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晶晶 胡兆凌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要求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本文分析《外事實務英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探索將思政教育有機融于專業課教學之中的途徑,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外事實務英語》;教學改革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外事實務英語》課程作為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核心課,也應當引領學生的價值取向,大力實施教學改革,推動高校育人工作發展。
一、《外事實務英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必須實施課程思政
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熟練掌握商務英語技能、具備國際商務交際能力,能參與國際商務競爭與合作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本課程必須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讓學生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價值觀與職業道德,培養德才兼備的國際商務人才。
(二)《外事實務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決定必須實施課程思政
《外事實務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包括跨國文化知識和國際商務禮儀,本身已經具備豐富的思政元素,有條件也必須實施課程思政。比如課程的接待外賓章節,講授的是對外禮儀和展現中華優秀文化,也就必須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課程的談判簽約章節,也必然會介紹中美貿易摩擦,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二、《外事實務英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整體設計
《外事實務英語》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教學內容基本分為商務接待、商務考察、商務談判、緊急情況處理等部分,是融英語技能、商務知識于一體的課程。通過長期教學觀察和學生問卷調研,教師發現初上該門課程的大學生對該門課程興趣較大,但是較為缺乏課程要求的基礎素質,不僅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有待提高,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和文化知識也有待增強。
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學情分析,確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英語能力,熟練掌握外事接待與交流程序,具備較豐富的文化知識,同時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專業英語人才。在思想政治素養方面著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使學生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在知識技能方面著力增強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和英語口譯能力,并提升學生的商務交際水平。
三、《外事實務英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基本途徑
(一)深挖課程思政元素,明確價值引領方向
本課程教學內容繁多、涉及面廣,僅靠課堂灌輸教學難以培養既具備對外交際英語能力,又了解國內外文化習俗的全方位素質人才。因此,教師在講授本課程時,既要讓學生掌握外事實務英語詞匯和基本社交禮儀,也要引導學生多了解時事新聞和傳統文化,還要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如商務接待章節主要介紹對外接待禮儀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了解中外社交習俗差異;觀光娛樂章節主要介紹相關專業英語表達方式,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談判簽約章節主要講授相關文件的英語知識,引導學生了解當前國際貿易局勢,堅定學生政治立場。
(二)打造混合課堂,拓展教育容量
本課程的教學學時相對有限,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同時完成專業知識講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課程教學改革必須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借助慕課平臺和助學軟件開展線上教育。教師將學生課前預習內容發送到在線平臺,學生課前進行預習;教師在課上做學生答疑和情境分析,進行適當思政教育和價值引領;學生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師生交流,探討思想文化問題。構建混合課堂讓教學場景可以延伸,也符合價值引領所需的全過程教學要求。
(三)成立教師團隊,開展協同育人
基于專業課教師相對缺乏思政理論和經驗,為了更好的實施課程思政,本課程有必要邀請思政教師加入成立教師團隊以開展協同育人。團隊成員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協商本課程的具體育人方式;教師團隊定期聽課評課,對本課程在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在實施中不斷改進;教師團隊可以開展具有本課程特點的社會實踐活動,將課程拓展到校外,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思想素質。
綜上所述,《外事實務英語》課程有必要也有條件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專業知識與價值引領結合起來,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符合國家和社會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7.
[2]于曉丹.高校課程思政與商務英語教學融合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7):80-81.
[3]嚴明.《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指南》與商務英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J].外語界,2020(02):2-14.
作者簡介
鄧晶晶(1988—),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碩士,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助教,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與英語翻譯的研究。
胡兆凌(1984—),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0JY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