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帶來的影響,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大的機遇和深刻的挑戰。文章通過對在杭高校的800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研,從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知、動力來源、入黨動機以及媒體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從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切實筑牢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手段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對策和建議,深入探討在新媒體視域下,如何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接收和反饋信息的方式、手段發生了本質變化,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大的機遇和深刻的挑戰。探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對的重要挑戰。因此,在新媒體視域下,我們要正確認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實意義,并針對目前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決路徑。
一、調研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圍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于2020年11月至12月面向在杭高校的部分學生,本次調研是以問卷星的形式開展,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0份,有效率為97.5%。在有效問卷中,大一學生占48.41%;大二學生占33.85%;大三學生占17.74%;男生占54.58%;其中女生占45.42%,文科類占44.72%;理工科類55.28%。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認知方面
在調查“你認為新時代大學生是否應該堅定理想信念”時,有 82.53%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很有必要”,有 12.68%的學生選擇了“沒有必要,現狀很好”,有 4.79%的學生選擇了“與我無關”。調查顯示,有56.23%的學生表示剛入學時有為自己的大學生涯制定目標,43.77%的學生表示沒有為自己的大學生涯制定目標。
在對“你有信心實現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標嗎?”的調查中,有30.15%的學生認為是有十足的信心;有60.52%的學生認為不確定,但會努力去實現它;2.93%的學生認為基本沒什么可能;還有6.4% 的學生表示從來沒有想過。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大學生認同理想信念對大學生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會努力去實現理想目標,也有少數大學生對于理想目標沒有具體的想法,生活和學習態度也很迷茫。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動力來源方面
在調查“你認為實現理想信念的動力是來自哪里?”時,有35.97%的學生選擇是為了自己的未來;選擇為了讓家人有好的生活占28.12%;20.19%的學生是來自父母、師長及朋友的鼓勵;而選擇報效祖國和社會的學生只占15.72%。調查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學生追求個人的安逸和幸福,說明部分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只考慮自身利益,而忽視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大學生入黨動機及積極性方面
在對大學期間是否有入黨動機的調查結果來看,67.81%的大學生表示有意愿入黨,但是還沒有加入;5.09%的大學生已經入黨;也有27.1%的大學生對入黨沒有想法。在對入黨動機的目的調查中,有 52.64%的大學生入黨的目的是通過向黨組織靠攏,嚴格要求自己;16.19%的大學生認為是信仰共產主義;有10.41%的大學生選擇入黨的目的是對自己就業有很大幫助;20.76%的大學生是為社會多做貢獻。
調查結果表明,經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后,大部分學生普遍堅定了政治方向,有正確的入黨動機。
(四)關于媒體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
在“你認為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因素有哪些”的調查中,有 56.52%的大學生選擇了“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影響力”,有 21.16%的大學生選擇了“主流媒體的價值導向”,有 13.74%的大學生選擇了“社會風氣”,有 8.58%的大學生選擇了“西方價值觀念”。 在回答“你認為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媒體輿論對你理想信念的影響程度”時,82.67%的大學生認為“影響非常大”,11.53%的大學生認為“有一定影響”,5.8%的大學生認為“幾乎沒有影響”。
由調查結果可知,其中有超過5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媒體輿論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有影響,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與主流媒體的影響作用對比中可以發現,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影響作用超過了主流媒體,說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并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了重要影響。
根據調查,86.59%的學生選擇會用學習強國等軟件來鞏固自己的理想信念教育。這表明,一方面運用媒體融合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的自我選擇。媒體融合傳播的形式新穎,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讓理論學習不再枯燥,增強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學生更愿意選擇趣味性強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鞏固。另一方面媒體融合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非常支持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他們認為其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可以隨時了解相關信息。
三、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徑
(一)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切實筑牢理想信念
高校通過扎扎實實的把學習宣講、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等相關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廣大學生愛國奉獻熱情,常態化推進學生社團活動,在重大事件、重要時刻,及時組織學生收看宣傳報道,創新學生黨建,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學生黨建工作中。在新媒體視域下,主題教育活動可以更加貼近大學生的實際與生活。同時,高校應注重教師的作用,教師應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當加大對理想信念的宣傳,做到理想信念與實際行動相統一。
(二)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手段,提升自身媒介素養
“00后”大學生出生于新媒體時代,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而面對新媒體信息,大學生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學生沒有能夠受到正確的指導與幫助,那么容易對他們的理想信念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因此,高校應當通過宣傳、教育等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手段,提高網絡信息的辨析能力,幫助學生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外,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培訓和講座,使學生深刻認識媒介素養的重要性,盡可能多的掌握對各類媒體的使用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這樣,就可以使師生通過媒體技術,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鮮血液,保障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深刻認識大學生在媒體融合平臺中的主體地位,強化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有效聯動,強化育人方式和育人目標。調查發現,在新媒體時代超過90%的學生通過新媒體參與政治生活,主體意識、民主意識等都在不斷增強,教育主體中大學生地位不斷提高,這就要求高校要順勢而為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要更加重視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取向。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圍
校園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培養人、鍛煉人、塑造人的獨特作用。高校通過把學習校史、學唱校歌作為新生第一課,組織大學生圍繞校史拍攝照片、微電影,創作話劇、音樂等文藝作品,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文化傳承創新。邀請優秀校友與學生近距離交流,讓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更加清晰、發展道路更加寬敞、學習生涯規劃更加科學,同時形成一種良好的經驗傳承氛圍,讓廣大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文化內涵和創新創業精神,促進自身成長提供動力。
(五)加強網絡信息管理,凈化理想信念教育環境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具有迅速性、開放性的特點,因而高校對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輿情監管則顯得更為重要。高校要牢牢把握主流媒體的聲音,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高校應當完善理想信念教育輿情預警機制,設立專門的輿情監督員,充分發揮班干部、黨員的作用,引導網絡中的熱門話題。輿情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做好對輿情的監控和積極引導,對于已經發布的負面輿情要做到及時屏蔽以防擴散,并且對于發布輿情的大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及時引導。強化輿論的正面導向,引導學生對主流輿論的認同,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做到精確引導。
參考文獻
[1]黃月.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經濟師,2020(04):163-164.
[3]葉青.新媒體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21(02):33-34.
作者簡介
孫丹霞(1987—),女,漢族,浙江海寧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項目來源:本文系2020年度杭州市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科研項目“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 hzxx200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