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和教育的結合已經越來越深入且廣泛。小學十分重視信息化建設,教師運用信息化設備將知識直觀而具體地呈現給學生,能夠顯著提升小學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未來還需要持續優化,不斷完善。本文對教育信息化的內涵、意義、存在問題等進行概要說明,并結合問題對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策略進行探究。
如今,在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的鼓勵和支持下,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已初見端倪,但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細節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內涵、意義和存在的問題
1.教育信息化的內涵
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多指多媒體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數字化的教學課件,利用數字化課件直觀、生動、形象的特性,將知識直觀地傳播給學生,使學生建立起對知識的深刻認知。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信息化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也就是“互聯網+教育”,它加強了線上教學占比,突破了時間、空間對教育的限制,疫情防控期間的教育模式就是具體的體現,相信這種模式在未來還會更加完善。
2.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1)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
過去的教育是封閉式的教育模式,教師各自敝帚自珍,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難以共享,而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能夠實現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的共享交流。另外,信息化教學構建了多個學習渠道,學生能夠從互聯網上搜集信息開展學習,可以說,教育信息化讓教育教學從封閉走向了開放。
(2)使教學更加高效
與傳統的“教材+板書+說教”的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學能夠更加直觀、更加具體、更加生動地呈現知識,讓學生一目了然,學習更加輕松。同時,它減少了教師寫板書的時間,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突破時間、空間限制
疫情防控期間的“互聯網+教育”讓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教學,不但保證了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也極大地促進了教育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
3.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軟硬件和資源不足
開展信息化教學,需要相應的硬件設施、應用軟件以及完善的教學資源,缺乏軟硬件及教學資源,就會讓教育信息化難以實現。具體來說,首先,由于受到經濟發展及地域的限制,一些偏遠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的硬件設備配備明顯不足;其次,實際應用于教學的軟件仍顯得相對匱乏;再次,社會上的教育類資源網站雖然很多,但這些網站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源良莠不齊,一些教學資源實用性不強,有“紙上談兵”之嫌。
(2)教師信息素養不足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互聯網+教育”時代,幫助學生拓展課外學習知識,實現課堂教學翻轉已成為大勢所趨。但部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卻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理念也較為落后。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的信息素養不足,信息化教學就難以順利開展。部分教師沒能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意義,或對教育信息化存在誤解,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又或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不會自主剪輯、自主制作,難以開展信息化教學,對于一些年長的教師來說尤其如此。
二、促進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途徑和策略
1.完善設施設備,做好培訓
對學校來說,需要在大方向上把控全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完善硬件設備。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二是做好軟件維護和優化資源供給。學校還需做好本校信息化教學軟硬件的維護和更新,創設學校教學資源庫,推動信息化教學落地。三是開展校本培訓。要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信息素養提升,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和校本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要結合老中青教師的不同特點,構建互幫互助的培訓模式,充分發揮年長教師的豐富教學經驗和年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熟練的優勢,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四是做好檢查監督。要監督檢查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檢查教師的備課、授課情況,使教師明晰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師自我提升
教師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改善認知。要改善對信息化教學的認知,明確信息化教學的意義,主動學習并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二是學習提升。要積極參與校本培訓或社會培訓,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并不僅僅是教學工具的變化,更是教學模式的變化。
3.開展“互聯網+教育”的實踐探索
“互聯網+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轉段升級,使教育教學的形式實現了聯系課內課外和課堂翻轉,學校和教師要不斷深化對“互聯網+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1)課前備課、導學
課前,教師通過互聯網及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搜集合適的教學資源,并對搜集到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初步的了解,這樣,課堂教學就會變得輕松、高效。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以教材或教師推送的數字化課件為基礎,也可以自行通過互聯網搜集資源并學習。
(2)課中深入探究
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信息化設備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的講解,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力求實現“研學后教”“少教多學”。
(3)課后拔高訓練
課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課后作業,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并通過線上溝通,及時解答學生學習中的疑惑和問題。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意義重大,但在實際應用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教育工作者要正視這些問題,積極探尋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優化方法,使教育教學更輕松、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