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濤,劉丹丹
新密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新密 45237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病,主要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發病[1]。臨床上對于穩定性冠心病主要采取緩解癥狀、降低缺血發作頻率、預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等為主要原則,常規西藥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整體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問題仍無法令人滿意[2]。近幾年,中醫藥在冠心病的治療中逐漸顯示出獨特的臨床優勢,研究該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提升治療預后倍受臨床醫師的關注。冠心病屬中醫學“心痛”“胸痹”等范疇,痰阻心脈為該病的常見證型[3]。筆者采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穩定性冠心病痰阻心脈癥,獲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20年1—11月新密市第一人民醫院接診的68例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對照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46~73(58.14±6.33)歲,冠心病病程2~8(5.65±1.08)年;心絞痛分級:Ⅰ級7例、Ⅱ級16例、Ⅲ級11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45~74(58.22±6.47)歲;冠心病病程2~8(5.47±1.02)年;心絞痛分級:Ⅰ級8例、Ⅱ級17例、Ⅲ級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4]中的西醫診斷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心電圖等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痰阻心脈證的中醫診斷標準,主癥為胸痛、胸悶,次癥為心悸心煩、氣短喘促,舌脈癥為舌淡或紫黯、苔濁膩或滑、脈弦或滑;有自主行為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正常;符合本研究用藥指征;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病例排除標準入選前4周內有大型手術、嚴重創傷、腦血管病或感染史者;合并嚴重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心包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臟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酒石酸美托洛爾片(上海信誼百路達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1021417),每次50 mg,每天2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J20171021),每次100 mg,每天1次,口服;鹽酸曲美他嗪片(湖北四環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83596),每次1片,每天3次,口服;心絞痛發作時酌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7021445),每次0.25~0.50 mg,若心絞痛仍未緩解則每隔5 min可重復用藥。治療期間合理調控血糖、血壓和血脂,2個月為1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枳實薤白桂枝湯,具體藥物組成:全瓜蔞24 g,薤白9 g,枳實12 g,厚樸12 g,桂枝6 g。心氣虛者加黃芪15 g,黨參12 g;腎陽虛者加淫羊藿15 g,巴戟天12 g;血瘀甚者加紅花6 g,丹參15 g,檀香6 g,川芎15 g。每天1劑,水煎200 mL,早晚2次溫服,2個月為1療程。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證候評分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具體評分標準[6]:胸痛、胸悶等主癥按照無(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計分,心悸心煩、氣短喘促等次癥按照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計分。
1.5.2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eattle anginaquestionnaire,SAQ)評分 SAQ評分[7]包括軀體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情況、治療滿意程度、疾病認知程度5個維度共19個相關條目,每個維度最高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機體功能狀態越好。
1.5.3 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the mos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ty,SF-36)評分 SF-36評分[8]包括4個軀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和4個精神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共8個維度,每個維度最高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5.4 實驗室指標 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超敏C反應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漿致動脈硬化指數(plasma atherogenic index,AIP)變化情況。
1.6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總評分下降70%以上;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中醫證候總評分下降30%~7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1.7 統計學方法數據均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和處理,計量數據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冠心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有效率為76.47%,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2.3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SAQ評分、SF-36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SAQ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SAQ評分、SF-36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SAQ評分、SF-36評分比較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2.4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hs-CRP、SOD、Hcy、AIP比較兩組治療后hs-CRP、Hcy、AIP低于本組治療前,SOD高于本組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hs-CRP、Hcy、AIP均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hs-CRP、SOD、Hcy、AIP比較 (±s)

表4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hs-CRP、SOD、Hcy、AIP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冠心病的發病原因復雜,與多種慢性疾病、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等有關,以胸悶胸痛、心悸等為典型臨床表現,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穩定性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主要類型,治療以藥物治療和血運重建為主,其中藥物治療為首選方式,具有與血運重建相似的生存率,且藥物治療也是實施血運重建的基礎[9]。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使用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等改善預后的藥物,配合緩解心絞痛癥狀的藥物,再合理調控血脂、血糖、血壓等高危因素,能夠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程、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10]。但長期應用會出現耐藥性和不良反應增多等情況,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冠心病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尤以痰濁等實邪為主[11]。該病的病因病機主要為飲食不節、情志內傷、勞累過度、寒邪內侵等導致氣血兩虛、臟腑功能失調,痰濁、血瘀、濕熱與邪毒混雜,久致心脈痹阻,不通則痛[12]。因此,臨床辨治以豁痰泄濁、益氣活血為主要原則[13]。本研究中所用枳實薤白桂枝湯為治療冠心病的經典方劑,方中全瓜蔞、薤白為君藥,前者寬胸散結、清肺滌痰,后者理氣寬胸、通陽散結;枳實、厚樸為臣藥,前者破氣消積、化痰散痞,后者行氣燥濕、平喘散結;桂枝則具有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之功效。諸藥配伍,共奏化痰泄濁、通陽宣痹、活血化瘀之功效[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胸痛評分、胸悶評分、心悸心煩評分、氣短喘促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也表明枳實薤白桂枝湯對穩定性心絞痛有良好的標本兼治之優勢,與常規西藥能夠產生協同作用,提高治療預后。觀察組治療后SAQ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也表明隨著病情緩解患者整體預后得到提升。
炎癥介質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密切聯系,且部分炎癥因子起著關鍵性作用,其中hs-CRP為敏感的炎癥指標[16-17]。Hcy也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其代謝產物羥自由基能夠促進血管老化和內皮細胞損傷,加重局部炎癥反應[18]。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由于組織細胞缺氧導致SOD活性下降,SOD與ROS呈負相關性,SOD減少則ROS生成過多,造成血小板被激活和血栓形成,加重病情。AIP是反映動脈硬化程度的標志物[19]。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hs-CRP、Hcy、AIP檢測結果均低于對照組,SOD檢測結果高于對照組,表明枳實薤白桂枝湯能夠有效緩解冠心病患者的慢性炎癥反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增強機體對氧化物的清除能力,有利于增加斑塊穩定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瓜蔞具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提高冠狀動脈血管灌注量和心肌抗缺氧能力的作用;薤白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厚樸可抑制中樞、降低心肌收縮力、抗炎癥反應;桂枝具有鎮靜、利尿等功效[20]。部分文獻報道中也指出,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冠心病,能夠有效擴張冠脈血管、緩解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與本研究結果相符[21]。
綜上所述,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穩定性冠心病痰阻心脈證,可有效緩解患者慢性炎癥反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增強機體對氧化物的清除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