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秋云
深度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圍繞一個主題開展全面的學習,在這一個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地全身心投入,體會整個學習過程的意義和價值。可想而知,如果真的能夠達到深度學習,那么學生就能夠不斷地學習到更深層次的知識,通過感知整個學習過程,不斷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英語這門學科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讓學生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還能夠培養學生合作能力,不斷提高實踐能力,養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將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實施到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可以從確立教學目標、進行單元設計和進行教學拓展三方面進行,不斷建立課堂的深度學習模式。以下主要以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單元教學為例。
一、確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在教學任務開展之前提前預期教學達到的效果。這一目標不僅給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向,還是對教學效果的系統評定,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一定的制約和引導作用。單元整體教學是教師通過對學生現有的學習情況進行拓展規劃,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先確立教學目標,讓單元整體教學有所可依。比如在Hello英語單元教學中,打招呼的主題很容易被學生所熟知和接受。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對整個課本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規劃,比如要學生學會用英語打招呼,或者在這個基礎上,能夠逐漸擴展到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甚至是自己的朋友。然后根據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相互之間打招呼,在學生學會了之后,可以設立一些特殊的身份,比如說讓某一位同學假扮同學家長,然后和另一位同學進行交流,讓另一位同學詢問這位“家長”小朋友是否在家;還可以設立一些特殊的情境,比如同學們在商場遇到,相互之間打招呼的方式也不一樣。通過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既掌握了課本上的內容,還能夠有所拓展,不斷地加深印象。那么教師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給學生進行方法技巧的傳授,讓學生能夠知道如何去學習。在英語口語中還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要富有感情,要讓同學們在相互交流時像在用漢語一樣能夠體現出自己的感情,慢慢地就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口語的魅力。這樣對單元主題的解讀,可以讓學生學會在這一主題中舉一反三。
二、進行單元設計
進行單元設計主要就是為了能夠明確教師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在以前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主要是對某一個單元進行單獨的準備,每一個課時和每一個課時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雖然說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把握某一個課時的知識點,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也僅僅只是掌握了某一個課時的知識點,不能夠將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體系聯系起來,知識碎片的堆積,也將會在之后的學習中被一點一點的淡忘,很多學生都會出現期末的時候,明明之前掌握的非常到位,卻不能夠對知識點感到熟悉。所以,實施單元的整體教學必須要進行單元設計,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首先要改變教師以往對學生強調詞語和語句的觀念,逐漸向語言情感和整體認知發展。為了實現這一教學效果,就要要求教師統一教學方式,將這一學習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不斷地減少教學時間,將課堂還給學生,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不斷地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單詞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講單詞的意思和用法,還需要將單詞能夠放在課文中和句子中,讓學生不僅能夠將單詞拼寫出來,還能夠在文章句子中理解單詞在使用中的意思和方式。眾所周知,英語在組詞造句中都有很多的語法,這樣學習詞語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對單詞的使用過程中,不斷積累詞組的固定用法,另外,還可以讓同學們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比如說在《Hello》這一英語單元中,讓學生通讀課文,在文章中尋找自己所感興趣的詞語或短句,然后可以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詞匯積累量,在生活的應用中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記憶。
三、進行教學拓展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不斷提高綜合能力。教師還可以在基礎的教學內容上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拓展,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英語是一門思維性發展很強的課程,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能夠將課堂中所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說上面提到的語言表達技巧,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和朋友或者家長打招呼時,嘗試用一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這樣的方式既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是一種傳統的拓展方式。那么哪一種拓展方式能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呢?比如說,在《Hello》這一單元的學習中,一開始只是Whats your name?互相詢問對方的名字,那么教師可以漸漸地引導學生開始詢問同學們的愛好,比如說你喜歡什么樣的食物?還可以詢問同學家小貓、小狗的名字叫什么。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同學們加大詞匯量的積累,又能夠讓學生在過程中加強思考,不斷拓展思維,加強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除了這樣的一些基礎性教學,教師還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拓展。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上向學生播放一些英語的歌曲,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或者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課余時間向學生播放一些英語的電影,加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另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造一些特殊的情境,又或者是舉辦一些課堂上的小活動。教師可以提前在課件的設計上動一些心思,可以點擊一個單詞,或者是一句話讓學生進行跟讀。又或者讓學生直接到講臺上來,在電子黑板上進行單詞語義匹配連線,或者是語句空白部分的填空。如果答對了,就會有獎勵的音效。這樣特殊的方式,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還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加強課堂的參與度。另外還能夠讓學生加深記憶,對課堂上的學習內容掌握得更加扎實,也能夠有效地落實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
四、分析教學特點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指向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教師就一定要對教學特點進行分析。首先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三年級的小學生在這一年齡階段正處于懵懂期,性格活潑好動,注意力往往不能夠集中在課堂上,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響。但是,他們在課堂上又非常積極,喜歡和同學們之間進行比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同時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又很喜歡玩游戲,對于游戲性質的教學方式參與感很強。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基于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和改進。其次對于班級的特點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每一個班級和每一個班級之間都有獨特的特點,有的班級整體非常活躍,但是有的班級整體又總是安安靜靜的。針對這樣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班級的不同特點進行改進。通過教學方法的調整,讓活躍的班級更能夠多去思考;讓安靜的班級能夠在教師的帶動之下逐漸變得活躍起來,這樣才能夠讓整個年級的學習能夠取長補短,不斷地綜合發展,縮小班級之間的差異性。最后還需要對學生的成績分化特點進行分析,由于不同的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可能部分同學在幼兒園就已經打下了英語學習的基礎,所以就造成了在同一個班級里同學們的英語成績分化也較為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首先要去了解成績分化的程度和原因,清楚地知道成績好的同學英語水平達到了哪種地步,成績差的同學英語基礎又差到了哪種地步。然后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次教學,還可以舉辦一些幫扶活動,通過對班級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同一小組內英語學習能力好的同學可以向能力差的同學傳授一些英語學習的經驗,并且還可以在課后對這一部分同學進行及時幫助,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縮短班級的成績分化,并且學習能力好的同學在向別人講解的過程中,也能夠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還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培養整體性思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特點、班級的特點、同學們的成績分化特點進行分析,掌握了學生的學習信息,就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實施合適的教學方式,有效地保障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不斷提高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學習能力。
為了能夠實現深度學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不斷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科本質,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首先需要確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規劃,對整個的教學過程起到一定的制約和引導作用。其次要進行單元設計,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不斷減少教師的教學時間,將課堂還給學生,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最后還要進行教學拓展,讓學生在拓展的過程中不斷加大詞匯量的積累,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加強與同學之間的英語交際能力。另外,還要對教學特點進行分析,通過對學生的特點分析,可以在實際情況下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和改進。其實對班級進行特點分析,可以讓整個年級的學習取長補短,不斷綜合發展,縮小班級之間的差異。同時對成績分化特點進行分析,有效地保障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