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平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基于此,引領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使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生活方式已經刻不容緩。而如何行之有效地促使學生想讀、愛讀、會讀并且讀有所得?筆者將結合自己近年的實踐經驗和學習收獲,從激趣導讀、執單悅讀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因勢利導,激發濃厚閱讀欲望
教師的導讀是孩子愛上閱讀的金鑰匙。導讀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渴望閱讀你所推薦的書,而語文教師的意義,就是通過導讀,讓學生對這本書充滿好奇,產生閱讀的欲望。
1.導懸念,激求知
學生們是充滿好奇的,他們對于未知具有極度旺盛的探索求知欲望。因此,對于那些人物設定奇詭,情節構思奇巧的書,教師不妨截取其中的一個片段,讓學生隨心隨性地來預測推理一番。相信他們對于書本的閱讀熱情將會得到空前的高漲。
如《俗世奇人》,教師設計的導讀如下:
淤讀文段,推測藏贓點。
這馮五爺從老家帶來個胖廚子,偷癮極大,每晚回家必偷一樣東西走,雞鴨魚肉不知道被偷去多少,而且偷術極高,絕對查看不出。果真有如此奇人嗎?咱大家伙兒就一起睜大雙眼瞅瞅,猜猜,偷的東西……藏哪了?
通過這種形式的預測推理,促使學生對故事產生了初步的興趣,而對學生的各種推測用文本文段進行一一推翻則將學生的求知欲推向更高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導情節,激圖快
學生是充滿想象的,形象性思維在他們的思維方式中占據了優勢,他們對一本書的理解和感受總是慣于從情節入手。因此,對于那些情節或跌宕起伏或驚險刺激或有趣好笑的書,教師可以截取書本里一個特別精彩的片段讓學生先讀為快,相信書中那些或跌宕或驚險或有趣的“片段”,幾分鐘就可以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
3.導人物,激索同
學生們看書喜歡追隨故事里的某個主要人物,他們喜歡和習慣了緊緊跟隨某個主要人物的“喜怒哀樂”,其他的人物只是陪襯和點綴。試想,當學生們發現自己或者自己的朋友與書中的人物產生了某種微妙的聯系,他們在某一點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是怎樣的興奮和竊喜。
導讀從“你喜歡現在的生活方式嗎?”這一問題切入,讓學生對其產生同病相憐的親切感。而更神奇的是這個小男孩通過跟烏鴉互換身體逃離了這種生活,一下子又讓學生們心生向往。從那段神奇咒語開始學生們對《人鴉》的閱讀吧!
4.導作者,激探秘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熱衷于崇拜,所以“名人效應”于他們還是具有一定市場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以作者為切入點,在不違背事實的情況下,強調介紹作者或“傳奇”或“跌宕”的生平。相信學生必然會產生強烈的意愿去作者的作品中更深入地探索他的世界。
二、執單悅讀,建構輕松閱讀氛圍
閱讀應該是輕松自由而非散漫放任的。使用“閱讀單”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并巧妙地將閱讀策略隱含于中,引導學生進行實效性的輕松閱讀。閱讀單可以結合書的特點以及想培養的閱讀策略進行個性化設計,列舉如下:
1.推論型閱讀單
推論型閱讀單要求學生對書本中故事的結局、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文章的觀點等多方面有自己的推測,并能夠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閱讀經驗和文本細節中找到線索和依據,合理、科學地完成自己的推斷。
2.統整分析型閱讀單
閱讀時,我們要求學生要學會觀察信息之間的聯系并進行整合,將看似零散無序的信息提升為系統化的知識。
填寫這樣的閱讀單可以統整學生們閱讀過程中收獲的零散信息,整合歸類后形成系統性知識,引發學生們更深入地深思和探索。
3.聯結型閱讀單
閱讀就是要聯系生活,關注當下。聯結型閱讀單就能很好地落實這一點,讓學生在閱讀中完成與書中信息的聯結,書與書之間的聯結、已知事物和新資訊的聯結、書作和生活的聯結。
4.比較型閱讀單
比較閱讀,既可以開闊眼界,活路思維,使認識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別,把握特點,提高鑒賞力。因此,比較型閱讀單對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都有著莫大的裨益。
三、言由心生,創設安全交流平臺
學生的閱讀階段是具有一定混沌性和多元性的,他們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此時,亟需一場交流來夯實、分享、提升、調整和擴展大家的閱讀收獲。
閱讀后的交流是要讓學生知道,只有言之有理,任何一種觀點,都是值得肯定和欣賞的。老師的觀點也只是個人觀點,而非標準答案。
交流的過程,正是學生思考、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一定會十分順暢。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并呵護學生的這個過程,教師要學會等待,學會停嘴,多聽少說,多組織與觀察,雖然參與討論但不可主導討論。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形成一定閱讀能力的關鍵期。激趣導讀,執單悅讀,安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厘正了學生的閱讀方向,保護了學生的交流欲望,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想讀、愛讀書。
當然,整本書閱讀的研究與探索,我們仍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但我相信,只要堅持探索,不斷實踐,整本書閱讀一定會為學生們點亮一盞人生路途上的明亮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