學內容是以結構邏輯為中心的學科體系,傳授的是實際存在的陳述性知識,即理論性知識,主要解決“是什么”(事實、概念等)和“為什么”(原理、規律等)的問題。
而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多是由實踐情境構成的以過程邏輯為中心的行動體系,強調的是獲取自我建構過程性知識,一般指經驗并可進一步發展為策略,即以盡可能小的代價獲取盡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識,主要解決“怎么做”(維護技能)和“怎么做更好”(維護經驗)的問題。
顯然,要使課程內容適應任職教育需要就必須以過程邏輯為中心的行動體系來重新篩選。
2.課程內容編排分析
現有的《航空彈射救生系統與維護》內容編排是將外場日常維護任務安排為一個單元,如“頭靠傘箱的拆裝”、“座椅的吊裝”、“救生盒蓋的拆裝”等內容單元。這種內容編排是按照裝備的客觀構造的共同特點進行分類的。通過對現有課程內容和編排的分析,我們認為:這種課程內容結構導致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分割,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分割,知識排序的方式與知識習得的方式分割。這是與任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相悖的。
3.改革方案
改革后的課程內容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即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適當壓縮原課程中理論知識,使學員僅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就可完整的掌握航空彈射救生系統的功能、原理和維護操作,真正實現“一站式”教學。
課程內容編排將遵循學習過程中學員認知的心理順序,與軍械專業所對應的典型工作順序,或是多個工作過程經過歸納、抽象、整合后的工作順序,針對行動順序的每一個工作過程環節來傳授相關課程內容,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
按照工作過程和任務的順序重新開發后的課程內容。其學習情景按照以下過程進行設計。
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在任職教育教學中出現了兩大變化: 一是教學目標重心的遷移,即從理論知識的存儲轉向職業能力的培養, 導致教學方法逐漸從“教”法向“學”法轉移, 實現基于“學”的“教”; 二是教學活動重心的遷移, 即從師生間的單向行為轉向師生、生生間的雙向行動, 導致教學方法逐漸從“傳授”法向“互動”法轉移, 實現基于“互動”的“傳授”。
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四種。
1.項目導向法
主要是關于小改造、新維修方法等技術設計的處置策略。采取項目教學方式讓學員主動參與小項目的設計, 從而整體地把握裝備的結構和故障的處理方法果。
2.自學法
通過引導學員主動性地占有使用信息, 包括: 一是自主性地獲取信息的技術, 例如: 閱讀期刊文章、專業書籍、多媒體和網絡等; 二是生成性地加工信息的技術, 例如: 記錄、摘抄、繪制和任務方案制訂等; 三是指向性地闡釋信息的技術, 例如: 撰寫小報告、扮演小教員、工作總結等。利用自學法建立一種學習秩序, 使得學員的主動性學習更有規律并更有效果。
3.嘗試導向法
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①“嘗試”的準備, 即針對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及其相關假設; ②“嘗試”的實施, 即在獨立制定和設計的實驗秩序中對假設予以驗證; ③“嘗試”的檢查, 即對定量和定性的結果予以闡述和探討。
4.問題導向法
主要包括四個階段: ①提出問題, 即通過思考直面問題情境并確定問題; ②解釋問題, 即辨識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原則予以闡述; ③解決問題, 即獨立解決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方案予以評價; ④應用轉換, 即應用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類似情境中予以轉換。
三、采用新的課程考試方法
課程改革的效果, 需要通過考試來予以檢驗。考試的目的在于: 一是向教員表明學習目標是否實現、新的學習步驟是否可以開始, 采用何種學習方法可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結果; 二是向學員表明學習情況怎樣、學習成果如何, 采取哪種調節方式可使自己獲得更好的學習結果。實際上, 學習結果檢查具有一種診斷學功能, 它可以使教師和學生都能獲得對學習狀態的好壞和學習方法的效果的回饋。
本課程考試方法的改革基于以下原則:一是客觀性,盡量避免出現教員的主觀因素影響評價結果的現象; 二是有效性, 應力求按照考核試題的要求以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 三是可靠性, 應遵循多次檢查、中等難度和嚴格界定的原則獲得評價結果。
本課程的考試方法和分值比例如表所示:
1.項目設計考試
在課程開始時提供一定課題供學員選擇,學員分組后按照畢業設計的形式分組實行,在畢業前夕進行項目結題。此種考試主要用于綜合考查學員對知識掌握的系統性及運用的程度。
2.學習情景測試
在每個學習情景結束時,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典型任務,并對工作成果、缺陷和組織計劃進行書面總結。教員根據書面總結進行評分。
3.閉卷筆試
通過課程結束時的閉卷筆試對理論學習成果進行檢查。
四、提升學員職業能力
學員職業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團隊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狀態。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我們過于強調學員的專業能力,而忽視了方法能力和團隊能力。在本課程的教改中,我們希望通過每個學習情景來培養學員經由“獲取--反思--內化--實踐”的反思性實踐過程形成的能力,能獨立地制定、實施和評估工作計劃。最終達到使學員具備從事軍械專業所需要的專門技能及專業知識,具備從事軍械專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學習方法,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具備從事機務工作所需要的行為規范及價值觀念。
五、結束語
根據課程實踐的反饋,對教學資源和新機條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和改進,提高教學效果,強化學員任職能力培養,促進教員轉變教學觀念,推動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增強崗位任職能力和組織航空軍械戰時保障能力,培養實作能力過硬、勝任航空彈射救生系統維護工作、適應信息化條件下航空彈射救生系統維護保障和裝備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員和管理者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 瀅等. 淺談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 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8.
[2] 朱祁連等. 基于裝備教學的大學生任職能力培養[J] ]. 高等函授學報,2011.
[3] 那忠凱. 飛機彈射救生裝備[M].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部,2005,(1):18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