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高峰 楊可軍
摘 要:本文在調研基礎上,分析了當前高校督查督辦工作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提出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督查督辦的必要性,并以華中師范大學督辦系統的建設為案例進行介紹,為兄弟高校開展信息化督查督辦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督查督辦;信息化;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1)05-0067-04
督查督辦是管理者通過各種方式,對當前的重要工作是否按計劃完成進行衡量和校正,以推動目標實現或任務完成的過程,是連接任務部署和決策落實的重要環節。督查督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抓落實”[1]。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督查督辦,在浙江工作期間就指出:“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督查就沒有落實,沒有督查就沒有深化。”他反復強調,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全國教育大會為高校指明了發展方向,如何搶抓國家“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機遇,將學校發展融入國家發展之中,需要我們攻堅克難,狠抓落實,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工作要求,提高督查督辦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動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落地。
一、高校督查督辦工作的重要性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的督促檢查工作的意見》指出,督促檢查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黨的決策落實的重要手段,是促進黨的決策完善的重要途徑,是改進黨的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渠道。2018年2月,教育部出臺了《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落實工作的意見》,對高校黨委加強落實工作,做好督查督導提出了明確要求。
督促檢查工作一直被視作抓落實的重要手段,高校督查工作范圍廣、難度大,主要包括上級重要會議、文件、指示批示,學校重要會議決議,學校重點工作、重大部署,校領導交辦事項、師生員工反映強烈的意見建議等涉及學校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加強督查督辦工作是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做好高校的督查工作一是有利于提升現代大學治理體系治理能力,促進高校內涵建設;二是有利于學校改革發展,保障各項重難點工作落實落細;三是有利于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提升機關工作效能[2]。
二、高校督查督辦存在的問題
國內目前對高校督查督辦工作的研究文獻還處于起步階段,本研究在查閱相關督查文獻的同時,結合高校督查督辦工作交流群的討論情況,重點對部屬高校督查工作進行了電話調研,對相關高校督查督辦工作狀況、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學習。調研發現,高校督查督辦職能多由學校辦公室承擔,一些高校還在學校辦公室設立了專門的督查室,如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等,大多數高校也都制定了有關督查督辦的規章制度。然而,盡管機構與制度已經建立,但從調研交流來看,督查督辦工作仍存在一些亟需改進的地方。
首先,督促督辦工作權威性不強。當前各高校都在加強內涵建設,涉及學校各個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入,大量的工作任務和決策部署需要各部門、各單位貫徹執行。調研發現,有些高校對督查督辦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沒有把它當作確保政令暢通的重要手段、落實決策部署的重要保證、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來對待[1]。
其次,督查督辦工作機制不完善。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督查督辦工作實施辦法,有的高校還在此基礎上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少數高校還成立了專門的督查室,但大多數高校的督查督辦仍是由兼職崗位承擔,且層級較低,人員、權限與職責不匹配,在具體工作中“小馬拉大車”的問題比較嚴重。此外,由于缺乏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多部門重復督查或同時督查的情況也時有發生[3]。
再次,督查督辦的結果運用不充分。各高校對于督辦完畢的事項,有的以定期編制簡報的方式向校領導匯報,有的是向督辦工作領導小組通報,有的抄送紀檢、組織部門,獎懲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從總體來看,各高校雖然制定了相關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執行性不強,督辦的結果在干部提拔任用、執紀問責中很難顯著地、量化地運用。
最后,督查督辦信息化建設滯后。納入學校層面進行督查督辦的工作一般都具有落實難度大、涉及部門多、完成周期長等特點,采用口頭(電話)交辦或書面督辦的方式傳達,效率低,職責劃分不明確,同時也不利于對督辦任務進行過程管理和動態跟蹤。調研發現,督查督辦工作信息化建設滯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的高校在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沒有系統性開發或引入督查督辦管理系統;二是有的高校雖然開發了督查督辦系統,但在功能設計、界面設計、流程設計等方面還不完善,實際使用過程中應用程度不高[4]。
三、開展信息化督查督辦的優勢
高校督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分為擬辦、立項、交辦、催辦、辦結、反饋和歸檔七個環節,主要載體是《督查督辦工作通知書》和《催辦單》[5]。在實際工作中,多是以《督查督辦工作通知書》下達督辦任務,在任務落實中,通過一次或多次下達《催辦單》來了解督辦事項的運行情況和辦理情況。這種方式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一是僅適合于單線程工作方式,對于多部門就一件事協調推進的工作難以及時掌控和下達任務。二是時間效率差,《催辦單》僅能夠定期下達或根據進展情況在某時刻點下達并反饋,無法及時了解進展情況。三是不利于協調溝通,由于所有程序文件僅通過當前公文管理體系下達,無法實現相關部門間共同關注進度,及時提供支持的需要[6]。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督查督辦有如下優勢:
首先,把握督辦工作的主動權。開展信息化督查督辦,可以及時在線輸入督查督辦工作任務,構筑自上而下的責任網絡。對即將到期的督辦任務,系統實行提醒催辦,在規定期限內未能完成的,系統將記錄為“逾期”,督促催辦承辦單位抓緊抓快辦理辦好,從而實現督辦任務線上“通知、辦理、催辦、反饋、完結”的閉環管理模式,樹立督辦工作的權威。
其次,提升督辦工作的實效性。督辦的工作任務,不僅督辦部門可以實時關注辦理進展,分管校領導也可以隨時查看簽批的督辦件的完成進度,“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得到解決,更好地推進工作任務的跟蹤落實。同時,對督辦任務實現線上全過程、全流程跟蹤,形成系統性的“督辦臺賬”,為決策分析以及督辦結果的運用,提供準確無誤的“機讀”數據。
最后,理清督辦工作的重點。開展信息化督查督辦,可以實現督查督辦工作從“結果導向”向“過程導向”轉變,使督查督辦工作的各個環節如交辦、跟蹤、督查、反饋、整改等都在系統中有詳細的記錄。校領導對各項督查督辦工作的完成情況、完成的進度、責任人、標志性事件一目了然,這將促使督查督辦工作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形成閉環。同時,也破解了督查督辦工作流于形式,重點不突出等問題[7]。
四、華中師范大學督查督辦系統建設情況及特點
華中師范大學督查督辦工作起步較早,學校在2012年就以學校文件的形式出臺了《督查督辦工作實施辦法》,成立了督查督辦工作小組,構建了“大督辦”工作格局,尤其是學校以教育信息化助推管理信息化,早在2015年就建設并啟用了督查督辦系統,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督查督辦水平的探索之路,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
結合近年來督辦系統運行情況,在對兄弟高校調研學習的基礎上,學校于2020年啟動了督辦系統的升級改造。項目組先后多次召開線上視頻會,研討系統流程、操作界面,并開展用戶培訓暨征求意見,目前督辦系統已部署在學校OA系統并實際投入使用,完成了對學校重點目標任務、開學檢查、黨委中心組學習及校領導交辦的多項重要工作的督辦。該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圍繞中心更加突出。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突出重點,開展好對上級重要會議、文件精神、批示指示,黨委全委會、常委會決定,校長辦公會決定,校領導碰頭會決定,學校領導批(交)辦重要事項,年度工作要點,重要專項工作,師生來信來訪和其他需督辦事項等9個方面工作的督查督辦,切實為學校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第二,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在系統流程設計上,將督辦事項的立項、審批、催辦、反饋等環節一體化,在OA系統中一張網布局,一條線聯通,一站式反饋,不同角色的用戶可以根據流程需要操作或選擇查看。
第三,組織架構更加扁平。在督辦系統的設計中,充分吸收了扁平化組織結構理論。在管理架構上盡可能地重心下移,減少層級,非必須的審批節點刪除,必要的審批節點采取知會與審批并行,使系統更加柔性化,提高運行速度和管理效率。
第四,閉環管理更加嚴格。遵循PDCA循環管理理念,在督辦系統中提交完成的任務,由督辦管理員根據提交時間、提交的辦理說明及工作實際,給予結果評價,同意辦理結果,則流程結束;不同意辦理結果,可回退承辦單位重新辦理后再提交審批,直至審批通過,形成閉環。
第五,工作臺賬更加詳實。督辦系統可以記錄督辦事項從立項到辦結的整個生命周期,同時還可以按照立項編號、督辦事項、事項類別、督辦方式、承辦單位、督辦結果、催辦次數等進行檢索,為后期的決策分析、結果運用等提供準確、客觀的數據支撐。
五、提升高校督查督辦工作的對策
第一,堅持黨對督查工作的領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這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根本政治保證。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才能為學校提供堅實的思想、組織和政治保障,正確的辦學方向。督查督辦工作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學校各項工作不偏移目標,落到實處。
第二,科學制定督辦工作制度。督查督辦工作制度是開展督辦工作的保障,制定符合學校實情的督查督辦工作原則、工作體系、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協調制度、保密制度、通報制度、救濟制度、獎懲制度)是督辦工作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同時要采取常規督查、專項督查與聯合督查相結合的督辦工作手段,提升督辦工作效率、效果。
第三,加強督查工作隊伍建設。高校要重視并加強督查隊伍建設,建立相對固定的督查隊伍體系,明確各職能部門與學院的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各二級單位要確立督辦工作聯絡員。對于專項督辦任務,可以適當聘請專兼職相結合的督辦員,形成覆蓋全校的督查網絡。督查室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與交流,不斷提高理論與業務水平。
第四,強化對督查結果的合理運用。督查督辦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權威性樹立,離不開對督查督辦結果的合理運用。如果“只督不用”,必然會影響甚至損害督查工作的權威性,甚至造成惡性循環,對督查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高校通過定期向師生公布督辦結果,將督辦結果與部門考評、干部提拔任用、執紀問責相結合,提升督查工作權威性,從而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加快督查信息化系統建設。通過建立督查督辦系統,可以及時在線輸入督查督辦工作任務,構筑自上而下的責任網絡。凡督辦事項,都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工作要求、完成時限、承(協)辦單位、責任人。對即將到期的督辦任務,系統實行提醒催辦,在規定期限內未能完成的,系統將記錄為“逾期”,督促催辦承辦單位抓緊抓快辦理辦好,從而實現督辦任務線上“通知、辦理、催辦、反饋、完結”的閉環管理模式。同時,對督辦任務實現線上全過程、全流程跟蹤,形成系統性的“督辦臺賬”,為決策分析及結果運用提供準確無誤的數據。此外,對于有多個校區的高校,利用信息化系統可以有效克服時空條件給管理工作帶來的制約[7]。
參考文獻:
[1]邱楊,王輝.基于現代大學治理的高校督查督辦工作方法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0(8):78-80.
[2]譚征.高校辦公室督查督辦工作機制探析[J].秘書之友,2017(3):14-16.
[3]耿麗敏,薛風蕊.高校辦公室督查督辦工作機制的探索與時間[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8):99-102.
[4]蘇紅,閔伸.高校督查督辦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36):92-93.
[5]巨維博.高校辦公室督辦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87-89.
[6]吳金棟.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高校督辦工作機制[J].職業時空,2010,6(12):24-25.
[7]王莉.大數據背景下“雙一流”高校辦公室督查督辦工作建設研究——以南師大督查督辦系統建設為例[J].理論觀察,2019(06):153-155.
[8]張培晶.信息化條件下公安院校網上督辦工作方法研究[J].中國人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3-46.
A Probe into the Practice of Supervis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the supervision work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o Gao-feng,Yang Ke-jun
(School Office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On the basic of research,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in the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by means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a cas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nformatization supervision.
Keywords: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informatiz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管理類)“高校督查督辦工作實踐探究——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課題編號:CCNU20ZY0015).
作者簡介:1.羅高峰,男,湖北黃岡人,華中師范大學學校辦公室副主任,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2.楊可軍,男,湖北襄陽人,華中師范大學學校辦公室職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