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霖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對各行各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滲透到了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為深入落實國家有關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戰略部署,優化小學課堂教學環境,學校教師也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英語學科教學當中。目前,教育信息化已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環境的影響
融合是實現學科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的重要途徑。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農村課堂教學中,既改善了教與學的環境,也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對農村小學生而言,缺乏外來的語言學習環境。但在英語學科入門階段,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對新學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營造英語學習環境。雖然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中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性方式使用,但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過程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創新與智慧教育對教學環境的改善具有革命性意義。
二、與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融合的類型與作用
在農村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快速融入學習情境,適應主體化轉變,成功地扮演好語言學習環境下的各種新角色,信息化時代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并具備將其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的能力。
就現有的技術支持環境來說,多媒體演示類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實現了傳統教學無法呈現的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一般是在現行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實施,信息技術主要作為演示的工具。教師制作課件,利用課件說明所講解知識的結構,也可以用其形象地演示學生遇到的難以理解的學習內容,使教學過程直觀化;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和彌補農村小學生所缺乏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提高語言學習能力,從而實現課堂情境設置多樣化、課堂容量最大化、教學流程簡單化、教學效果最優化。
三、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體現
1.信息化對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中詞匯教學的幫助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多媒體能把聲音和圖像相結合,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的雙重沖擊,刺激學生多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外研社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2為例,對monkey, tiger, lion, elephant等動物相關詞匯,筆者采用先圖片展示,再播放這些動物的動畫,同時配上動物的聲音,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
2.信息化有效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堂課四十分鐘,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教授的內容是有限的,但是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講授更多的知識。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從學情和教學目標出發,課前運用多媒體設計好教學內容和流程,節省了教師授課時的板書時間,使教學節奏明顯加快,提高了信息輸出量。例如,教授字母的書寫訓練時,筆者在課件中畫好四線格,并按照字母書寫筆順制作演示動畫,讓學生跟隨視頻練習字母書寫,比用長尺在黑板上畫出四線格再進行書寫教授更有效率。另外,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比較好動,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視頻進行書寫時,教師也可以將傳統的示范書寫時間用來指導和照看學生。
3.信息化對提升農村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幫助
英語學習的重要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運用信息技術更加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播放英語詞匯、句型、短文,讓學生通過跟讀、仿讀、表演,融入到情境中,這是鍛煉學生聽、說能力最好的方法。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這樣的學習方法達成的學習效果也更好。用多媒體將語音速度放慢,讓學生練習邊聽邊寫,最后進行校對,將聽、寫與練習相結合,逐漸提升學生的句子朗讀速度,使學生的聽與寫能力同時得到提高。
信息化教學手段也使小學英語課堂更高效,為學生節省了課后背誦課文和朗讀課文的時間,教師也可以在課堂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尤其對鄉村學生來說,彌補了課后失去語言環境的弊端。例如,在教授外研社英語四年級下冊Module1 Unit2 “Hes cool.”時,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播放相關視頻和音頻來展示句型“This is my mother. ”“Shes a nice teacher.”“ This is my father.”“ Hes very clever .”等,讓學生跟隨視頻進行朗讀訓練,并模仿動畫中的人物進行情境表演,達到熟練運用對話之后,跟隨音頻進行書寫及默寫課文練習,這種用信息化手段展示課文中的情境和語境的方式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更感興趣,更樂于學習英語。
4.信息化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重難點劃分的幫助
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都不相同,合理劃分教學重點非常重要。教師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將每節課的重難點一目了然地呈現,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學的是什么,必須要學會什么,課后一定要復習什么,考試會考的內容是什么,讓學生對每節課學習的內容有具體的概念。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展示的模塊可以更立體、更形象地將重點與難點獨立劃分,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劃分知識點的思維模式。
例如,在講授外研社四年級下冊英語Module 4 Unit1 這一課時,在劃分重難點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設置兩個模塊,將兩個重點句型“Will you take your kite tomorrow? No, I wont.” “Why not? Because tomorrow is Friday. ”及其相對應的人物和情境劃分到兩個模塊中,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出來,并針對這兩個模塊的內容進行重點學習和練習。除了句型,我們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式來劃分重點單詞,對重點單詞的呈現和詮釋設置獨立的多媒體教學板塊,結合音、視頻將重點詞匯更好地傳遞給學生們。學生對重難點內容有效掌握的同時,也明確了課后需要鞏固學習的內容,逐漸形成自主歸納每堂課重難點的思維模式。
教育信息化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環境的改善,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所體現,也起到了明顯的助力作用。但是,在不斷的嘗試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忘記了我們使用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是為教育教學服務,因此,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規避“技術至上”主義,避免華而不實的炫技,更不能把師生應有的交流變為單純的“人機對話”,要始終遵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針,從學情出發,選擇適合農村小學生的、喜聞樂見且易于理解的素材,喚醒學生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的農村小學英語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