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軍
專注力是一種習慣,需要從小培養,更需要我們教師奉獻出自己的注意力,關注孩子,認真傾聽,幫助孩子培養起良好的聽課習慣。
有關研究表明,只有打開孩子的注意力之門,才能真正挖掘出孩子的潛能。不過,孩子的注意力發展也并不是單獨的一個心理過程。注意力發展是感覺、直覺、記憶、思維等一系列心理過程的一個共同特征。注意力具體可被分為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孩子注意力的發展特點,就是最初是無意注意。然后就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直到最終主要使用有意注意來認識世界。在幫助學生培養專注力,提高課堂效率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所有的措施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工作以來,我一直承擔著英語教學任務。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它不同于其他學科容易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所以就要求學生在英語課堂中要高度集中精力,特別是小學英語課堂。作為一名年輕英語教師,我也是在實踐與探索中不斷提高,下面就談談我對于如何在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興趣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一些看法。
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較集中的注意力?我在課堂中做了幾項嘗試,最后發現,根據小孩愛動的天性,讓學生盡量地活動起來,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較好的保持。以下是我認為實踐中使用效果較好的策略。
首先,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
課堂上長時間靜靜地坐著,容易讓人產生注意力疲勞,而兒童又有好動的天性,因此每堂課的開始部分我通常運用一些日常口語對話、唱英文歌曲、用英語報數、猜謎語、繞口令還有韻律操等活動,能夠很有效地把學生從課間10分鐘中拉回課堂上來,一節其樂融融的英語課就此開始!
教學過程中多設計一些跟教學內容貼近的生活情景,符合小學生的興趣要求。例如:數字、顏色、食品、服裝、玩具、動植物、身體、個人、家庭、學校、朋友、文體活動、節日以及周圍環境和社會生活。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的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是可以模擬真實情景。小學英語教材的這些特點,為教師創設情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不同內容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家庭生活或學校生活的真實情景。
其次,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
在心理學中還指出:小學生對新奇、有趣的東西往往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學得也很快。這就要靠我們英語教師的良好引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隨著教學條件的不斷優越,有些學校里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操作平臺。在我的英語課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畫面讓學生理解并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實,不管是運動教學、情景教學、還是游戲教學,都離不開一個“動”字,讓學生這個教學的主體在活動中主動學習。但“肢體動帶動思維動”的方法,如果一堂課中用得太多,讓學生在40分鐘里動個不停,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反而會起到副作用。因此,教師要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還要注意“動”的幅度不要過大。在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組織教學、操練鞏固、復習等環節中運用這一方法效果最佳,而在新授環節中,則應引導學生靜下心來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做到了“向40分鐘要質量”,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