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萍
我相信,每個數學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疑問:“這么簡單的問題怎么就是做不對呢?”“這些知識不知講過多少遍了,為什么總有人錯呢?”……這時,你有沒有想過要走近學生,蹲下身子,去聽一聽學生心里的那個聲音呢?這個聲音或許只是一些簡單的、零散的、幼稚的看法和觀點,但也可能是一個充滿創意的想法,一個別出心裁的念頭,一個讓我們恍然大悟的答案,一個讓我們靈感頓現的提示。教師的用心傾聽,對數學課堂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一、傾聽為我們答疑解惑
很多時候,就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更加精彩。教師不但可以在傾聽學生錯誤的同時及時調整教學環節,還可以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將錯就錯,拓寬學生的思維。
“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中,在學生知道一捆小棒就是10根,1個十就是10個1以后,我問:“請同學們擺出12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擺就能讓大家一眼看出是12根?”于是,出現了兩種擺法,一種是擺了1捆和2根,另一種是擺了12根。我提問:“你們認為哪種擺法能一眼就看出是12根呀?”在我的設想中,接下來學生肯定會是異口同聲地回答:“第一種!”但每次都會出現那么幾個不和諧的聲音:“第二種!”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不耐煩地咆哮:“第二種你不數,怎么會一眼就看出它是多少根啊?”這次,遇到了一個膽子稍大一點的學生,戰戰兢兢地舉起了手:“第一種擺法里,小棒捆在了一起,更加看不清是多少根。”哦!我恍然大悟,總算明白了問題的癥結在哪里。
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多種有效信息,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二、傾聽是一種尊重和關愛
課堂上認真傾聽學生發言,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和關愛。一位教師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出示了一幅用手擰開水龍頭的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一學生回答:“開關水龍頭的動作是旋轉。”另一位學生說:“水的運動是平移。”教師都給予了肯定的評價。這時,還有一位學生說道:“老師,我覺得好像還有什么可以說。”這位教師連忙阻止:“如果你還有什么想說的話,以后來跟老師說好嗎?”那個學生低著頭慢慢坐下。
這位教師的做法可以說是與尊重學生背道而馳的。教師只要認真傾聽下去,讓那名學生繼續把話說完,即使他說錯了,我想他也會很開心地坐下去,因為這讓他體會到了一份尊重、信任與關愛。
三、傾聽讓課堂更精彩
一次,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1支鋼筆可以換5支圓珠筆,2支圓珠筆可以換8支鉛筆,1支鋼筆可以換幾支鉛筆?”我喊了小穎回答。“8×2=16(支)……”她的回答出乎我的預料,于是,我打斷她:“8×2有什么道理呢?你能解釋一下嗎?”她支支吾吾了半天,沒說出個所以然。我說道:“你先坐下再想想。誰有不同的想法?”曉冬站起來回答:“應該先用8÷2=4(支)。得到1支圓珠筆可以換4支鉛筆,再用4×5=20(支),5支圓珠筆能換20支鉛筆,也就是1支鋼筆能換20支鉛筆。”曉冬的回答既有條理又清晰,于是,我又把這種方法仔細地講了一遍。這時,昊昊舉起了手:“老師,我覺得也可以先用8×2。2支圓珠筆能換8支鉛筆,4支圓珠筆就能換16支鉛筆,再加上8的一半,就是5支圓珠筆能換20支鉛筆。”多么精彩的想法呀!我帶頭鼓起了掌。
當小穎的想法不在我的預設范圍內時,我應該耐心傾聽,引導她把思路說清晰。如果沒有昊昊對小穎方法的及時補充,我和其他學生可能就會錯過后面的精彩了!
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只有傾聽,才能捕捉到來自學生的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只有傾聽,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傾聽是美麗的,讓我們都愛上傾聽,用心去靜聽學生心底“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