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忠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數學課程中,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數學素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課程中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也要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實行高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學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受到關注,在這一時期小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也是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培養學生的重要技能之一,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更加高效。也更加方便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了,它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實行正確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技巧,讓學生學習的更加高效,也能夠培養學生整體的數學思維,這也更方便學生在數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整體框架以及個性化的解題方式,這樣也能夠讓小學生在之后的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如魚得水。
一、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教師在開展數學課程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的思維發展,更主要的是能夠形成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這樣也有便于學生在之后的數學課程學習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方式去內化教師所教授的知識,讓學生用自己所熟悉的學習方法去進行學習,將其復雜零碎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且細分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
小學數學知識是非常瑣碎且復雜的,這也就要求學生運用整體性的觀點以及邏輯思維性的理念去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數學課堂中精準的把握教師教學的重點,也可以從極其瑣碎的知識當中找到數學知識內部存在的思維框架,這樣也方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串聯形成一個整合的集體。也便于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教師的教授課程,有助于教師順利的完成自己的授課目標
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1.教師開展活動探究式課堂
活動探究式課堂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是一個極具抽象性和思辨性的學科,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時,主要是講解課本上的瑣碎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探究式課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是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知識點進行理解且總結。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技巧以及綜合技能。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小學三年級下冊的“位置與方向”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開展活動探究式課堂,即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學生所熟悉的場景進行教學,教師可以以教室內某個學生作為基點,其他學生作為活動點,教師在開展活動探究式課堂時,就可以向學生詢問某一位同學在基點同學的哪個方向,這一時期教師在開展活動探究式課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也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思考,學生可以充分的運用自己的思維邏輯去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時候,還要主動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思維邏輯去總結該節課的內容。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探究課堂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體系去思考課堂的知識,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這也有助于學生思維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2.教師開展實踐課堂
數學是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一個科目,數學知識的學習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應用于生活之中。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實踐課堂,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去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小學三年級課本中有關于年月日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開展實踐課堂,因為該知識點與學生平時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教師如果只是單純講授課本知識反而容易對學生造成困擾,教師在這一階段開展實踐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是更加便于理解的。且對學生認知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更加有利的。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以學生日常生活的日歷為切入點,去教授學生有關于年、月、日的計算的方法以及其中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在這一時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根據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整體的框架。教師要讓學生主動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去總結閏月的計算方式以及讓學生了解二月的特殊性,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去總結31天的月份有30天的月份,這樣學生能夠形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框架,加強學生的知識的強化,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夠讓學生將有關于年、月、日的知識點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學生也可以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對年、月、日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能夠讓學生形成嚴密的思維邏輯,也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把握,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3.教師正確運用評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于學生的心理狀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采取正確的教學觀念,鼓勵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一個良好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正確的評價原則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于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這樣也能夠讓學生及時的接受到學習的反饋,這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點時,教師在課程結束之前可以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計算,在學生算出正確答案時,教師一定要不吝嗇于鼓勵,積極對學生進行贊揚,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技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運用正確的評價、開展活動探究式課堂以及實踐課堂等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楊發珍.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
[2]黃磊.淺論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35).
[3]高輝平,劉廣麗.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