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淼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 )
在新時期教育階段,每一項教育課程的開展都對應著一項綜合能力,舞蹈教學的開展在于培養學生的舞蹈技能,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使學生在學習舞蹈中不斷成長與收獲。因而,本文對于少兒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學策略產生了以下見解:
舞蹈教育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舞蹈是運動方式的一種,在學習舞蹈動作的過程當中,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陶冶情操的同時可以強身健體。舞蹈也能夠使自身變得更加規律,增強對我自我的要求、規范度,增強少兒的自律性,培養優良的品質。同時,舞蹈能夠使一個人的面貌變得更加具有精神,具有活力。舞蹈教學也屬于一種藝術教育模式,通過在舞蹈課程當中的熏陶,使學生們感受舞蹈的魅力,體悟舞蹈背后的思想感情,使心情更加愉悅。學生還可以加深對于藝術美的感悟,培養自身的內在氣質,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學生在學習舞蹈課程當中,通過觀察,模仿,練習等一系列有組織性的活動,鍛煉自身的耐心,觀察力以及注意力,提高自身的創造力與記憶力。舞蹈教學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長時間的訓練當中,教師通過不斷的引領、啟迪學生,鍛煉每一個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奮發進取的奮斗精神。通過舞蹈課程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培養學生不斷地克服困難的能力,始終保有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事件的發生 以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與學習。
舞蹈本身就屬于一種藝術創造形式,舞蹈課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開發自身的創造力和展示自己能力的發展平臺。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學習各種舞蹈動作,以及關于舞蹈的即興練習,用趣味型的授課方式,比如用身體當畫筆去進行即興舞蹈等,讓學生體會藝術來源于生活,使學生深入的了解舞蹈內涵,開拓自身地對事物的創新能力和對藝術的感受能力。在舞蹈活動當中,教師通過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天賦,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帶領學生更加深入化的學習舞蹈,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舞蹈藝術培育出更加優秀的傳承人。
在現階段教學當中,興趣的影響作用得到了不斷的體現。學生的學習主要以興趣為導向,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時,這種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也能夠促進課程教學順利地開展進行。因而,舞蹈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一教學方法的積極影響作用,綜合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多種角度當中激發學生對于舞蹈課程的興趣,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當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個舞蹈的動作特點,思想表達等因素,為學生們設定一個具體的故事情景。教師可以先進行視頻教學,幫助學生從基礎層面當中認識舞蹈,了解舞蹈的動作與情感表達,為后續的舞蹈展示學習奠定基礎。但是,教師要注意選取的視頻素材內容不能很復雜,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理解,還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興趣。教師通過帶領學生一起觀看舞蹈教學視頻,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意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舞蹈意識。
例如,教師在舞蹈課程當中,可以提前向學生們收集學生所感興趣的主題內容,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撐,在課堂當中展現。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播放民族舞,古典舞,拉丁舞,爵士舞等等特色化教學視頻,充分激發學生對于舞蹈的學習興趣,從視頻當中感悟到舞蹈的魅力所在。同時,這種視頻教學也能夠保證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完成。
在舞蹈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通過舞蹈課程的教學,帶領學生感悟舞蹈的內涵,引導學生對于舞蹈的認知。教師在課程安排當中,可以加入自身對于舞蹈的理論理解,將這些內容展現在課件當中,向學生們不斷傳遞學習舞蹈的好處,以及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演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學習舞蹈的重要性,深化自身對于舞蹈的認知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設定特色化的舞蹈教學情景,吸引學生進入到舞蹈課程當中,提高學生對于舞蹈的興趣,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能力,有效的保證舞蹈課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舞蹈的內涵具有多樣性,教師可以根據每一節課程的具體教學內養,引入舞蹈的內涵,豐富理論課程的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知識內容。
例如,教師在開展舞蹈課程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傳遞一個好的,純真的舞蹈會帶給觀看者美好的心靈感受以及對于舞蹈美的感悟,會展現出人性中的良知和善念,使觀看者也形成情感共鳴,同時也能起到善化人心的教育作用。教師通過不斷地向學生傳遞這些舞蹈的內涵,加深學生對于舞蹈的理解與認識,吸引更多的學生融入舞蹈的學習當中,深刻感悟舞蹈的博大精深,體會舞蹈的內涵文化。
在舞蹈教學當中,教師不能夠僅僅向學生傳授舞蹈的理論課程知識,不能將舞蹈教材當中的知識照搬入教學當中,這種單向性的傳輸化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足以使舞蹈課程順利開展,不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舞蹈意識觀念。表演形式的開展,能夠很好地帶動舞蹈教學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內心潛能,喚醒學生內心的渴望,引領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教師在課程教學當中,要為學生留夠充足的動作練習以及舞蹈表演的實踐時間,不能夠利用一整節課程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實現舞蹈課程目標的高效性實現。因而,教師要將理論化教學與實踐化教學相結合,將課程游戲化的教育觀念落實到實際當中,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表演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表演和即興展示,鍛煉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化的教學模式在其他課程的教學當中發揮了重要的影響作用,舞蹈教師也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將實踐教學引入課程當中。理論化教學與實踐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已經成了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方向,應用于舞蹈教學活動當中,一定能促使傳統舞蹈課程的有效轉型,為舞蹈課程增添新的發展活力。教師可以在每一學期為學生設立一種舞蹈表演的主題,鼓勵學生選取自身擅長的舞蹈種類進行展示。
例如,教師進行做示范讓學生知道不同動作的可能性與不同維度空間的不同動作帶來的視覺體驗,讓學生知道,動作不是單一的是千變萬化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復制的,由此讓學生進行舞蹈動作創造,鍛煉藝術創新能力,這也是目前的教育課堂上相對缺乏的一種鍛煉方針,同時舞蹈教師在講解民族特色舞蹈時,可以在課程當中先為學生們講解各個舞蹈的動作特點,情感內涵,背景文化等相關概念,讓學生有大致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示維吾爾族舞,藏族舞,彝族舞,蒙古族舞等等,鼓勵學生進行實踐表演,激發學生的舞蹈潛能。教師也可以安排小組展示,根據學生的舞蹈基礎能力進行分組,充分的發揮優秀學生的引領作用,多照顧舞蹈基礎較弱的學生,讓小組之間相互學習與合作,共同展示民族特色舞蹈。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融入舞蹈學習當中,親身感悟舞蹈的魅力所在,在不斷地表演與練習當中,彌補短板,跟緊課程的腳步,加強自身的舞蹈能力。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們制定更加具有特色化,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學習目標。教師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興趣,專業能力,性格等等因素,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與溝通,不斷地總結教育工作,深入化的了解學生的課程需求所在,為學生制定更好地學習內容與進步目標。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關注學生對于舞蹈動作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實踐能力,為每個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一些掌握程度比較不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多安排一些學習內容,或者為他們增加學習的難度,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舞蹈潛能。而對于一些基礎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掌握不太好的學生,教師要多進行支持與鼓勵,為這些學生布置一些基礎性的課程練習,同樣也要包括特色化的舞蹈要素,逐步提升能力,向優秀的學生進行學習,不斷地增強自身的舞蹈素養。教師對于這些基礎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多上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專業化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向著優秀學生進步。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現代舞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分組化處理,融入特色化的課程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對于基礎能力較為薄弱的小組,教師可以為他們布置“青春修煉手冊”這只舞蹈。這種類型的舞蹈動作與舞蹈形式較為簡單,便于記憶與理解。對于一些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安排“青春舞曲”的舞蹈表演,這只舞蹈動作較多,需要不斷進行隊形轉化,需要學生進行配合,同時,也需要學生的高超表演能力,展現青春的激情。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能力的提升,正視自身的基礎能力,進而通過努力學習,成為優秀的舞者。
在新時代教育階段當中,德育教育觀念逐步落實到了各個課程教學當中。教師在開展舞蹈課程時,可以通過觀看舞蹈表演,進行小組合作展示、即興創新訓練等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舞蹈興趣。教師向學生不斷的傳授舞蹈的影響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優良品質,舞蹈意識,深化學生的藝術認知,更好地促進舞蹈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通過激發與鍛煉學生的潛質能力,為新時代培養全方位綜合性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