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莉 王斯麒
摘 要:在新媒體大數據環境下,最容易撩撥到的群體就是大學生。而大學生相對于其他群體思維較活躍,接受能力較強,但從單純走向成這一重要階段的大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倫理道德價值觀等方面,都受到新媒體環境的沖擊。本文在探析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的基礎上,剖析大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對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指明建設性意見,促進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自主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68
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擺脫了高中“以教為主”的學習模式,主要是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大學學習與生活環境相對自由,沒有高中教育中的以教學為重點的模式,其主要是為了發展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潛力。與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大學生的學習成績、科研量和職業傾向性更高,校園內容多樣、復雜;且大學的管理比較放松,大學生有更多的自由和獨立的空間。如今社會已經完全進入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知識正在迅速地產生、更新并替換,越來越多的知識和技能需要依靠學習者來獨立學習完成。根據對新媒體社會影響力調查的結果來看,在微博用戶中約達50%的群體是大學生。生活在相對安靜的大學環境里,許多習慣于被動學習的大學生常常可能會迷失在大學中,不知道如何用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工作,以至于浪費了大學的美好時光。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新媒體環境下,教育作為傳統行業之一,自主學習將成為這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學生應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促進其自主學習的發展,為自主學習創造出新平臺和新空間。
1 自主學習的概念
從20世紀以來自主學習才真正得到教育領域的重視,自主學習意味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積極主動的方式學習,在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計劃并積極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以建立知識體系用以解決問題。但自主學習不等于自由學習。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從學習的角度和過程來看,自主學習是積極、有用和具有獨立性的學習。目前在現代教育領域,齊莫曼的定義更能反映自主學習一詞,其認為當學生積極參與三個領域:元認知,動機和行為時,他們的學習就可定義為獨立的。學者周炎根、桑青松進一步解釋“自主”一詞,這是以學生為自我指導,并調控學習行為的能力和習性。在如今的大學教育中,自學比課堂學習更起到關鍵性作用。在齊默曼自主學習理論中也提到,自主學習主要圍繞著為什么學、學什么、如何學、何時學、與誰一起學、在哪里學六個方面來依次進行。大學生自主學習是一個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也能體現出學生的學術能力,此過程具有積極主動,高效率和相對獨立性。如果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大學生自身的動力是內在的或自我管理的,選擇課程的內容是通過計劃來實踐或采用自動化教學方法,并且教學時間在既定有效的范圍內進行監督教育,能夠表現出主動地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與社會環境以,及總結和評估學習成果,最終可以表明學生的學習是完全獨立的。
2 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
2.1 途徑多元化
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網絡平臺觀看教學課程,或是借助教學網絡管理數據庫查詢、下載有關的學習資料。教師與大學生可以通過語音、視頻等方式進行答疑解惑,大學生可以自主進行網上選課,課程內容豐富,在課后進行線上提交作業和考試,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此外校園文化頗為豐富,如在線網絡調查、校園活動投票、校園劇院表演等。
另一方面,由于相對缺乏教師的指導,大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堪憂,這是目前大部分線上教學所面臨的困境之一。相對于面對面授課,網絡授課更缺乏教學的“實在感”,教學氛圍不足,學生不能根據學習任務設置可行的自主學習計劃,網絡自主學習后缺乏即時、必要的總結與歸納。
2.2 拓展知識面
目前新媒體的形式多種多樣,每日所涉及的信息量較大,大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當下的信息資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其知識面,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開展自主學習。但隨著知識面的擴展,所接收的信息有好有壞,大學生就要學會自我篩選信息。
2.3 提高學習興趣
豐富、有趣的多媒體教學課堂不僅能提高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大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互式學習的能力。但新媒體環境是一把雙刃劍,它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質量,有時可能會干擾到正常的教學秩序,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支持的作用。
3 新媒體環境下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3.1 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喚醒學習動機
一方面,教師和家長要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生在學業方面具有怎樣的自我概念,在沒有具體明確學生的性格等方面特征,而學生對自己的特征也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各種教學輔導,往往不能起到預期效果。老師和父母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其的教學理念,是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的第一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相對于付諸實踐的另一個主要困難在于,需要對學生采取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引導和教育。
另一方面,學習動機是幫助學生達到一定學習目標的內部動力,在學生自己擁有強烈的動機去自主學習,并解決“我為什么要學習”問題的基礎上,才能真正享受學習,體會其中的樂趣和作用。只有大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好內部、外部條件,自覺主動地學習,特別是克服各種不想去學的情緒,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將“要我學”改為“我要學”,發展自我調節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和給予自我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