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佳
對于幼兒來說,玩游戲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也是他們的基本活動,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來源于生活的。幼兒的生活便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對于他們的認知能力,也是我們課程的重點。它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不斷引導幼兒積累周圍世界的經驗。將生活情景與游戲相結合,讓孩子在生活中游戲,在游戲中學習,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鍛煉其想象和創造力,而且還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老師在組織游戲的時候,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考慮到幼兒的身心健康。從而我發現活動區域的游戲是不可缺少的。其作用更是其它活動所不能替代的。這個游戲的最大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在不同的情景中感受生活,角色扮演。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是領導者,教師要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指導,解決游戲中的困難、問題。要做到這些,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學會觀察幼兒。
(一)區域創設上的追求,有助于開展教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過多的干涉,會使幼兒沒有了主導權,過多的干涉使區域活動中幼兒者角色不到位。 從區域的設置到區域活動的參與,再到活動中角色的分配、具體的操作,教師都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過多的強調自己的預設而忽略孩子的活動生成。 而且有時教師的觀察不夠仔細,了解得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兒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經驗和水平,只是看著他們在安靜地擺弄物品。從而得不到最初的目的。
(二)認真觀察幼兒行為
在活動區游戲時,經常會發生一些問題需要教師來處理,如果沒有觀察到事情的過程,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分析,處理問題時就不會公正、客觀。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前面的例子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點和需要與我想象的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做一下自我檢查,便會發現我的目標制定的是有問題的。
第一個搭積木的例子。我的目標制定的是:搭完積木后能正確地運用輔助材料。輔助材料在積木組只應起一個點綴的作用。但我心里想的卻是怎樣能讓孩子玩起來。如搭完一個城堡,就應“組織”小動物們去“參觀”;搭出一輛雙層汔車就“組織”娃娃們去乘坐,到各地去旅游。這看似沒有錯誤的心中的目標,實際上卻偏離了軌道。積木組真正的目標是什么呢?是搭建。是通過搭建的過程,使孩子們學會搭高、圍攏、延長、對稱等搭建技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等。孩子們不愿玩輔助材料是根本沒有錯誤的,他們的興趣點在搭建上,他們的快樂也是在搭建過程中產生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孩子們有興趣,玩得高興就行呢?不是的。孩子是一個發展著的人,教師必須制定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針對性強的、有漸進發展性的目標。俗話說就是跳一跳能摸得著的。這樣才會使游戲開展得有意義,才能指導教師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游戲質量,最終使孩子們在游戲中不斷地得到發展。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策略
(一)為幼兒提供操作性強,玩法多變的玩具材料
教師每投放一種新的材料時,都應觀察這種材料投放的是否合適,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能否激發幼兒的興趣,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些游戲材料的玩法單一,日久孩子們難免會產生厭倦。但有一些材料的可變性很強,因此適合為幼兒提供。
在開展活動區游戲時,教師應隨時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及時發現幼兒的需要,并給予恰當的指導、幫助。
(二)明確區域活動的目標
區域活動目標的制定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理念。目標的確立要在過程前完成。目標決定著過程,影響著過程。教師要明確目標是活動過程設計的依據,又是評價活動成功是否的一項重要指標。(不要本末倒置,先有活動,再寫目標)。目標的內容要全面。要能促進幼兒的認知、情感態度和能力的發展。教師在分析教材時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價值。目標制定要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發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才能確定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師要觀察、了解兒童發展的現狀及內在需要。
(三)教師應進行有效性區域介入指導
興趣,即對事物感覺喜愛的情緒。只有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及時加以引導,才能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提高游戲水平。
四、認真觀察幼兒行為
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并采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幼兒成長的需要?!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然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表現。《指南》中提到,注意觀察幼兒在新環境中的飲食、睡眠等方面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有觀察了,才能有所感受,從而給以反應,最終予以表現。所以,教師有效,正確的觀察行為的創建對幼兒的發展起著深遠的影響。教師觀察行為是指教師從觀察對象或教育情境搜集信息的過程。另外,在實施觀察活動時,教師首先要明確觀察的目的。明確了觀察目的后,才能找尋相應的理論背景材料,才能有的放矢的按照目標去觀察兒童,搜集相關的事實材料。教師觀察行為可以發生在突然的情境下,表現為教師有目的或無目的地搜集觀察對象信息的過程。就現實而言,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教師的職能不僅僅再是組織好幾個集體活動,而是要樹立“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在玩中學”的理念,要通過合理組織、科學安排,將幼兒園一日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充分認識和實現幼兒在園一日活動個環節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自然的生活和學習中健康、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