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恒
◆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了學生的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提升,越來越重視其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經驗以及社會經歷中去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深刻的理解。基于此,本文將從小學階段的實踐活動課出發,探索其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勇于實踐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有限,在小學階段階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促進其個性養成和積極健康的成長和發展。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推進,小學階段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相結合進行聯動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勇于實踐,樹立為社會和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的成長發展目標。因此,采用各項策略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效性成為綜合實踐課程教師的重要課題。
一、從關注自身變化到關注社會變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初始階段,當然也是極其關鍵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個體、他人、生活、世界尚未形成充分的認知和完整的了解,對世間未知萬物都存在著濃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需要教師發散學生的個體思維,尊重和引導學生的個人想法和自主思考,不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想象;又不能對學生放任不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期間進行潛移默化的積極正確引導和糾正,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教師首先應該在綜合實踐課上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個體成長,引導學生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和擅長的方面以及薄弱的方面,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盡可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和弱項,提升獨立自主的能力。例如,組織開展“個人分享會”,鼓勵學生在班上進行對自我認識的分享,再結合個人分享,聽取班上同學的意見,通過涵蓋整個班級范圍的互動交流,首先打開學生的心門,促進學生近互動交流,其次,再實踐活動中充分認識自己,深入了解自己。并且以2-3次分享會為一期,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總結自己通過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變化和提神。在對學生的自我認識的培養達到相對成熟的階段之后,再通過其他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設計額開展,引導學生從關注自身變化和提升向關注社會發展和變化進行轉化。設計主題為“我看到的社會變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搜集社會材料,可從自己身邊熟悉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充分收集和整理資料,并進行初步的歸納和總結,摸清社會變化的宏觀規律,掌握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總結材料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和分析總結的能力。
二、從課題理論教學到走進社會實踐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課堂才是教育主要且唯一的陣地,教師通過課堂教授一切,且教授的方式也是較為單一固化的,往往只是將知識填鴨式的單向灌輸給學生,即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也僅僅只是依照課本照本宣科,將知識念進學生的耳朵里。綜合實踐課程由于其與生活實踐緊密相連的學科屬性,使其無法脫離生活、脫離社會以理論的形式存在。因此,綜合實踐課程若想提高實效性,其教師必須轉班教學觀念,充分依托課堂之外的生活和社會空間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連,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良好人格品質。并且充分挖掘生活經驗中的各類素材,對學生進行廣泛的、深入的教育和指導。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去真聽、真看、真感受,去體驗更為生活和更為廣闊的教學體驗。例如,為培養小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積極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立整理書桌,獨立整理發房間等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鼓勵學生勇于實踐、不斷實踐,從傳統的聽課聽知識,轉變為從真正動手實踐中去收獲知識。
三、從提倡服務家庭到培養貢獻社會
綜合實踐課程已經成為國家新課程改革之后所開展的必修課程,其重要線不言自明。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學校和教師也在積極踐行新課改對綜合實踐課程的具體要求和教育目標,學生家長也積極配合,社會各界也給予了充分肯定。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多為互動的教學網絡,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相互連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對學生的各方面培養。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到激發三方合力,共同育人的成效和目標。例如,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主由學校和教師作為主導和統籌,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各類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有所獲。活動的設計則應該充分考慮連接性,在學校層面,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通過上述分析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內容了。那么從家庭層面,則應該充分引導學生參與服務家庭的實踐活動,分擔家庭責任,幫助父母減輕家庭負擔,理解并且體諒父母的不易。例如,開展“感恩父母”的主題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回家主動打掃家庭衛生,幫媽媽洗碗,幫爸爸整理衣柜等,從勞動中去感受生活的艱辛。進而從服務家庭出發,培養學生為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奉獻意識和獻身精神。再引導學生走進社區、敬老院、聾啞學校等社會空間,開展“社區義賣”、“關愛空巢老人”、“幫助殘疾學生”等助力社會發展的實踐活動,充分使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群體,培養學生善良、樂于助人的人格品質。從引導服務家庭到培養貢獻社會的能力,層層深入地開展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有助于將課上課下的所有資源,校內校外的各方力量相互融合,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精神培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綜合實踐課程教師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要注重循序漸進,集合學校、家庭、社會等三方的力量總和,對學生進行聯動教育,培養學生善于發展,勇于實踐的能力,不斷提升綜合實踐教育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韋來清.整合資源提升綜合實踐教學有效性[J].教學案例,2019(01):62-63.
[2]游興棋.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有效實施策略探研[J].考試周刊,2019(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