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 張廣存 仇雪婷 韓丹 于濱銅
摘?要:以四川省古藺縣犀牛甜橙核桃扶貧專業合作社為例,分析了深度貧困地區合作社產業扶貧的發展路徑與建設經驗。結果表明:產業扶貧發展應依托其獨特的地理生產條件,同時更要迎合市場對特定農產品的廣闊需求。犀牛甜橙核桃合作社通過大力宣傳積極建立合作社、優化構建管理運行機制體制、股權與就業方面精準幫扶貧困農戶、積極與企業合作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有效推進了產業扶貧順利開展。通過合作社實現產業扶貧,需要進一步總結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企業合作共贏、規范技術指導與生產。
關鍵詞:產業扶貧?因地制宜?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路徑
古藺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四川省13個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片區縣之一。椒園鎮地處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南部,赤水河沿岸,與貴州省金沙縣清池鎮、仁懷縣龍井鄉比鄰,距古藺縣城75公里。赤水河流經古藺縣境101公里,為沿岸河谷一帶帶來了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光秀麗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夏季炎熱、冬季不寒。在此背景下,古藺縣椒園鎮犀牛甜橙核桃扶貧專業合作社,在世界銀行第6期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及地方政府的針對性幫扶下,于2016年籌備建立。截至2019年初,合作社發展甜橙產業共計1100畝。作為椒園鎮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犀牛甜橙核桃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建設、產業扶貧方式以及針對性幫扶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特色經驗與取得較好的幫扶效果。
一、發展背景
(一)甜橙種植自然條件適宜
赤水河沿岸干熱的河谷地帶,譬如椒園鎮,具備特殊的光熱資源和土壤條件,經專家鑒評為全國范圍內不多見的鮮食甜橙精品生產區。其全年氣溫差異大,無霜期長,年降雨量偏少,濕度適中,日照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按照瀘州市30萬畝甜橙基地建設規劃,古藺甜橙已納入全國長江上游優質柑橘產業帶。目前全縣已建成10萬畝優質甜橙基地,已投產近5萬畝,產值2億多元。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古藺縣甜橙生產帶來了優質的產品品質。其所產甜橙參加省市評比多次名列前茅:2001年參加全國柑橘區劃測試,其可溶性固形物達14.6%;2005年參加西部農業博覽會評審獲金獎;并獲得四川省優質臍橙評比名列第一名。
(二)甜橙消費市場需求廣闊
2016年,古藺縣甜橙種植面積達11.85萬畝,其中34個貧困村已發展甜橙2.64萬畝,產果1.98萬噸,年產值1.18億元。通過甜橙產業輻射帶動3200戶貧困戶,10865人脫貧致富,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同時,在郵樂網、淘寶、微商上建立銷售平臺,依托全國各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合作社攜優質果品積極與一線城市果品批發、零售企業聯系,已實現重慶、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農超對接,銷量200余萬噸,產值逾千萬元。2016年實體和網上銷售收入共計1485.86萬元,盈余返還166.84萬元,效益增長迅速。2018年初,馬蹄甜橙更是走出了國門,銷往加拿大,成為當地產業扶貧奔小康的重要助推器。
(三)產業發展多重因素制約
合作社成立前,椒園鎮農戶以分散種植甜橙作為主要農業經營方式。但是,甜橙種植存在著種種制約因素:一是集約化程度低,戶均種植規模小。椒園鎮農戶戶均甜橙種植面積大多為3到5畝,達不到規模化生產的標準。二是分散種植,缺乏統一管理,甜橙質量參差不齊。同時,散種植戶缺乏甜橙種植發展基金,造成金融支持渠道不通暢。三是甜橙種植、管理技術不到位。種植農戶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田間種植經驗,甜橙種植技術落后,所生產甜橙質量普遍不高。四是椒園鎮交通不便,山路崎嶇,甜橙銷售存在貯藏、運輸等方面問題。
二、具體行動
(一)大力宣傳積極建社
首先,前期宣傳動員。在椒園鎮黨委政府及犀牛村的多方努力下,2016年2月,召集輔導員、村社干部、鄉賢知名人士、村民代表等召開了準備工作會,成立合作社籌備小組。通過掛橫幅、召開群眾會、進村入戶等形式,對世行項目支持情況、產業發展基本內容、合作社成立有關要求以及未來發展前[HJ1.8mm]景等相關內容做了大力宣傳。其次,社員確定及理事會選舉。2016年3月5日召開合作社社員代表大會,投票選舉理事會成員5人、監事會成員3人。理事會下設生產管理組、采購及財務組、市場營銷組。截至2018年,合作社社員1196人,其中貧困戶590人,少數民族41人:入社戶數達到全村總戶數的70%左右。
(二)精準幫扶助力脫貧
合作社采取以下兩方面措施對貧困農戶展開精準幫助:首先,精準定額分配股權。經全體社員同意,合作社股權分為原始股和今后項目投資形成的有形資產。原始股共294股,每股100元,共籌資2.94萬元。其中貧困戶有50戶共購買111股,占原始股的38%。有形資產包括合作社用房、辦公設備、辦公家具、產品收購點和種苗等,按每股100元計算股份,30%優先量化到貧困戶,70%量化到合作社全體社員。其次,精準定向聘用貧困戶。聘請入股貧困戶參與果園田間勞作,優先滿足貧困戶的就業與技術提升需求,提高貧困農戶的二次收入。
(三)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首先,采取“分戶種植、統一經營”的經營模式。由合作社對分散經營的農戶進行技術規范和技術培訓,采用示范教學+上門指導的方式進行種植管理,并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苗。其次,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新模式。在產業模式運作方面,犀牛村合作社引進中冠成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第一,由合作社統一流轉農戶土地,所流轉土地分為兩類,一類由合作社自主統一進行規模化經營,耕地來源以合作社社員折價入股為主。另一類租賃給公司作為公司生產基地進行種植,由公司支付土地租金,進行種植甜橙。第二,公司優先聘用貧困戶進行生產管理工作,農戶同時可獲得合作社入股分紅得利。第三,合作社依托公司的專業技術團隊,對產品的質量、掛果、防腐等方面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并由公司申請注冊商標,打造獨有品牌,設計外觀包裝,以提高產品溢價。第四,由合作社和公司簽訂產品收購合同,合作社收購初級產品后交由公司進行初加工或深加工后銷售,所得利潤按一定比例分成。
三、啟示
第一,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是合作社創造效益的必由之路。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自然環境與氣候條件優勢,大力發展甜橙種植產業,帶動農戶進行甜橙與核桃種植,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合作社主要經營的種植作物包括甜橙與核桃,犀牛村縱向海拔跨越1300米,因而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甜橙與核桃種植,海拔300—700米區間的山地種植甜橙,700米以上的地區種植核桃,合作社社員家庭主要種植經營作物以其耕地所在海拔區域為基礎選定。犀牛村甜橙核桃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契合市場需求,確保銷售收益;另一方面能夠提高作物生產效率,減少作物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及其市場競爭力。
第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是合作社促進發展的必要基礎。犀牛村地處赤水河沿岸山谷地帶,山路崎嶇,道路運輸與生產種植存有較大不便。與此同時,山上無天然蓄水池,甜橙灌溉缺乏水源,赤水河位于河谷下方數百米處,取水極為不便。為克服自然生態困難,椒園鎮及犀牛村高度重視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種植片區大面積開展基建工作。在運輸方面整治村內硬化道路,爭取縣政府支持修建環山公路;在灌溉取水方面建設大中型蓄水池,大面積鋪設灌溉管道;在生產方面修建生產便道,以能通車取代人力運輸生產資料和作物果實。生產和運輸等基礎設施的修建為作物生產經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為引進外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生產和合作基礎。
第三,密切企業共贏合作是合作社提升經營的重要引擎。合作社創新產業運行發展新模式,密切與企業合作,通過互助共贏與互利共贏提升經營收益。在“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中,合作社幫助公司進行土地流轉,為尋找公司穩定的初級產品供應貨源,并為公司提供生產設施服務,與公司共享合作社及村內的生產基礎設施,最終分成公司銷售利潤的30%。同時,公司無償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優先雇傭貧困農戶參與生產經營。基于此,合作社得到穩定的產品銷路,獲得生產技術指導,并能獲得公司利潤分成,利潤分成很大一部分用以繼續扶助貧困戶。同時,公司順利獲得流轉土地、獲得基礎設施服務,降低了生產交易成本,提高了公司產能。
第四,規范種植技術指導是合作社提高生產的關鍵手段。合作社采用分戶種植、統一標準的生產模式進行作物管理。甜橙雖由農戶進行分戶種植,但由專業合作社進行定期的技術培訓,并規范技術指導,保證作物生產的統一標準。與此同時,合作社依托中冠成藺發展有限公司的專業技術團隊,對產品的質量培育、掛果與防腐管理等方面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確保產品高質量、同標準、大批量生產。確保按照統一高標準進行生產,保證甜橙產品質量,是確保甜橙種植收益的重要基礎。合作社通過規范技術指導,嚴控生產標準,密切企業合作,為產品質量提供保障,在分散經營的模式下仍能實現標準化生產與產業化經營,進一步保證合作社產業的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原賀賀.產業扶貧中的基層治理邏輯解讀[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01).
[2]劉紅巖.中國產業扶貧的減貧邏輯和實踐路徑[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6(01).
[3]王志剛,于濱銅,孫詩涵,和田恬,鄭適.資源依賴、聯盟結構與產業扶貧績效——來自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應鏈的案例證據[J].公共管理學報,2021,18(01).