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華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育的重點部分之一,與此同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并且也是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方法。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進和實施,教育部門對于學生的閱讀課程也非常的重視,中學的語文閱讀教學已經成為改革的一個重點,對閱讀教學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初中的閱讀課程實際教學情況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強化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細讀,還需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感知,學生和教師之間還要進行交流和探討,這樣才能切實的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閱讀內容的時候,要將文本細讀進行巧妙的融合,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落地實施,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進行相應的改變,要求初中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關于閱讀部分的時候,要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這樣才能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語文的核心素養。但是有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及時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創新教學的模式,因此就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不能提高,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這樣就嚴重的阻礙了新課改的推進和發展,所以語文教師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文本細讀巧妙的結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深化知識,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一、文本細讀的重要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閱讀內容,是初中語文整體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和核心內容。在初中的教學中占據了80%的比重,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當前,有很多語文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工作是比較粗放和開放性的,也就是讓學生只了解文章大致講解的內容,把握好中心思想就可以,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入解讀,也沒有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和藝術魅力。并且現在絕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單純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讓他們在考試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結果為教學目的,也就是讓學生按照考試的內容去進行閱讀,這僅僅只是為了考試而進行閱讀教學。在語文的閱讀課程中,應該要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目的,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在考試的時候獲得好成績而進行閱讀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文本細讀的方式是幫助學生從閱讀體驗和感受方面來作為出發點,一步步的培養學生對閱讀內容中的詞匯和語句的具體感受,并且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文章的背后故事和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通過對文本進行細讀,能夠更好的品味作者背后所蘊含的風格和特點,并且能夠真正的把握好文章的主旨,不斷的將文本中的核心內容挖掘出來。文本細讀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如果是理解得比較深刻,那么對于學生做題、審題、解題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學生通過文本細讀也能夠真正的進入到閱讀內容中,學生、教師能夠更好的探討文本的真實意思。在當前,文本閱讀是屬于新的閱讀方式,為初中的學生和語文教師的語文學習提供一種新的理念和方法。
二、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巧妙融合策略
1.對文本情感進行還原,提高文本細讀的質量
在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內容中,作者所使用的語言都是非常細膩、精準的,巧妙的進行布局來實現感情和思想層面上的共鳴和互動,因此學生在進行文本內容細讀的時候,就需要將文本內容中的景象和自己的親身經驗相互結合,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作者創作文章的目的和里面所蘊含的情感,從而達到文本細讀質量所提升的目的。比如,初中的語文老師在教學關于《黃河頌》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用《觀滄海》中“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句子中的情景,讓學生進行閱讀和感知。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將對黃河的感知和文本中的黃河頌相互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黃河和文本內容的理解,接著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閱讀過后的相關想法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探討,學生通過這種細讀活動來將文本進行還原,能夠對閱讀內容中的精彩內容進行體會和深入解讀,在這篇文章中描寫黃河壯麗的景觀,能夠擴展學生的視野和眼界,讓他們更深入的了解祖國的母親河。
2.使用恰當的著力點,引領學生進行文本細讀
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閱讀內容,想要讓學生進行文本細讀,那么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去找準溫度文章中的著力點,接著對這個著力點進行細細的品讀和回味,最終找出閱讀內容的核心價值,能夠感知閱讀內容中所隱藏的語言魅力和情感表達。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中的關鍵字或者是詞,從而引導學生感知閱讀內容中的語言魅力,很多的閱讀內容中最精妙的便是對細節的描寫和刻畫,通過幾個字或者是詞就能夠讓學生引起無限的想象,并且能夠長久的進行回味。比如,教師在教學關于《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時候,其中有一句話: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作者僅僅使用這樣的一句話,就包含了很多的內容,這是文章的重點地方,也給之后的文章后續論述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句話中“站著喝酒”,就表示孔乙己是比較貧窮的人,處于很窘迫的境況;“穿著長衫”又體現出孔乙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因為在那個年代中,只有窮人才是站著喝酒,只有有文化的人才穿長衫,孔乙己穿著長衫和市井中的那些販夫走卒是完全不同的;這句話的“唯一”又體現出了孔乙己的與眾不同,并且讓孔乙己顯得和周遭的事物格格不入。這看上去是比較矛盾的,但是又是對事實進行描述,不僅能深刻的展示出孔乙己沒有辦法放下自己文化人的身段,融入到下層的生活中,并且還能夠展示出孔乙己不被文化人接納的尷尬處境,這句話也為孔乙己悲慘的命運奠定基礎。在文章中也使用了一些語言來描寫孔乙己的動作,比如“排出九文大錢”、”、“摸出四文大錢”,在這里的“排”和“摸”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將孔乙己最初的意義風發和之后的唯唯諾諾描寫得很精準,這些鮮明的對比能夠讓學生通過文本細讀之后在心中感受到一陣悲涼,對孔乙己有一種悲憫的感覺。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細細的品讀,讓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內容更好的進行體會,掌握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參考文獻
[1]寇成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4(09):141.
[2]王珂.初中語文文本閱讀的誤區與解決對策[J].中學語文,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