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靜寧
在目前階段,美育主要實現途徑是學校藝術教育。對學校藝術教育進行深化改革,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是在新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進行藝術課程數字資源建設。在《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到“9.深化教學改革。……開發(fā)一批美育課程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把藝術課程數字資源提到一個全局地位上,開始頂層統(tǒng)籌設計。
基于此,我們需要了解目前藝術課程數字資源匹配基本情況。本調查對全國東部、中部、西部6個地市部分教研員和7所中學部分藝術教師進行了訪談,對初中藝術課程數字資源配備情況(包括種類、數量、與課程貼合度、獲取性、使用便捷性、拓展性、公共教育資源平臺使用)做了簡單的考察和分析,以期給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管理者對藝術教育改革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調集資源服務教學,完善教育結構提供參考。
一、主要發(fā)現和分析
經過訪談得知,初中藝術教師教學用的數字資源主要來源于教材配套光盤。
1.普遍供給不足。數量不夠充足,對教材內容沒有拓展和延伸。無論何種版本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把紙質教材變成數字資源呈現在光盤中,只限于教材知識點的單一展示,甚至有些知識點還沒有對應的資源,遑論拓展和延伸。種類不夠齊全。光盤中僅有少數幾類資源,大部分都缺失。比如試題庫和習題庫就沒有出現過。
2.沒有及時更新迭代,對學生吸引力不夠。教師反映數字資源更新迭代不夠及時,時效性不足,資源中的樂曲和歌曲演繹、編排技法都已過時,與當下有距離,吸引不住學生。
3.載體單一,其自身屬性已不適應當下教學需求。本調查涉及到的所有版本教材都是采用光盤來作數字資源載體。數字資源刻錄進光盤后以終結、分散和個別的形式存在于教師手中,教師使用時,資源無法和教師互動,其自身也無法互聯(lián)互通、豐富和發(fā)展。另一方面,以光盤為載體的形式導致數字資源呈現為固態(tài)和靜止態(tài),無法及時動態(tài)更新。
4.初中藝術教師自行采取各種方式補充資源,耗時費力,效果不佳。在藝術課程數字資源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各地藝術教師為上好課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去收集符合教學需求的資源。除了百度搜索,還有教育APP,優(yōu)秀課例光盤,有線電視網絡等,不一而足。
教師補充資源都是自發(fā)行為,多數沒有學校政策和經費支持。不僅耗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資源質量還參差不齊。
5.國家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沒有得到利用,資源的質量和形式欠佳,教師的意識也有待加強。教研員和教師反映有以下幾個問題。①質量不高。無論國家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還是各省市的基礎教育資源網,雖然匯集了大量資源,但都是教師為完成行政任務上傳的資料,質量不高。②網站形式雜亂。平臺上沒有形成序列化的、經過整合與教材結構嚴密對應、讓教師一目了然的資源體系。上傳的資源龐雜分散,搜索起來費時費力。③網站功能不強。教育資源平臺使用起來不夠便捷。平臺注冊登錄,需要權限,手續(xù)復雜。④任務意識主導。平臺借助行政命令組織教師上傳資料,教師對各級教育資源平臺的認知僅停留在上級分配的任務上,沒有把它當做教學資源輔助工具,自然不會登錄平臺查找資源。
總結以上調查,主要結論有以下幾點:
1.從供給的角度看,初中藝術課程數字資源從光盤和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兩方面結合考察,不存在數量上的絕對不足,而是存在相對匹配度不夠導致的結構性不足(無論是教材配套的數字光盤,還是網絡搜尋的資料),以及因為版權和載體形式導致的更新迭代速度不夠,而產生的時效性不足。因而大大限制了一線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也制約了對藝術科目的質量測評和考核。
2.從數字資源載體的形式上看,光盤的固態(tài)、靜止、分散、個別的屬性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需求,亟待改變。藝術教師迫切需要一個能提供專業(yè)交流、溝通和討論的平臺。
3.從政策支持角度看,教師自行搜尋數字資源輔助教學,耗時費力,效果不佳,需要教育部門統(tǒng)籌,建設穩(wěn)定、優(yōu)質、豐富的數字資源,保證藝術教學的質量。
4.從社會公共服務上看,國家各級教育資源平臺上的資源呈現低質、繁多、雜亂、無序的狀態(tài),登錄步驟繁瑣。而教師需要系統(tǒng)化、序列化、整合的優(yōu)質精品資源,網站使用便捷。兩方的差距造成一線教師對國家各級教育資源平臺使用頻率不高,浪費了巨大的資源建設。
二、建議和策略
1.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響應《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意見:“成立全國高校和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培育一批學校美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和名師工作室,……開發(fā)一批美育課程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利用政府組建的專家團隊來指導數字資源的建設,推出數字資源精品。
2.對國家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需要進行內容歸納、分類,結構化的整合,形成能與教材結構相呼應的邏輯體系,給用戶提供一個序列化的、結構清晰的資源系統(tǒng),并且制定質量審查標準,嚴格把控上傳資源的質量。同時還需要優(yōu)化平臺的使用功能,讓用戶使用起來更便捷。
3.學校應該盡量提供藝術課程數字資源的來源渠道,并給予經費和制度支持。
4.建議教材出版方在數字資源載體形式繼續(xù)創(chuàng)新,提升資源的易用和易得性。
5.各圖書館或資源庫通過一定協(xié)議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教師提供便利注冊或者免費開放,為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助力。
本文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公益金課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課程數字資源匹配情況調查——以初中藝術課程為例》(項目批準號:GYI20161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